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遺珍 百色手斧
距今大約80萬年前,百色盆地的上空,突然出現(xiàn)一個巨大的火球,熊熊燃燒的烈焰劃過天際,墜落到河谷。居住于此的古人類,驚恐地目睹了這場景象。是什么從天而降,這些神秘的天外來物又將如何改寫人類的歷史?
1973年秋,為研究百色盆地古生物化石與探明該地區(qū)的礦物礦藏,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派出專家,與廣西博物館的趙仲如在南寧會合,一行人乘坐卡車前往百色盆地。考古隊根據(jù)之前的勘察,分成幾撥人馬對百色市西南上宋村附近的小山丘進行搜索。
廣西自然博物館研究員 趙仲如
他們都走得很快,跑得很快,我一個人我就拿著地質(zhì)錘到處扒,把有草的地方弄掉,看有沒有化石,沒有化石,看到有幾塊石器,一下?lián)斓轿辶鶋K,我就叫,尤玉柱,柱子,回來,這里發(fā)現(xiàn)石器,快點過來看。
聽到趙仲如的呼喊,中科院古脊椎動物專家尤玉柱和幾名隊員立即趕過來一起查看?,F(xiàn)場確認這是幾塊打制石器。當天,考古隊以這幾塊石器的發(fā)現(xiàn)地為中心,在周圍的沖溝和表層泥土里,總共尋找到11塊打制石器。尤玉柱把這11塊石器帶回了北京,他找到中科院石器研究專家李炎賢,對這些石器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1975年,他倆聯(lián)合發(fā)表了《廣西百色發(fā)現(xiàn)的舊石器》一文,認為這些石器是在距今13萬年到1萬年左右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制造的。這一發(fā)現(xiàn),立即引發(fā)了國內(nèi)外史前考古學界的極大關注。
此后10年時間里,在長約90公里,寬約15公里,面積800多平方公里范圍的右江沿岸,專家學者們共發(fā)現(xiàn)了舊石器地點70多處,采集到石器標本4000余件。而在1986年發(fā)現(xiàn)的一些手斧,讓東亞各國的專家們尤為興奮——因為這也許意味著,古人類學領域中一個存在已久的偏見有了轉機……
20世紀初,西方史前考古學者追隨著人類從非洲出發(fā)的腳步,來到了法國北部的一個村莊圣阿舍利,他們挖掘出土了一種獨特的“阿舍利手斧”,它的構造表明,這可能是人類第一次把對稱思想應用到工具的制作中。隨后在歐洲其他國家、非洲、西亞、印度半島都發(fā)現(xiàn)了這種石器,由于這種手斧出現(xiàn)年代較早,制作精良,器型規(guī)整,阿舍利手斧被考古學者們認為是代表古人類智能分水嶺的一種工具。
廣西百色市右江區(qū)文管所所長 黃鑫
為什么說它(手斧)最重要呢,因為它采用雙面打制的技術,從這個工具上可以體現(xiàn)出來,他們已經(jīng)具有了一定的審美觀念和空間思維,所以他拿到這個原料以后,他已經(jīng)在腦海里面有了這個設計的藍圖,而且他能夠有動手能力把原料打制成他想要的形狀。
1937年,舊石器考古學權威,哈佛大學教授莫維士參加了在東亞和南亞的幾次考古考察,卻沒有發(fā)現(xiàn)一件“阿舍利手斧”?;氐?a href='/meiguo/' target=_blank>美國后,莫維士教授撰寫了一篇著名的論文,認為東亞地區(qū)古人類制作的石器工藝粗糙,并以此引申出一條劃分古人類智能的“莫式線”。
(莫維士)
“莫式線”是什么?
