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中的路軌,塘沽老站故事
趣塘沽:qtanggu 小編微信:43221350
在2004年10月7日7時,
最后一班4492次列車,
這個曾經人潮擁擠的客運站臺從此歸于了寂靜,
結束了它長達一個多世紀的運輸使命。
時過境遷。
如今在于家堡境內,
海河依舊,
當年英國設計師命名的“TANGGU"匾牌也還在靜靜的矗立著,
可熙熙攘攘的人群卻早已不見蹤影,
再也聽不見那老舊火車發(fā)出的轟鳴聲,
曾經在這里發(fā)生過的一切,
都被淹沒在歲月的長河中。
而塘沽南站就像個看淡風云的長者,
波瀾不驚的看著世間變幻,
歲月斑駁的它默默的鑒證著歷史的變遷。
但是,
它的過去不會沉寂。
關于它的一切都會留在很多人的記憶中,
今天我們大家一起再回首,
去看看塘沽南站經過的那些歲月。
關于塘沽南站
建于1888年的塘沽南站,距今天具有128年歷史,是目前中國完整保存下來的最早的火車站。是當年洋務運動中的李鴻章以“便商賈,利軍用”興建的中國第一條標準化鐵路的車站,詹天佑參與了這條鐵路的建設。鐵軌上的北寧鐵路遺存及銘文,是中國第一條標準化鐵路的歷史見證。
洋務運動中
李鴻章提議修建
清末,新興工業(yè)、交通企業(yè)陸續(xù)開辦,作為主要能源煤炭需要依靠從英國、日本進口。隨著用煤量不斷增長,1876年,招商局勘察距天津百余公里的開平一帶發(fā)現了大煤礦,李鴻章稟報朝廷,決定在唐山喬家屯“采用西法”興辦開平礦務局。
開平礦務局正式投產后,“積煤日多,欲運煤而路不暢”,招商局總辦唐廷樞報請李鴻章,由開平礦務局出資修建一條由唐山礦山到北塘出???/a>的鐵路。這條鐵路按商業(yè)規(guī)則運作,總工程師是英國人金達。當時塘沽叫“塘兒沽”,用英語拼不出來,金達便將其簡化成“塘沽”發(fā)音。從那之后版圖上才出現了塘沽之名。金達把鐵軌距離定為四英尺八英寸半,公制1451mm,這也成了日后中國鐵路的標準軌距。
詹天佑參與修建
總工程師英國人英達
1881年11月,唐胥鐵路建成通車。1888年3月,這條鐵路經北塘展筑至大沽???a href='/beian18/' target=_blank>北岸,并在大沽海口北岸設立塘沽南站,這是中國第一個與出海口相連的火車站。同年10月,鐵路經塘沽、軍糧城、張貴莊展筑至天津,唐山至天津唐津鐵路通車。修建這段鐵路由中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參與修建的。
初建成的塘沽南站,于站北設“人”字線,列車運轉并不方便。不久后,“人”字線被拆除,在現今塘沽新港路和朝陽街附近鋪設了一段U型的彎道鐵路。進站列車在迂回線上繞一下即可通過,不用再摘下機車到轉盤上調頭、換向行駛。這個火車轉彎的地方被稱為“老彎道”,這個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建站初期的狀態(tài)
毛澤東也曾慕名而來
最初的塘沽南站還沒有修建正式的站臺,只有幾間平房作為站舍。1907年,北京至沈陽的京奉鐵路開通,塘沽南站新建了候車室,并修建了上下行站臺各一座,均以沙土鋪墊而成。又建起了天橋,并在下行站臺建了一個風雨棚,供旅客休息。塘沽站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后來又配置了貨物線,共有15條專用線通達海河碼頭。在海河淤塞輪船不能到達天津港時,旅客和貨物就在這里上岸,轉由鐵路運輸,所以南站附近設有很多碼頭。
塘沽南站還見證了許多歷史時刻。1919年冬春之交,塘沽南站曾來過一群年輕人,其中有一個人叫毛澤東。據同行的羅章龍幾十年后回憶:送赴法勤工儉學的朋友們去上海、途經天津的他們特意到塘沽看海,在南站旁一家小飯館吃了頓白菜豬肉包子后,步行去了大沽炮臺?;貋?,提了一大包貝殼的他們還受到南站軍警的檢查。
隨著時間推移條件愈發(fā)完善
因為《塘沽協議》的簽訂,曾被日軍占領
