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唯一!這個“紅色村”獲評廣東十大美麗鄉(xiāng)村,快來打卡!
新山村
位 置
新山村位于汕尾市海豐縣城東南部的鹿境山下,距離縣城5公里,前臨麗江河,后繞黃江河。
概 況
新山村轄區(qū)面積約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00余畝,戶籍人口近3000人,是海豐八景之一“麗江月色”所在地,也是省定紅色村之一。
特 色
新山村是一座集紅色教育、民俗文化、鄉(xiāng)村度假、田園休閑、親水活動等多元體驗于一體的旅游鄉(xiāng)村。
沿海汕公路驅車直上,躍入眼前的田園風光令人陶醉,遠處是連綿不絕的鹿境山,山下河流蜿蜒,阡陌縱橫,一座座嶄新的白墻黑瓦房鱗次櫛比,一條干凈的坦途穿過綠油油的稻田連著不遠處的村莊,那便是新山村。
這座昔日的“空心村”、省定貧困村之所以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主要得益于通過充分開發(fā)紅色旅游資源,走出了一條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不僅村容村貌大為改觀,村民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多方資金支持 村容村貌變靚
作為當地有名的歷史文化名村和“紅色村”,新山村內既有鹿境山寨、宋帝圣井、關帝廟等古跡,又擁有大量紅色遺址。然而,由于長期以來找不到致富門路,新山村成了省定相對貧困村。
“是黨的政策開辟出了致富路?!毙律酱妩h總支部書記呂湖泳說,省里撥付給新山村1600萬元進行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省委組織部對“紅色村”建設支持資金500萬元,來自深圳市和龍崗區(qū)的精準扶貧資金有800萬元,還有來自汕尾市、海豐縣、附城鎮(zhèn)的相關資金支持。
紅色廣場上的新山革命紀念館和農會舊址、紅色一條街上的烈士故居和農民自衛(wèi)軍赤衛(wèi)隊隊部舊址……當熙熙攘攘的游客在新山村重溫革命歷史、感受紅色文化時,他們很難想象,這里曾是一個缺乏產業(yè)支撐、集體經濟薄弱的“空心村”和省定貧困村——人口不足3000人,常住人口僅800多人,貧困戶卻有109戶348人。
為提升村里的人居和旅游生態(tài)環(huán)境,新山村累計投入新農村示范村建設“三清三拆三整治”資金1600多萬元,拆除破舊危房83間、3190平方米,拆除露天茅廁620平方米,清理亂堆物料、垃圾1770噸及溝渠、池塘淤泥2290立方米;投入4000多萬元開展新山(鹿境片區(qū))的整體提升工程,建設長1.5公里的棧道、麗江公園和服務中心等一系列配套設施。
村民紛紛反映,垃圾、雜草被清除后,道路變寬敞了,修建后的社前廣場還添置了健身器材,每天都能在這里散步、運動,生活幸福指數越來越高。為強化環(huán)境衛(wèi)生管理,村里還成立了一支10人專門保潔隊伍,落實網格化責任,實行全天候保潔服務,確保不留衛(wèi)生死角。另外,村里還制定《新山“門前三包”約定》,引導監(jiān)督各家各戶認真執(zhí)行,做到雜物歸類存放,門前干凈整潔,逐步形成生活習慣、行動自覺。
如今,在新山村里走一圈會發(fā)現,雜草叢生的公廁被嶄新的廁所取代,“老齡化”的村醫(yī)療衛(wèi)生站拆舊建新,坑坑洼洼的村內道換成了硬底化道路,灌溉排洪溝擋土墻也修葺一新,污染嚴重的大塘湖成了人氣最高的景點之一……
村民王大伯感慨道,以前,村里不少老房子人去樓空,如今,老房子反而成為新山村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在深圳市龍崗區(qū)駐海豐縣扶貧工作組的牽頭組織下,龍崗區(qū)大芬油畫村的畫家以新山村的紅色文化故事、海豐八景之一麗江月色、鹿境山的傳說和荷塘魚躍為主題,為房屋外墻進行了壁畫創(chuàng)作,吸引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
開發(fā)紅色資源 鄉(xiāng)村旅游變火
踏上鋪滿青石板的小徑,穿過灑滿陽光的村道巷弄,一棵枝繁葉茂的百歲大榕樹出現在視野內,不少游客駐足欣賞由村民們表演的地方劇種白字戲。
將時間撥回到1922年,就在位于巷口的這棵榕樹下,農民運動大王彭湃帶著留聲機向農民群眾宣講革命道理,揭露地主豪紳剝削農民的罪惡本質,發(fā)動農民組織農會,轟轟烈烈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就此登上歷史舞臺。那時,新山村村民踴躍投身革命,光是在民政部門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就有18名,并涌現了呂培其一門七英烈、呂乃榮父子三烈士等感人事跡,村內至今仍保存有農會舊址、農軍訓練場等革命遺址。新山村也因此被納入廣東省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之列,成為汕尾8個省定紅色村之一。
