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峰 | 一座龍?zhí)渡剑氩繓|北史
文 | 趙雪峰
龍?zhí)?/a>山,位于東北名城吉林市東郊,壁立于松花江東岸,以巍峨挺拔、山勢峻美、景色幽靜、樹木蔥蘢及山頂?shù)母呔?a href='/jingdian/42374' target=_blank>麗山城遺址而名聞關(guān)東。“龍?zhí)秳氽E久爭傳,半有真憑半涉仙”,孽龍鎖“龍?zhí)丁?、?a href='/jinlong/' target=_blank>金龍”打洞的傳說為龍?zhí)渡皆鎏砹藥追稚衩厣剩慌瑺柟?、康熙?a href='/qianlong/' target=_blank>乾隆等諸多“真龍?zhí)熳印绷粼?a href='/shanshang/' target=_blank>山上的故事和遺跡增加它的文化內(nèi)涵。更因為東北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夫余國(公元前2世紀(jì)-公元494年)的前王城就建在龍?zhí)渡较?,龍?zhí)渡奖?a href='/simaqian/' target=_blank>司馬遷載入《史記》。
作者在龍?zhí)渡竭z址公園門前留影
因了那美麗的龍傳說和故事,我?guī)状蔚巧淆執(zhí)渡?,在坍塌的故壘上、幽深的古洞里、百年古樹旁、千?a href='/gudao/' target=_blank>古道邊,尋訪龍的蹤跡,閱讀那些關(guān)于龍的文字。
當(dāng)塵封已久的歷史畫卷打開,五光十色的當(dāng)年底片,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
龍?zhí)渡?,古時因山上多鹿而得名“鹿山”。女真人來到山下生活后,因發(fā)現(xiàn)山的東北側(cè)的一條小河里盛產(chǎn)一種小魚,此魚因逆鱗,人不敢食而聞名,所以稱其為尼什哈山。“尼什哈”,滿語意為“小魚”。
高句麗(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時期,高句麗人在龍?zhí)渡缴巾斀?a href='/chengbao/' target=_blank>城堡,有士兵駐守。城堡東北角處因地勢低洼,有泉水涌出,積水成潭,戍守城堡士兵便利用山泉修建了貯水池。
不知是哪一年的哪一天,忽然天昏地暗,電閃雷鳴,從天上降下一條孽龍,落到潭里。這條孽龍在龍?zhí)渡缴吓d風(fēng)作浪,貽害百姓。后來,一位得道高人將孽龍制服,并把它用大鐵鏈鎖在潭底。從此,這個潭便有了名曰“龍?zhí)丁保嗨追Q水牢。
龍?zhí)队凶?a href='/qiuchang/' target=_blank>球場般大小,四壁用整齊的長方形花崗巖石塊砌筑而成。潭水呈墨綠色,碧水漫漫,深不可測。有資料記載:“龍?zhí)洞蠛抵瓴桓珊裕B月陰雨亦不盈溢”,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
龍?zhí)队≡卤褒執(zhí)?。此碑石?a href='/zhongguo/' target=_blank>中國著名書法家米南陽所書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因“孽龍”鎖潭,這一潭綠水更增添了靈氣,月下龍?zhí)兑脖忝啦粍偈眨吼┰聭铱?,池水瀲滟,池中水影空靈,四周林木清幽,月影浮于水中,再配以松濤山色,景色十分幽謐,素有“龍?zhí)队≡隆敝雷u(yù)。這里也因此成為“吉林八景”之一。
世上沒有孽龍,也沒有真龍,但卻有自喻為“真龍?zhí)熳印钡牡弁鮽?。因了他們,龍?zhí)渡降膫髡f更加神秘,文化色彩更加厚重。
龍?zhí)稏|南角原有株古樺樹,高可參天,兩人不能合抱,軒昂挺直。傳說,這株古樺樹曾護(hù)佑了后金開國太祖努爾哈赤。