莫維士認為:東亞舊石器跟西方那邊是不一樣的,所以就把舊大陸早期舊石器文化一分為二,東邊是砍砸器文化分布區(qū),西邊是手斧文化分布區(qū),并且認為東亞這邊缺乏手斧,它的砍砸器文化是一種落后的、在發(fā)展上停滯不前的一種文化。
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里,莫式線描繪的“砍砸器文化圈”中,真的從未發(fā)現(xiàn)過符合阿舍利手斧標準的石器,而這幾十年中,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亞洲各國學者也只能不甘地認為,“莫式線”理論是古人類學研究的“金科玉律”。
廣西百色市右江區(qū)文管所所長 黃鑫
這個莫式線理論,實際上是帶有那么一丁點的種族歧視的味道,因為說我們東亞是落后地區(qū),不思進取,當時包括我們亞洲,很多東南亞這一帶的很多的專家學者,都想推翻這個理論。
截止1986年,在百色發(fā)現(xiàn)的4000多件石器中,有10%是手斧,其中一些完全符合阿舍利手斧工藝的標準。然而,要想質(zhì)疑莫式線理論,就要搞清楚百色石器究竟屬于什么時代。但由于埋藏手斧等石器的地層是一種稱為“網(wǎng)紋紅土”的酸性土壤,沒有保存人類及古生物化石,無法利用古人類學和古生物學的研究方法進行斷代,也就無法確定百色石器的年代。
就在專家們一籌莫展的時候,那枚遠古時期的“天外來客”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專家們發(fā)現(xiàn),被當?shù)厝水斪?a href='/techan/19496' target=_blank>寶石的“雷公墨”,在遺址中時常伴隨石器出土。所謂“雷公墨”,其實就是天外隕石碎片如流星雨一般墜落地球時,熔融了地表的砂土冷卻后所形成的一種玻璃隕石碎片,而放射性元素在它們體內(nèi),留下了可以探尋的蛛絲馬跡。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謝光茂
百色盆地這批玻璃隕石,它是屬于澳亞散布區(qū),隕石散布區(qū)的,它的分布范圍很廣,從澳大利亞,到我們中國南方,包括海南島,還有雷州半島這邊,北海,百色盆地這邊,都是屬于我們這個散布區(qū)范圍里面,地球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幾次隕石雨,這個澳亞散布區(qū)是最晚的一次。
( 散布區(qū))
1993年,在嚴格挑選之后,考古隊鎖定了百谷遺址進行有目的的發(fā)掘,數(shù)個探方中都發(fā)現(xiàn)了石器和原生玻璃隕石,且處于同一土層。這些玻璃隕石被立即送到位于北京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在那里,物理學專家利用“裂變徑跡法”測定后得出結論,這些隕石的年代距今為73.3萬年左右。
隨后,為了回應當時發(fā)現(xiàn)的所有手斧均是在地表發(fā)現(xiàn),可能被“人為移動過”的質(zhì)疑,中科院又邀請了眾多國外學者來到百色進行實地考古,其中包括古人類學專家,美國史密森研究院國立自然博物館的阿倫·丹諾,在百色進行了半個多月的考古。
阿倫將他采集到的玻璃隕石樣本和土樣帶回伯克利地質(zhì)年代研究中心,以更為先進的“氬-氬法”進行同位素檢測,將玻璃隕石和手斧的年代,推進到距今80.3萬年。2000年3月,學界權威期刊,美國《科學》雜志刊載了中外科學家對百色盆地手斧及其他石器的研究報告,并以百谷遺址出土的一件器型標致的手斧作為本期封面出版。次年1月,百色盆地舊石器相關研究,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部評定的“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得到了多方權威的認證,關于百色舊石器的爭議也逐漸平息。至此,將東亞古人類描述為“智力低下、生產(chǎn)工藝落后”的“莫式線”理論,終于被證偽。
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謝光茂
應該說,特別從國外這些學術界來說,普遍都是認可百色手斧是真正的手斧,是代表東亞,年代最早的手斧文化。
2005年,在百色澄碧湖水庫里的楓樹島上,考古人員在距地表50厘米的原生網(wǎng)紋紅土中,首次發(fā)現(xiàn)了手斧與玻璃隕石共存一處,5件手斧均為兩面加工的阿舍利手斧,之后的田陽那賴遺址,百色南半山遺址也都發(fā)現(xiàn)了共存的手斧與玻璃隕石。這進一步證明,早在80萬年前,亞洲古人類就在百色盆地繁衍生息,已經(jīng)具備高超的智慧,并制作出了品質(zhì)精良的工具。
在事實與科學面前,謬誤與偏見終會被擊潰,穿越80萬年的漫長歲月,紅土地上的古人類文明,借由百色手斧悠遠而無聲的證明,拂去塵埃,重新為世人所知。
來源:廣西故事公眾號
Hash:983ac497ef050e22f050ae6ac614f6a30aa0709e
聲明:此文由 兩廣大地那些事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