淮陽這座城市,他們都曾來過——曹植(6)
歷代文人名士常來思陵冢游覽、憑吊,品評這位才子的道德文章,評說他為淮陽寫的《伏羲贊》、《神農(nóng)贊》和千古佳作《洛神賦》。南朝大文學(xué)家庚肩吾曾拜謁曹植的陵墓,寫下了哀婉悲涼的詩《經(jīng)陳思王墓》:
公子獨憂生,丘壟擅余名。
采樵枯樹盡,梨田荒隧平。
寧追宴平樂,詎想謁丞明。
旦余來錫命,兼言事結(jié)成。
飄飄河朔遠,飐飆颶風(fēng)鳴。
雁與云俱陣,沙將蓬共驚。
枯桑落古社,寒鳥歸孤城。
隴水哀笳曲,漁陽慘鼓聲。
離家遠來客,安得不傷情。
明人黃哲游過思陵冢,也寫了《思陵暮藹》,他在詩中對曹植的文才無比欽羨,對他的遭遇表示了極大的同情與惋惜。這首詩是這么樣寫的:
鄴都雄盛日,英才妙七賢。
夫君照乘珠,五色麗且鮮。
西園倡華藻,東洛賦嬋娟。
游鸞翔朝旭,芳渠映碧蓮。
始協(xié)棣華美,寧虞豆萁煎。
桐圭空錫祉,銀海閉陰泉。
白楊翳荊榛,狐兔穴其阡。
插圖/梁偉 玄子
若有侵權(quán) 告知清除
山東出土一座墓穴,連下18天大雨,發(fā)現(xiàn)28塊遺骨,專家:是曹植墓 曹植
引言:喪禮者,以生者飾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上述引言出自《荀子·禮論》,根據(jù)這段話,于是便有了“事死如事生”的說法。古人認為,人死后其實是去了另一個世界,所以就修建陵墓,里面甚至有一些陪葬品,這樣死者就好像在陽間生活一樣,而“事死如事生”其實就是說死后也要和生前一樣平等地對待。
古人死后一般講究厚葬,這是對死者的尊重,但是在三國曹魏時期,卻一直有著薄葬的說法。上個世紀山省境內(nèi),就發(fā)現(xiàn)了一處墓穴,專家對墓穴仔細進行分析后,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這里是曹植墓。但隨后出現(xiàn)的一幕卻讓人十分困惑不解,墓中僅有28塊遺骨,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還要從一個小娃娃說起。
專家發(fā)現(xiàn)曹植墓1951年的一天,在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魚山鎮(zhèn)魚山村,一個小男孩拿著一把佩劍正在玩耍,卻忽然被一個大人給攔住了。小男孩疑惑不解地望著大人,而大人也是微笑著向他索要手里的佩劍。當接過劍的一剎那,便已經(jīng)知道這是一件古董,于是花了20元錢從小男孩手中購得,隨后便交給了當?shù)氐?a href='/wenwu/' target=_blank>文物管理委員會。
這位大人正是文物普查工作的人員,當這把佩劍現(xiàn)身的時候,當?shù)氐奈奈镅芯繂T便很快確定了這把劍非同一般。隨后便火速趕到了小男孩的家中,一問才得知這把劍是在魚山上挖出來的。
連續(xù)18天大雨既然魚山能挖出古董文物,那么此處一定有個墓穴。于是考古隊便開始進入山中,準備尋找歷史文物,可是正當他們準備動土的時候,忽然天降暴雨,而且這場雨一連下了18天,從而還引發(fā)了山洪等自然現(xiàn)象,考古的進程也被迫延期。
但是多大的困難,也擋不住考古專家探索的腳步,經(jīng)過不懈的努力,一座古墓終于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隨后專家在墓穴之中發(fā)現(xiàn)了132件文物,其中包括瑪瑙、陶制的壺、陶制的動物、青玉等等,總體來說陪葬品還是十分簡陋的。
那么這座墓的主人是誰呢?專家隨后在墓穴之中發(fā)現(xiàn)了28塊遺骨,然后聯(lián)系歷史和墓葬的風(fēng)格,專家很快推斷出這是曹植墓,而且這座墓建于233年,距離我們已經(jīng)有千年的歷史了。
曹植曹植,是三國時期的大才子,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曹植一生文采飛揚,著名的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等等,還寫出了著名的《七步詩》,其中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家都是耳熟能詳。
曹植生前深受曹操喜愛,曹操也有讓曹植當自己接班人的想法。后來曹操派給曹植帶兵解救曹仁的任務(wù),曹植卻在前天晚上喝得酩酊大醉,曹操便十分生氣,決定不再重用他。
28塊遺骨讓人不解那么專家為何斷定這里是曹植墓呢?因為曹植曾被封為東阿王,曹植在東阿時,就經(jīng)常來魚山游玩,而且死之前還曾說有意葬于此地的心愿,而此處的墓穴就在東阿縣的魚山之中。
其實早在發(fā)掘古墓之前,這里就曾有一句民謠“破開曹子建(墓),富了九州十府一百單八縣”,這里所說的曹子建,就是曹植。那么破開了曹植墓,里面的物品卻十分有限,從這一點上可以反映出曹植生前還是十分簡樸的,死后的陪葬品也十分簡陋,這也和當時曹魏時期的薄葬習(xí)俗有關(guān)。
比如曹操就曾頒布了一道《終令》,里面記載說:“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guī)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
但是隨后發(fā)現(xiàn)的28塊遺骨,卻讓專家百思不得其解。按道理來說,此處是曹植的墓穴,應(yīng)該有完好的棺槨和尸骨才對,但是專家在棺槨之中,僅僅發(fā)現(xiàn)了28塊遺骨,那么其他的骨頭去哪里了呢?