新山村紅色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保護不足,基本沒有開發(fā)。為打造紅色村樣板,新山村進一步加大紅色史料、革命遺址普查挖掘力度,全面加強對農會舊址、烈士故居等遺址的排查登記,以及對革命史料的發(fā)掘采集,通過相關線索找到烈士后人,讓塵封的紅色歷史重映光輝。
走進新山革命紀念館,館內展出的歷史文物、文字、圖片和影像資料生動再現了大革命時期,新山村村民在彭湃的帶領下踴躍投身革命的崢嶸歷史,潤物細無聲地將紅色基因植入游客心中。
沿著紅色一條街前行,可以參觀呂祖怡故居、呂煥量故居、農軍井和農軍赤衛(wèi)隊隊部舊址等多處革命遺址和烈士故居。其中,呂煥量故居內還設有汕尾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里面陳列了許多精致特別的文創(chuàng)產品,不遠處的一座民宅還開設了海豐縣白字戲和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新山工作室,向游客展現海豐地方戲曲的發(fā)展歷史和獨特魅力。
“在朋友圈里看到新山村青瓦白墻、湖光山色的美景圖,就帶著家人來看看。”來自深圳的張帆帶著妻子和小孩在新山村玩得不亦樂乎。他告訴記者,這次旅行收獲不小,不但欣賞了綠水青山和田園風光,帶著孩子接受了一番紅色教育,還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藝術傳承工作室里了解到正字戲、西秦戲、白字戲等戲曲文化,品嘗了當地新鮮美味的美食。
去年,新山村成為全省抓黨建促鄉(xiāng)村振興現場會及紅色文化旅游現場會的學習參觀點。今年,新山村被評為首批廣東省鄉(xiāng)村旅游精品線路之汕尾地區(qū)“東方紅城、農運搖籃”線路重要游覽節(jié)點,成為汕尾紅色文化旅游的招牌景點之一,吸引省內外大量的干部群眾前來參觀學習。僅春節(jié)長假期間,就迎來八方游客多達15萬人次,在“七一”建黨節(jié)期間,前來新山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學習參觀團更是多達1000個。
“我們正引導當地村民利用自家房屋開辦精品民宿,目前已有兩家民宿即將開業(yè),計劃到2020年,實現民宿經營戶10戶以上、農家樂20家以上、旅游集散中心1處,年旅游接待能力達到30萬人次以上?!眳魏久枥L了新山村的發(fā)展藍圖。
產業(yè)引領致富 農民腰包變鼓
紅色文化旅游帶旺了新山村的人氣,也開啟了村民的致富路。每逢周末,新山村景觀湖邊的“新山農家樂”生意就格外火爆,慕名前來的游客一撥接著一撥。
“二十年前我就在這兒開小飯館,起初只有幾張方桌,生意一般般,勉強能維持?!钡曛鲄纬蓤哉f,這兩年,隨著新山村的鄉(xiāng)村旅游越來越火,飯館的生意也跟著旺了起來,不僅蓋起了三層樓的新房,還雇了兩名廚師和幾名店員。
“以前村里只有這一家農家樂,現在已發(fā)展為6家?!眳魏靖嬖V記者,農家樂均選用自種自養(yǎng)的新鮮食材進行烹飪。在無數美味佳肴中,最受游客喜愛的還數海豐特色美食“面猴”。用手將面團捻成一塊塊小面片,扔進沸水里煮,再依次加入瘦肉、魷魚干、蝦干、蘿卜干、蔥條和青菜,熱騰騰的“面猴”就出鍋了。
除了農家樂,村民還經營起小賣部,租借紅軍服供游客拍照留念,制作出售小油傘、刺繡和麒麟掛件等工藝品。
另一邊,“農業(yè)是有奔頭的產業(yè)”“農民是有吸引力的職業(yè)”的橫幅標語,醒目地掛在新山村村口,不遠處便是綠油油的連片稻田和中關村高科技蔬菜基地。
在面積約4000平方米的蔬菜基地一角,奶油生菜、羅馬生菜、綠蘿莎等水培蔬菜長勢喜人。該基地落地后,需要有種植經驗的農民,60歲的村民呂兆林經過培訓已經上崗,每天工作8小時,每周休息1天,每個月收入3500元。“不用在外面曬太陽,比以前下地干活輕松多了,還能學到技術?!?/p>
圍繞產業(yè)扶貧、就業(yè)扶貧兩大重點,深圳市龍崗區(qū)衛(wèi)健局、文產辦不但引進了高科技蔬菜基地,還立足當地豐富的土地資源,發(fā)揮傳統(tǒng)農業(yè)產業(yè)優(yōu)勢,引進建設了600畝袁隆平新型抗倒伏雜交水稻種植基地。相比普通水稻,每畝產量有望增加400到500斤。
對于參加試種的農戶,幫扶單位提供“一條龍”服務:種子免費,化肥免費,收割免費,并按市場價兜底收購。此外,種植農戶還獲得自然災害保險補貼,即使發(fā)生天災,收入也有保障。在工作組的大力幫扶下,新山村七成農戶共試種了100多畝。
“超乎意料,長得高,稻穗長、稻粒多,病害也少?!闭驹谔锕∵?,村民呂成繼望著稻田,一臉喜悅。擁有15畝農田的他,拿出了10畝地種植袁隆平水稻。
