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比皇陵的袁世凱陵墓——袁林歷史照(組圖)
袁世凱墓——袁林位于安陽洹水北岸,內(nèi)部雕梁畫棟,極力模仿明清帝陵,處處顯示其帝王情結。1916年6月袁世凱在北京去世后,建成的浩大塋宅占地近9.3萬平方米。這座陵墓按照明、清皇陵的格局,以中國古典建筑規(guī)制為體,西洋建筑風貌為用,既彰顯“皇家”氣派又區(qū)別于帝王陵寢,為中國陵墓建筑史上的一個創(chuàng)例。
民國時期的墓園全景
因袁墓選址在河南,時任河南巡按使的田文烈便全權負責督建。田文烈字煥亭,湖北漢陽縣人,北洋武備學堂畢業(yè),曾隨袁世凱到朝鮮任軍中文案,其人有北洋老前輩之稱。袁林的建造共耗資75萬元,其中國務會議決議由政府撥銀幣50萬,其他是袁的北洋舊屬的個人捐款?!对帜构蟾妗犯接芯杩钋鍐危嗾呷缧焓啦?、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張作霖、曹汝霖等,都是現(xiàn)幣一萬元,少者也沒低于兩三千元的。
民國時期墓中的石拱橋
當時袁世凱長子袁克定欲稱墓葬為“袁陵”。但大總統(tǒng)徐世昌對此反對,表示“項城生前稱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寶,且已取消洪憲年號,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實為不妥?!辈⒔ㄗh稱為“袁林”。中國古代皇帝墓葬稱“陵”,而圣人墓葬方稱“林”,如“孔林”和“關林”。袁世凱墓稱“袁林”,則更被指為僭越。
民國時期墓中的石拱橋
1930年代,侵華日軍在附近修建飛機場,陵區(qū)遭到破壞。1940年代末的國共內(nèi)戰(zhàn)時期,解放軍逼近安陽,國民黨軍隊從袁林砍伐大量樹木修筑工事。1952年,毛澤東到此參觀,指示“留著做反面教材”,使得袁林得以逃過“文革”劫難。改革開放后,當?shù)卣畬⒃终菀恍隆?986年,被列入第二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民國時期墓中的牌樓
此牌樓為鐵筋洋灰石子筑就,在中國陵墓建筑史上極為罕見。
袁林敞宏闊大,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神道中軸線上,綿延長達千余米,自洹水北岸的照壁墻起,沿神道北上越石拱橋,經(jīng)牌樓轉(zhuǎn)碑亭,穿堂院入堂,再經(jīng)兩側月門即達袁世凱墓廬。向北為碑亭,面闊三間,亭內(nèi)有石貝屃身負高達5.5米的墓碑。墓碑雕刻蟠龍數(shù)條,正面則鐫刻徐世昌手書之“大總統(tǒng)袁公世凱之墓”。
民國時期墓中碑亭
碑亭旁的石像生獨具時代特色,真人大小而略胖,裝束為袁世凱執(zhí)政時期式樣,文官頭戴平天冠,著祭天禮服,袖手肅立,儀態(tài)恭謹;武官著北洋軍服,手握軍刀,儀態(tài)威武。
民國時期墓中的石像生
碑亭以北為堂院,是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堂院大門面闊三間,單檐綠琉璃歇山頂,其門板上有七排七列的銅門釘,低于帝制的“九橫九縱”級別。
民國時期的墓中堂院大門
堂院由四合院式建筑包圍,居中坐北朝南為景仁堂,用于祭祀袁世凱,堂內(nèi)設供桌、靈位及袁世凱生前衣冠劍帶;東、西配殿組成則作為官員的休憩場所,陳設相對簡單。
民國時期的墓中景仁堂
墓前景仁堂前站崗的民國軍隊
院內(nèi)神道的中央,原來陳列著一座風磨銅鼎爐,但已遺失,唯有漢白玉的基座尚存。
民國時期墓中的風磨銅鼎爐
堂院后即為墓廬。此處建筑頗具西洋風格,與前面的中式建筑形成對比。墓廬前是“山”字形鐵門,鑲嵌在羅馬式白石柱間,鐵門以渾鐵鑄成,上端各有一個八角徽章,徽章中心仍為十二章紋。
民國時期墓中鐵門
袁墓最特別的地方還不是它的西式構筑風格。與一般中國墓葬相比,袁墓最大的特點是,它不是掘地落棺木,而是平地建墓壙。
民國時期的河南袁世凱墓
墓冢是清一色的青白石,分三階壘成。墓臺之上有石柱鐵門和祭祀用的石桌。墓冢呈半圓狀,直徑為17.33米,系用青石圍砌,然后上敷黃土。
民國時期的河南袁世凱墓
據(jù)說,整個墓臺部分,是比照美國總統(tǒng)格蘭特墓的形制建造的。
民國時期的河南袁世凱墓
袁世凱石人像
景仁堂內(nèi)袁世凱之牌位
修建袁世凱墓工地
修建袁世凱墓工地
編注:文章來自加拿大華人網(wǎng)。
責任編輯:袁文獻 ywx3918
Hash:2ab382f89fec18b9b0c30aa102eb05c43024e9d5
聲明:此文由 袁氏歷史文化傳承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