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洛寧:香山寺
香山寺,距洛寧縣城西三十公里,位于羅嶺政府200米的西南霍山恒山上。
香山寺,原名“傷三寺”,商山寺,后改名香山寺。寺座西北面東南,分上院下院。上院寺前有山門三間,歇山頂卷檐翹角房古色古香,院內(nèi)有正殿五間。供奉釋迦牟尼及其它神像,兩邊配殿各五間供奉菩薩及藥王,兩邊供奉有地藏王、觀音。下方山門兩側(cè),供奉的土地、山神、諸神共四間。東殿三間供奉有老君等道教人物。寺院中間有一大型香爐,可供四面諸神收香火。院豎一石碑,上書《法幢正宗祖庭》。寺內(nèi)東南角有一扭勁柏樹,據(jù)專家考察定為東漢永平十二年所栽(公元69年),樹大可供兩人合抱,通干無節(jié)。據(jù)寺內(nèi)僧人講:該柏樹在元代時曾被賣過,后買主顧人來放時。鋸口處流出的是殷紅的鮮血,涌流不止,買者和放樹者,怕神靈報復(fù),驚慌逃走。翌日樹傷自愈,樹身扭曲,成此奇觀。古柏歷經(jīng)劫難,仍熬立于山頂寺中,生機盎然,聲名遠播。求壽求福,求婚求嗣者絡(luò)繹不絕,都稱其十分靈驗,尊為“柏王爺”。寺所在山高海拔683米,樹高18米,胸圍355厘米,樹冠18×15米,蒼翠如蔭,十分旺盛。東南角有鐘樓兩間,西南角有鼓樓兩間。
下院座北面南正殿五間,下殿五間,兩側(cè)配殿各三間,是僧人和香客的住所。正殿是國戒壇殿,如今水泥路從山底直通山頂。
在上院寺東有磚塔三座,是近年來寺內(nèi)主持和僧人圓寂歸葬地。塔為三層,一色青灰磚,上有小石碑一塊,記述僧人姓名及功果。塔在翠柏叢中,盡現(xiàn)肅穆氛圍。
相傳,在霍山恒山上,過去住著一對商氏夫婦,他們無兒無女。一年春天,在山上見一條小蛇受傷,盤臥在山上的路旁,身邊流有鮮血。老兩口將它用衣服包回家中,悉心照顧,給蛇身上敷了藥。一星期后,小蛇傷勢全愈,老兩口每天給他喂食。經(jīng)過十年的扶養(yǎng),蛇已長成長2米,粗10多公分的大蛇。老兩口年已花甲,這天吃過晚飯,他們對蛇說:你在我這已生活了十一年,如今你已長大,我們也老了。你可以自己去生活吧,蛇很通人性,第二天就上了恒山。商氏二老也經(jīng)常到山上去看它,并送去一些饃和雞蛋給它吃。它每次都吃了后,點點頭才離開。
五年后,蛇已長到長2.5米,粗20多厘米。這天村內(nèi)來人找到商氏夫婦,說你養(yǎng)的蛇把人吃了。又過了幾天,又有來找說;蛇把羊給吃了。老兩口上到山上,見到蛇后,對它進行了數(shù)說。然后雙雙碰死到石崖上,蛇見自己的收養(yǎng)人為自己而死很慚愧,也在霍山恒山上碰頭摔體自斃身亡。人們用棺埋了商氏夫婦,也同樣用棺埋了蟒蛇。后人為了紀念商氏夫婦和蛇,就在山頂建了“傷三廟”,因一連傷了三口故稱。經(jīng)過近二千年的流傳,后改商山寺?,F(xiàn)在改成香山寺,這就是香山寺的來歷。
據(jù)史料記載;香山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八年(公元65年)。它的建寺年代可與洛陽白馬寺比,可為白馬寺的姊妹寺。
如今大千盛世,香山寺四季香火旺盛,香客如云。每年三月十八日為香山廟會,有大戲兩臺。并有四川峨眉山,陜西華山,山東泰山,安徽九華山,洛陽白馬寺等地佛教僧人來此傳教誦經(jīng),研究佛教文化。各殿宇在當(dāng)?shù)卣腿藗兊谋Wo下,煥然一新,重現(xiàn)昔日輝煌。香山寺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文物保護單位。
附碑文:
佛光普照
兼運悲智,圓蕩覺行,高張法幢,普利群生。
公元二百二十四年西域們?nèi)梭酶咦?a href='/dunhuang/' target=_blank>敦煌人法護為徒敦煌有第一位僧人后竺法護隨師游歷西域各國學(xué)會三/十六種語言攜帶大量經(jīng)典在敦煌西安洛陽等地建寺譯經(jīng)弘揚佛法就在這種佛教勢微外道猖獗宗門不下/僧伽無多的情況下心道大師以大無畏的精神來敦煌弘法創(chuàng)立禪凈雙修顧密并弘法幢宗在座對五百多年的千佛/窟前才擂響法鼓吹響了大法螺建起了大法幢心道大師幾十年來一直在豫陜甘寧青一帶弘法利生勸化群盟力才/無礙說法善巧直捐佛心弘宗演教驅(qū)邪顯正是名副其實的高僧大德 因此宗為心道大師所創(chuàng)法師別名法幢故名/法幢宗法師所創(chuàng)之寺皆名法幢寺故立宗亦名法幢因法幢是弘揚佛法即傳宗續(xù)派八十八字如下:
心融諦理道振大千法演三乘師資一貫止觀雙照顯密通圓開示了曦體離言詮信解清交/善圣堅徹悟?qū)嶋H,證人有云海印發(fā)光妙善宣山六度齊修福智莊嚴應(yīng)機設(shè)教殊勝因緣
和敬溫良禮禮益謙戒定慧學(xué)永遠流傳
法幢初祖顧公心道老和尚
二祖融公本德老和尚
三祖諦公曦修大和尚
法輪常轉(zhuǎn)正法久住
融宏本德和尚 撰文
融興源慧和尚
法主和尚曦修 立碑
佛歷二五五二年二月二十九日
(七尺碑,高度2.33米,寬0.65米,厚0.18米)
后修香山寺碑記
香山寺乃豫西之名剎也,據(jù)殘碑記載香山別名曰霍山恒山,而后又因古代傳說傷三口而易名/商山故有商山廟矣,歷經(jīng)蒼桑香客不斷圣主有靈普渡眾生有聞于蜀陜魯蘇等地民國二十/八年間由羅嶺村老前輩寧天儲等人出面復(fù)修此后又因年日久寺舍殿宇破爛不堪風(fēng)雨不/遮為使千年古剎永孚盛名于本年夏月由印武師付和居士胡來忠等人計義策劃他工合作出/化主二十多人四方施化而后自修商山殿三間,由居士荊天喜程松振為監(jiān)工者,張根水、朱忠/武居士為泥水兩工帶領(lǐng)眾之香客投資投力興建共復(fù)修危房二十間就建三間以修配殿六間/廊房十間前正前四間改建商山殿三間頓時煥然一新廟宇重現(xiàn)古風(fēng)各路香客之集燈火輝煌下/
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郭朝卿
張村夏炳軍刻石
公元一九九四年夏歷八月十九日落成
作者簡介:程衛(wèi)東,男,1947年生,洛寧縣大原村人,縣政府煙辦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國學(xué)研究會會員,洛寧縣姓氏文化研究會顧問,洛陽市姓氏研究會理事。
Hash:3adee16c12bc1fdb2f591ce865275e26c48a0c70
聲明:此文由 洛寧城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