到30年代,塘沽站主要以煤油、鹽以及附近工廠所需的材料運輸為主,來往的旅客,多數是向外謀生的附近居民。另外一部分旅客,是美孚及、大華兩個火油公司的工作人員。雖然來往車次在塘沽站停留的時間極短,列車剛剛停穩(wěn),站務員就開始組織發(fā)車,但小販們還是早早就進入站中,在站臺上向過往的旅客叫賣螃蟹和對蝦,叫賣聲和站務員的報站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熱鬧的生活畫面。短短幾分鐘后,列車離開車站,站臺上留下海腥味和一片寂靜。
1933年,日本軍大舉向長城一線進攻。國民黨政府派熊斌與關東軍參謀長岡村寧次在塘沽簽訂了《塘沽協定》,將冀東地區(qū)劃為“非武裝區(qū)”。當年簽字的地點就在南站西側的“日本大院”里。1937年日軍占領該站,將從中國掠奪的大批物資和數萬名華工運至塘沽南站,再從塘沽碼頭上船運往日本國內。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從日本歸國的華工陸續(xù)乘輪船在塘沽碼頭登陸,換乘火車返鄉(xiāng)。
建國初期,運送成為當時重任
港口開放后起到樞紐作用
1957年,塘沽站日均裝車數量60車,卸車數為126車,而到了2002年,日均裝卸量卻已經達到了2123.4車,不僅運量逐年遞增,運輸的物品品種也越來越繁多,塘沽站所使用的車種也越來越齊全。同時,隨著港口開放,港口的樞紐功能將會得到進一步發(fā)展?!?/p>
1961年,輸送散裝糧食成了塘沽站工作的重點。作為塘沽站之一的塘沽南站,則利用直達海河邊的專用線,運輸從天津港上岸的旅客和貨物,再通過附近海河岸邊的碼頭,用小火輪把塘沽產的鹽、堿、鮮魚蝦等運往全國各地,來自外地的煤、礦石、化肥、水泥等物品也從這里裝船運往華中、華南地區(qū)。
80年代初期達到頂峰
被本地人稱為“塘沽短兒”
在80年代以前,天津市區(qū)和塘沽之間只有一條公交線,更沒有輕軌,天津到塘沽之間的火車成了最主要的溝通市區(qū)與塘沽的交通線路。這列列車被稱為“塘沽短兒”,中途設塘沽、軍糧城、張貴莊等站,終點站為天津站。每到周六周日,車廂內總是擠滿了人,一節(jié)車廂大概能裝200人,一列車有14節(jié)車廂,可以搭載近3000名乘客,最多時每天從塘沽南站到天津站間對開4趟。
為了方便天津港務局和新港船廠職工上下班,天津站到塘沽站的客車線路延長到了新港三百噸站。每天一到上下班的時間,這些“通勤”的旅客便集中在小站里,黑壓壓地站滿了人,等火車一到,大家便爭先而上,因為等車的都是一個單位的職工,所以在等車的時候,大家都會圍成小圈子聊會兒天,三百噸站就像一個小小的“信息中轉站”。1984年,三百噸車場旁終于建起了旅客站臺和小型的候車室,成為一個正式的“客站”。
隨著改革開放逐漸沒落
2004年10月7日結束它的使命
改革開放后,市場運輸方式漸漸多樣化,一些對時間要求高的貨品都采用了較快的運輸方式,如水果、食品等。貨運量開始漸漸減少。
越來越多的公共出行方式興起,市民的選擇越來越多樣化。發(fā)車班次多,運營更靈活的公交出行方式得到了市民們的青睞。 客運也開始下降。
2004年10月7日,隨著全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塘沽南站走過了最后一班通往天津站的4492次“塘沽短兒”列車,隨后便終止了它的客運業(yè)務,喧鬧了百余年的客運月臺終于寂靜了下來。有心人將別處已經廢止、南站還在使用的老式硬紙板車票留作紀念,珍藏起來。
至此,塵埃落定。
即使塘沽南站已經失去了運輸價值,
但它自身的歷史價值已超越一切,
它已被載入史冊。
在于家堡的海河畔,
它將繼續(xù)存在。
兩年后,
會有一座同樣歷史悠久的,
著名茱麗亞聲樂學院將在于家堡開設分院,
屆時將與塘沽南站毗鄰而居。
從當年詹天佑與金達的合作,
到如今這中西合璧的局面,
塘沽南站的前世今生竟能銜接的如此完美。
相信這一世界文明大同的格局,
將會給我們帶來更多不同的感受。
來源:天津自貿區(qū)中心商務區(qū)
您有什么想說的,請在文章底部右下角“寫留言"
小編這么辛苦,給個好不好
Hash:3d73fc4e43e025340dd867aa3cbb12e6c84c3eb2
聲明:此文由 趣塘沽_plth1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