過去,新山村村民普遍以傳統(tǒng)農耕為主,村里共有貧困戶109戶348人。如今,新山村集體經濟到去年年底已獲得超40萬元的收入,貧困戶平均收入從四年前的不足3500元提高到1.3萬元,基本實現全村貧困戶脫貧。
革命烈士呂煥量后代呂正的妻子李娟告訴記者,之前他們一直在海豐縣城租房子住,眼看村里的產業(yè)越來越興旺,他們便決定搬回村里居住。去年以來,像呂正、李娟這樣回村建房的人家已有20多戶,回村實現再就業(yè)的村民達100多人,村里的常住人口由800多人增至1300多人,徹底扭轉了“空心村”的趨勢。
聲音
新山人民熱烈歡迎全國各地游客到美麗新山參觀旅游,我們將繼續(xù)宏揚彭湃等革命先烈“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海陸豐革命精神,充分利用好紅色文化、綠色生態(tài)和古樸建筑等豐富的旅游資源,熱誠招待百方賓客,期待您的到來。
——新山村黨總支部書記呂湖泳
這幾年我目睹了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想著為家鄉(xiāng)新農村建設出一份力,便從深圳回來從事村里的規(guī)劃發(fā)展工作。我們村有山有水有農田,空氣清新,還能看到許多白色的水鳥,比起深圳的鋼筋水泥和快節(jié)奏,這里更像是一個令人悠然自得的世外桃源。
對于我這個吃貨來說,最吸引我的還是家鄉(xiāng)的美食,因為是就地取材,自給自足,所以食材都非常新鮮,絕對綠色健康。而像“面猴”、擂茶、小米這些特色小吃更是在大城市里吃不到的。歡迎大家來新山村,體驗一把回歸大自然、守拙歸田園的生活!
——新山村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青年呂凱旋
故事
基層黨建激活“一池春水”
午后陽光透過茂密的枝葉,在新山村黨總支部書記呂湖泳的肩上映出一片斑駁光影,此時的他正在大榕樹下為十幾名黨員教授黨課,當講到彭湃領導的農民運動時,十幾雙目光齊刷刷地向他投去。
老一輩革命家的優(yōu)良作風如春風化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新山村的黨員干部和群眾。據海豐縣委常委、附城鎮(zhèn)黨委書記林建新介紹,新山村通過健全組織體系、強化“頭雁”工程,舉辦了村級換屆選舉。在選好配強“兩委”班子后,新山村認真落實“三會一課”和“兩學一做”活動,堅持以紅色歷史和革命精神鼓舞人心,從去年10月到去年年底,短短兩個月內就組織開展了32場理論培訓和紅色教育活動。
“別人進城,我回村?!苯衲?,呂湖泳舉家從縣城搬回村里居住,他說:“老是說農村好,我不回來又怎么能夠以身作則?!?/p>
這只是新山村率先開展黨員“亮身份、作承諾、見行動”活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為改變過去村黨總支部方向不明、拍腦袋決策,黨組織書記“胡子眉毛一把抓”,黨員一盤散沙等現象,新山村黨總支部制定了“三明三定”工作法,即黨組織明方向、定決策,黨組織書記明職責、定任務,黨員明身份、定崗位。通過牢固樹立“圍繞發(fā)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fā)展”理念,新山村打出了一套強班子、重培訓、抓隊伍、嚴管理的組合拳。全村56名黨員戴黨徽、穿“紅馬褂”,在“黨員示范崗”和“承諾樹”下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
在家黨員服務群眾,外出黨員也不甘落后。隨著《流動黨員管理制度》的出臺和完善,16名外出黨員充分利用網絡、微信等新媒介,及時獲取學習資料和村里的最新動態(tài),真正實現了對全村黨員的全方位管理和全覆蓋教育,打造出一支緊跟時代步伐的紅色專業(yè)人才隊伍。
一名村干部告訴記者,去年,新山村建立議事大廳,遇到民宿建設、土地流轉等事項,黨員代表、村民代表、村理事會代表、村監(jiān)委代表、村“兩委”代表共同議事,逐漸形成村里事務公開、透明、公平的解決機制,引導村民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如今的新山村已成為海陸豐革命老區(qū)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基地。未來,新山村規(guī)劃建設游客接待中心,打造進村的紅色文化長廊,并計劃在鹿境山修建登山道,按照國家AAA級景區(qū)建設標準,著力打造集紅色教育、民俗文化、鄉(xiāng)村度假、田園休閑、親水活動等多元體驗于一體的特色旅游村莊。
(來源:南方+)
Hash:19cdaa5eb5b52e5cf5282a950520426e82e0fc21
聲明:此文由 掌上汕尾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