明朝中后期,位于松花江中游海西女真烏拉部,在距龍?zhí)渡奖?0公里的地方筑城建都,建立了疆域廣大的部落國家--烏拉國。
為抵御外敵的進(jìn)攻,烏拉國在松花江沿岸修建了五座城堡,其中之一就是重筑了高句麗人留下的龍?zhí)渡?a href='/shancheng/' target=_blank>山城,當(dāng)時稱“俄漠城”,“俄漠”即“水泊”。水泊當(dāng)指“龍?zhí)丁?。努爾哈赤為統(tǒng)一女真,率他的兒子皇太極等諸將,攻打烏拉國。因為俄漠城戰(zhàn)略位置重要,努爾哈赤先攻打此城。汗王親自帶兵猛攻,卻中了烏拉軍的埋伏。建州軍四處逃散,單槍匹馬的努爾哈赤落荒而逃,后來甩掉了追兵卻迷了路,不知不覺中鉆進(jìn)俄漠城。只見烏拉兵執(zhí)刀挾矛漫山遍野,為了不被發(fā)現(xiàn),他見水潭旁有一株大樺樹,樹下蒿草灌莽,甚是隱蔽,便藏匿其中。吉人自有天助,眾多的烏拉兵從他身邊走過卻沒發(fā)現(xiàn)他。等到夜深人靜,努爾哈赤從樺樹下溜走,重整兵馬終于滅了烏拉國。
努爾哈赤確信此次化險為夷,是有神明相助,因此,他對庇護(hù)自己的尼什哈山和那棵樹,心存感激,念念不忘,并傳之后人,有機(jī)會要報恩。后來乾隆皇帝為了感謝大樺樹隱蔽太祖之恩德,東巡吉林烏拉,御封大樺樹為“神樹”,并諭旨當(dāng)?shù)毓賳T,每年要與龍?zhí)锻?a href='/jisi/' target=_blank>祭祀。
此后,每年春秋兩季,清朝在吉林的文武官員都要到龍?zhí)渡郊蓝Y“龍?zhí)丁迸c“神樹”。至民國時,祭祀活動才廢止。今天這棵樹已經(jīng)老去化為泥土,它的后代也只剩下一柱殘樁了。但游人們每至此,都要對“神樹”進(jìn)行一番拜謁,許下一些心愿,求得“神樹”保佑。
龍?zhí)渡戏焦饩w皇帝御題挹婁澤洽牌匾
神山、龍?zhí)?、神樹給沒給百姓帶來恩賜未見記錄,大清國的幾位真龍?zhí)熳觽冊谶@里的活動卻載于簡竹。
清朝入主中原后,先后有4位皇帝、10次東巡到東北地區(qū),史家稱之為“東巡祭祖”。開此先河的是清圣祖康熙。康熙曾兩次來到吉林這偏遠(yuǎn)之地。
據(jù)《吉林通志》和《吉林外紀(jì)》記載,康熙二十一年(1861),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被平定。次年二月二十一日,康熙帝特諭吉林烏拉將軍巴海:“今以云南等處底定,躬詣盛京告祭三陵,意欲于扈從人等喂養(yǎng)馬匹之暇,觀看烏拉地方”?!盀趵胤健保唇裉斓募质?a href='/laocheng/' target=_blank>老城和距吉林市30公里的烏拉街滿族鎮(zhèn)。
據(jù)傳說,在吉林烏拉,隨行的大清國欽天監(jiān)監(jiān)副(國家天文臺副臺長)、康熙的外國師傅南懷仁,察看了吉林的地理形勝后,向康熙講述說:九龍山(今吉林北山)有九龍之象,尼什哈山有如巨龍伏臥。吉林城確是藏龍臥虎之地,“日后定會出帝王”。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南懷仁的話,引起康熙皇帝的警覺,他命吉林烏拉將軍速派兵鑿毀九龍山的數(shù)座山峰。鏟斷有帝王之兆的龍?zhí)渡降纳?a href='/chengcheng17/' target=_blank>城城墻,挖斷那里的龍脈,以破吉林烏拉之帝王風(fēng)水。據(jù)民國1913年版的《雞林舊聞錄》載,“七門嶺有兩峰對處為‘過龍脈’,亦鑿斷之,以破其兆”??滴趸实勖髓彅嗟牡胤骄褪墙袢正?zhí)渡降囊惶幘坝^----“斷嶺”。
挖龍脈成“斷嶺”,清朝的正史沒有記載,所以,也有傳說之嫌。
“斷嶺”位于龍?zhí)渡降陌肷窖?,也是龍?zhí)渡缴匠侵T。細(xì)觀之,“斷嶺”處兩側(cè)的山峰相距十幾米遠(yuǎn)的樣子,有人工挖鑿的痕跡。但是不是康熙皇帝命人挖的,讓人生疑:天下像龍脈的山峰多了,皇帝挖得起嗎?下這么大的工夫,把一個古城墻連同城墻下面的山脈挖通,是不是要挖一條進(jìn)山的山道?
