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著名的古墓葬遺址都在這兒了!趕緊看看~
沂水縣著名的古墓葬遺址有劉家店子春秋墓、紀王崮春秋墓、孟母墓、團山漢墓群、垛莊明墓林群等。劉家店子春秋墓、紀王崮春秋墓為已知境內發(fā)現年代最早、級別最高的墓葬。
劉家店子春秋墓
劉家店子春秋墓出土的銅壺
墓地位于沂水城西南20公里,院東頭鄉(xiāng)劉家店子村西200米處。北依峙密山,南向峙密水,東臨劉家店子,西靠嶺。墓葬于1977年冬,該村群眾在此處推土墊地時發(fā)現。墓為南北兩座,中間相距8.7米,另外在墓西20米處有一車馬坑。一號墓現存墓口南北長12.8米、東西寬8米,底長8.5米、寬5.8米、深3.6米。墓室用方木構筑槨室和兩個器物庫。葬具為兩槨一棺。殉葬者達40余人。出土器物有銅、陶、玉、金器470余件。分別為禮器55件,樂器38件,兵器29件,雜器31件,玉器近300件。銅器大都有銘文,其中盆蓋內銘為“佳正月初吉丁亥,黃太子伯克作其缽盆、共眉壽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之”。鈴鐘銘為“陳大喪史中高作鈴鐘,用祈眉壽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之”。另外有“公鑄壺”“公鑄鼎”“公簋”等器物。二號墓早已破壞,墓口南北長6.5米、東西寬5.1米、墓底長6.1米、寬4.5米、深3.5米。葬具已破壞,據調查有棺有槨。出土文物有鼎、壺、提梁罐、盤、匜和編鐘等。車馬坑大都被挖破壞,僅在煙屋底部壓著一段,經清理出土一車四馬。有壺、車鏸、箭鏃等遺物。從出土器物和銘文鑒定為春秋時期墓葬,墓主人應為當時諸侯一級。從一號墓出土的一件“莒公戈”證明,應為莒國墓葬。兩墓出土銅制利器、樂器共200余件,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山東省出土青銅器最多的一次,對研究春秋時期的禮儀制度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紀王崮春秋墓
紀王崮春秋墓,位于山東省沂水縣城西北約40公里處的“紀王崮”山頂。墓葬規(guī)模較大、規(guī)格較高,其墓室與車馬坑共鑿建于一個巖穴中,是一種全新的埋葬類型,出土了大量的青銅禮、樂、兵、車馬器及玉器等重要文物,對了解東周貴族埋葬制度、研究春秋古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工藝等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先后被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物評為2012年度“全國六大考古新發(fā)現”、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2013年被確定為山東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紀王崮春秋墓一號墓共出土玉器680余件/套。玉器多發(fā)現于棺內,個別出土于北器物箱。玉器有戈、琮、人、虎形佩、柱形飾、獸、牛首形飾、玦、管、觽、鳥形飾、璜、虎形飾、環(huán)、珩、牌飾、龜甲形飾、玉粒及玉料等。玉器的裝飾紋樣以雙線龍首紋最具代表性。紋飾以側視龍首形母題重復鋪陳而成,風格繁密抽象,龍首的輪廓以近乎平行的雙陰線構成,故稱雙線龍首紋。此類紋飾濫觴于兩周之際,在春秋時期頗為流行。二號墓是一座未完工的巖坑豎穴墓。
孟母墓
孟母墓位于楊莊鎮(zhèn)孟母村東。孟子的母親仉氏為沂水南仉林村人。學界對沂水縣孟母墓的真實性多有爭議。但孟母墓旁早年建有孟母廟,孟母廟千余年來一直香火興盛,且在歷朝歷代都有本地官員對其進行修繕,并多次立碑記之。孟母廟后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
團山漢墓群
位于高橋鎮(zhèn)團山村南和西南兩處。村南500米處有南北并排3座,當地群眾稱“三凸墩”。西南嶺上有7座,曾有6座挖去封土,僅存1座,高6米,周長150米,群眾稱之“王墳”。初步確定為漢墓。
垛莊明墓林群
位于富官莊鄉(xiāng)垛莊村西,墓群是一處家族墓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分布大小墓葬300余個。墓葬的形制結構大小不一,有用石塊砌成的石階墓,有用石塊堆砌一周的,有的用土堆成。不少墓前立有石碑,碑形各異,多數墓碑刻有墓主人姓氏,豎碑時間多系明代。有些墓碑兩側還雕有人物、花草等,刻工細勻,栩栩如生。保護較好,對研究明代墓葬結構、石雕藝術等有較高的價值。
來源:沂水黨史史志
Hash:b259d73e77ad1413ebf57087b4186f635f94ace4
聲明:此文由 沂水在線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