對此有的專家解釋說,這座曹植墓,很有可能之前就有人來光顧了,如果此說法成立,那么墓中也許還有很多陪葬品,如今已經(jīng)音信全無。而為什么某些人要把曹植的遺骨隨意丟棄,一直是個謎團。專家想到這里很是氣憤,畢竟如果完好的遺骨還在,就能破解曹氏家族的密碼。
這也不得不說,曹植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死后依然被人如此對待,實在是讓人感到惋惜。
1998年,山東省文物局特地撥出一筆款項,用于對曹植墓的修建,如今這里已經(jīng)成了一座陵園,并且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jié)語曹植墓其實從挖掘之初,一直到初現(xiàn)真容,都是疑點重重。為何在挖掘之前,要連下18天暴雨,難道真是普通的自然災(zāi)害,還是有什么特殊的暗示?為何曹植墓只有28塊遺骨,那些拋棄曹植遺骨的人是何用心,如今這些謎團早就淹沒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不過如今的曹植墓得到了保護,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畢竟三國時期所發(fā)現(xiàn)的古墓少之又少,曹植墓的發(fā)現(xiàn),對于歷史專家研究三國時期的背景,有了一個很好的現(xiàn)實依據(jù)。
今日話題:你認為曹植墓中為何僅有28塊遺骨,因何在挖掘前連續(xù)下18天暴雨?歡迎在下方寫出自己的觀點,我們一起交流。想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快來關(guān)注國學(xué)大觀園
才高八斗、坑爹綠哥的曹植,墓地在哪,現(xiàn)狀如何 曹植
【簡歷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縣人,曹操和武宣卞皇后的第三子,由于其生前為陳王,去世后謚號為“思”,故又稱其為“陳思王”。
曹植自幼才思敏銳、聰慧過人,十歲出頭,就能誦讀《詩經(jīng)》、《論語》及先秦兩漢辭賦。每次進見曹操都能應(yīng)聲而對、出口成章,加之其坦率的性情、過人的才華、簡樸的生活,因而備受曹操的青睞,于是常將其帶在身邊。
【文學(xué)成就】
作為建安文學(xué)的代表人物及集大成者,曹植的文學(xué)成就在兩晉南北朝時期便被推崇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后人因其在文學(xué)上的深厚造詣而將其與曹操、曹丕并稱為“三曹”。
曹植不僅在詩歌上有很高的造詣,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也盡顯其筆力雄健、辭藻華美之才情。南朝宋文學(xué)家謝靈運曾對其作出“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足見其才華橫溢、卓爾不群。
曹植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以220年為界,分前后兩個時期。前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歌頌個人的理想抱負,字里行間洋溢著積極樂觀、唯美浪漫的情調(diào)。后期的詩歌創(chuàng)作則表達了作者理想和現(xiàn)實矛盾引發(fā)的悲憤。
他的詩歌既體現(xiàn)了《詩經(jīng)》“哀而不傷”的典雅,又蘊含了《楚辭》窈窕深邃的意蘊;既繼承了漢樂府的寫實手法,又沿襲了《古詩十九首》綺麗悲遠的情調(diào)。
【坑爹綠哥】
銅雀臺落成后,曹操帶領(lǐng)兒子及朝臣們領(lǐng)略銅雀臺的雄渾壯觀和恢弘氣勢。并命兒子們寫文章,贊頌銅雀臺的雄偉壯麗。曹植略加思索,揮筆而就,寫出了流傳千古的《登臺賦》。
此賦開篇描寫銅雀臺的恢弘氣勢及壯麗景象,用襯托的手法,寫曹操統(tǒng)治下的繁榮昌盛,進而將曹操的豐功偉業(yè)與齊桓、晉文公的事跡相比,并用日月光輝反襯曹操的政績斐然,讓人倍感拍馬之嫌。
俗語說,“千穿萬穿馬屁不穿”,曹植的《登臺賦》很受曹操的喜愛,從此曹操便認定曹植是可以托付大事之人。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篇辭藻華美的《登臺賦》竟然被諸葛亮用之挑撥吳國和曹操的關(guān)系。
熟悉三國的都知道,諸葛亮智激周瑜時把《登臺賦》中的“連二橋于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改成了“攬二喬于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币源藖砑づ荑?,堅定其與西蜀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決心。
后來杜牧在《赤壁》一詩中,給此事帶來了“錦上添花”的功效。原文如是: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fēng)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杜牧大膽的八卦和肆無忌憚的假設(shè),意在言說,如果沒有東風(fēng)的援手,恐怕二喬就會被抓到銅雀臺供曹操享樂了。因此說曹植的《登臺賦》無意間使一代梟雄的曹操變成了好色之徒,這不是明顯的“坑爹”嗎?