龍?zhí)渡?a href='/jingdian/71361' target=_blank>龍鳳寺觀音殿內(nèi)的乾隆皇帝御題福佑大東牌匾
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皇帝模仿祖父康熙也東巡到吉林烏拉,而且登臨了龍?zhí)渡健?/p>
為了迎接乾隆的到來,吉林將軍傅森做了近一年的準(zhǔn)備:造渡松花江御船,建龍王廟、關(guān)帝廟等。據(jù)《吉林通志》記載:“龍鳳寺佛殿三楹、龍王殿三楹、客廳三楹、更衣廳五楹、禪堂三楹、西配房六楹、鐘鼓樓各一,乾隆十九年,高宗皇帝駕幸吉林,御書‘福佑大東’匾額懸正殿。”意在福佑吉林這塊土地,保佑?xùn)|北滿族老家幸福安寧。
為了皇帝上山方便,把古城墻扒開了一段,修路一條,直達(dá)龍王廟前,并在山坡上建“雨暘時若”牌坊一座,以示隆重。
為表達(dá)自己對太祖努爾哈赤在此征戰(zhàn)的敬意,乾隆選擇步行上山。龍?zhí)渡搅粝铝怂哌^的“御道”。乾隆走累了,曾小憩于一棵榆樹下。見榆高虬勁,綠冠蔭蔽,乘陰納涼甚是清爽,悅而言道:“榆冠蔥蘢,勝吾黃羅華蓋,真乃華蓋大將軍也!”于是,后人便將此樹取名“華蓋榆”。一棵普通的老榆樹,只因為沾了點皇家氣,便身份倍增了。
時值金秋,龍?zhí)渡郊t葉滿山,絢麗多彩,面對此情此景,乾隆帝龍心大悅、詩興大發(fā),即興賦《尼什哈山》一首:“吉林城東二十里,尼什哈山巍岌屹。渡江覽景一登峰,紅綠清秋錯如綺。精藍(lán)大士乃白衣,何代普陀飛至此,天池澄湛萬山巔,翠樾倒影波中美。旱不知竭澇不盈,亦不飛流落澗底。地靈雩縈固其宜,兆粟維魚誰所始?!?/p>
登上山頂南天門后,乾隆俯視著山下“大江彎弓”的美景,又即興賦《松花江》一首:“滾滾遙源出不咸,大東王氣起龍潛。劈空解使山原折,接上那辭霧雨添。兩岸參差青嶂印,一川縈繆碧波恬。地中呈象原檐鼓,石辨支機(jī)孰是嚴(yán)?!?/p>
龍?zhí)渡烬堷P寺觀音殿內(nèi)的乾隆皇帝御題福佑大東牌匾外景
在龍?zhí)渡?,乾隆弄得動靜最大,排場擺得也很闊,又是祭潭,又是封神樹,又是題匾,又是賦詩,為龍?zhí)渡搅粝乱欢渭言?,提高了龍?zhí)渡降闹?,從此“龍?zhí)渡健泵饾u代替了“尼什哈山”名。
乾隆之后的幾任清朝皇帝,嘉慶、道光都曾遵祖制東巡,但他們最遠(yuǎn)也只到達(dá)沈陽祖陵,再未北行。咸豐、同治、光緒是不是也曾想遵祖制東巡,用展孝思?我們不得猜想,但彼時的大清朝已成爛泥潭,內(nèi)憂外患讓他們焦頭爛額,已是無暇東顧了。
光緒十七年(1891),應(yīng)吉林將軍希元所請,光緒帝題匾一方:“挹婁澤洽”,如今懸掛于龍?zhí)渡戏脚茦侵??!稗趭洹笔菨M族早年的族稱,“澤”是潤澤,“洽”是恰到好處,意思是請龍神保佑滿族發(fā)祥之地風(fēng)調(diào)雨順,不旱不澇,五谷豐登,國泰民安。沒有親臨龍?zhí)渡剑饩w皇帝卻在這里留下“龍蹤”。
大清朝退出歷史舞臺,穿越了百多年的歷史的煙塵,真龍?zhí)熳优c龍?zhí)渡降墓适聺u行漸遠(yuǎn)。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天下名山無數(shù),但有真龍?zhí)熳拥桥R者屈指可數(shù);一座山能得兩個皇帝題匾更舉者寥寥;世上稱龍的山很多,但能夠和這么多“龍”聯(lián)在一起者鳳毛麟角。龍,這個中華民族的圖騰和中國文化的象征,成就了龍?zhí)渡街?,豐富了龍?zhí)渡降奈幕?,更成了龍?zhí)渡降奈幕枴?/p>
龍?zhí)渡缴哮B瞰吉林城及松花江
“一座龍?zhí)渡?,半部東北史”,登上山巔的高句麗古城的南天門,站在乾隆皇帝的登臨處,俯瞰山腳下的松花江和吉林城,緩緩流淌的松花江水,像人們昭示著這北方名水的精深底蘊(yùn);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和車水馬龍街道,像人們展示這北方名城的燦爛與輝煌。有“龍”的佑護(hù),相信這山這水這城會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更加絢麗多彩,亙古到永恒!
▼
? ? ? ? ? ?
約稿啟事
地名古今”以強(qiáng)調(diào)原創(chuàng)為主。內(nèi)容板塊和欄目大致如下,文章字?jǐn)?shù)以兩三千字以內(nèi)為宜。突出個人化,文字盡量講究而有韻味。
1、我說地名|以個人視角講述熟悉的地名歷史變遷和故事,避免面面俱到,避免羅列概念。突出個人對地名的理解和歷史變遷的解讀。
2、傾聽講述|每個村莊、每個街巷,都有說不完的人與地名故事,每個人都是一本大書,傾聽講述,以細(xì)節(jié)勾勒歲月流逝中的、難以重現(xiàn)的故事。
3、我的漂泊|許多人的人生旅程,會在遷徙、漂泊中走過。用印象最深的幾個地名,穿插個人的成長史、生活史,本身就是地名古今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4、故居尋訪|千百年來,每個地方都有影響歷史、文化的名人,故居尋訪,在尋訪中解讀名人,使之古今融合。同樣避免面面俱到,寫最能觸動自己的地方即可。
5、行走天下|旅行已成為當(dāng)今時尚所在。如何行走,如何把旅行化為自己生活、精神的一部分,把旅行與異地觀感融為一體,既是游記,也有頗為充實、敏銳的詩意表達(dá),這是最值得期待的行走天下。
6、回家的路|遠(yuǎn)離故鄉(xiāng)的人,心中永遠(yuǎn)牽掛故鄉(xiāng)。每次踏上歸家之路,會是一種全新的體驗。兒時的星星點點的記憶,家庭幾代人的酸甜苦辣、悲歡離合,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素材。一棵樹,一口井,一家人,左鄰右舍,都是故鄉(xiāng)難忘的記憶。
“地名古今”的作品,將根據(jù)相應(yīng)版塊予以結(jié)集出版。歡迎各位新老作者賜稿,圖文分別打包發(fā)送,請發(fā):lihui1956@vip.sina.com
?
留存鄉(xiāng)愁 敘說古今
地名,是我們回家的路
?
Hash:9ed3176bcbdbaa0783b5522d55a0341dfb1157a3
聲明:此文由 地名古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