曹植的《登臺賦》于無意間成了坑爹佳作,而他流傳千古的《洛神賦》給了文人騷客們更多想象空間,于是騷客們便把“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洛神對號入座地認為是曹丕的夫人甄姬,不覺間就“綠”了哥哥曹丕。
【憂生之嗟】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病逝后曹叡繼位,也即后來的魏明帝。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曹植急切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因此就多次上書曹叡,要求給予政治上的任用。
或許是因為才華過人,冷靜理智的曹叡對曹植的懇請只在表面上給予嘉許,實則加重了對他的防范和限制。在后來的12年中,曾被遷封輾轉(zhuǎn)多地,最后在陳郡(現(xiàn)在的河南淮陽)定居下來。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38歲的曹植再次被遷封東阿;太和六年(公元232年)又被改封陳王,并于同年11月在憂郁中病逝,遵照其遺愿后人將其葬在東阿魚山。
【墓地疑云】
關(guān)于曹植墓的所在位置,史上有記載的共有四處。一是位于山東東阿魚山的曹植墓,由于曹植生前被封為東阿王,其在東阿時常登魚山覽勝景,并有長期安寢在此的愿望,曹植死后其兒子遵照遺囑將其安葬在東阿的魚山鎮(zhèn)魚山村。
二是位于河南省淮陽縣的“思陵冢”,史料記載,曹植晚年被改封為陳王,食邑3500戶,改封陳王的同年11月即死在這里,于是思陵冢便成了曹植的最終歸宿。
三是位于河南開封通許縣七步村的曹植墓,之所以認為是在七步村,是因為曹植在雍丘生活時間最長,而且此地又是著名《七步詩》的誕生地,因此說此地為曹植的埋骨所在。
四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的八斗鎮(zhèn),八斗源于謝靈運稱贊曹植才華時的用語,云“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故八斗鎮(zhèn)取八斗為名。
【真?zhèn)慰甲C】
以上四處說法貌似均有依據(jù),那么究竟哪個地方才是曹植的墓地呢?似乎誰也沒有確切的答案。但一般認為,位于山東東阿的曹植墓才是其真實墓冢。據(jù)說這是根據(jù)“正史”《三國志·曹植傳》得出的結(jié)論。
然而葬于此處的疑點又比較多,且不說曹植墓究竟在哪,我們先看一下曹操墓的七十二疑冢說,根據(jù)《三國志·魏武帝紀》及曹操的《遺令》所述,認為曹操墓葬于高陵(河北臨漳縣境內(nèi)),然而根據(jù)河北臨漳縣資料記述,始終找不到曹操墓的確切位置。然而在曹操的故居,安徽亳州卻真實地存在72疑冢。
防人盜墓,是72疑冢的出發(fā)點。而曹植畢竟是一代王侯,根據(jù)其父的疑冢經(jīng)驗,墓冢防盜也應(yīng)是首當其沖的問題。那么葬于魚山的曹植墓是否也是一種假象呢?需要有待后人進一步考察。
【墓地現(xiàn)狀】
那么四座墳?zāi)咕烤拐l是誰非?依據(jù)現(xiàn)有資料和史料記載,多數(shù)人認為位于山東東阿魚山的曹植墓,才是曹植的真正墳?zāi)埂?/p>
東阿曹植墓室由甬道、前室、后室三部分組成,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于1951年曾出土文物132件,除瑪瑙珠、瑪瑙泡、青玉璜等珍貴文物外,其他大部分為陶制器皿。
為了加強對文物的保護,山東省文物局撥出專款,對曹植墓進行了修繕,并建成現(xiàn)代的陵園。1996年11月曹植墓被國務(wù)院命名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