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寫“天府南來第一州”的詩人的故居,原來也在這里~
文脈巷片區(qū)周邊承載著臨邛古城的
重要歷史底蘊
囊括代表臨邛古城歷史人文的
“三巷、三社、九院”
在文脈巷片區(qū)里
至今依然保存著一些老院落。
現在就讓
文君妹兒帶領大家走進
段公館
在文脈巷片區(qū)的南街272號
有一座宅院,
它默默無聞地深藏在
高樓后面,
它就是老一輩人稱的“段公館”。
現在的“段公館”已經沒有正門,
只能從南街一個停車場的地壩進出。
段公館
老科協會員高祥君老師說,
現存的院壩就是原“段公館”的
第二個天井。
四合院正中開一道圓形拱門,
進門即是原“段公館”的正房,
中間房作過道,過道兩邊各設兩間耳房。
天井南北兩側各有兩間廂房,正中是客廳,
4間耳房分置兩側。
房子的主人叫段班級,當時在邛崍是非常有名的一個人物,《邛崍志》里曾有記載。他于1915年考入北京大學的法科系。期間,曾參加“五四”運動,后來,還曾在24軍里任職。
——高祥君老師
段公館
現存四合院是傳統的
穿榫木排架、懸山式小青瓦蓋頂的構建,
與一般川西民宅無異。
段公館
廂房的門窗上,
青磚砌成的尖拱窗框,
以中線對稱的卷曲花、葉、枝、草等
浮雕作美化裝飾,
讓段公館呈現出亦中亦西的風格。
段公館
不僅如此,
“段公館”還將中式建筑結構中厚實、碩大的
擱基改成了西式靈巧、纖瘦的花瓶擱基,
使其洋味不僅表現在墻面裝飾,
還深入到構建部件之中,
讓中西建筑融合又進了一步。
“段公館”中西結合的建筑形態(tài)即是
民國早期的宅院建筑特征。
段公館
此次文脈巷片區(qū)打造,
又是另外一種文化元素,
打造完成之后,
將給市民提供另一個更美的文化享受。
——高祥君老師
除了段公館
南街326號還遺存了幾間民居
它就是吳江故居
吳江故居
吳江故居在有美巷子與泰石巷之間,
坐西向東。
高祥君老師介紹,
現在保存下來的吳江故居面積大約
只為原來的三分之一。
從遺存的一個天井和部分廂房來看,
是懸山式穿斗木結構兩轉角的小青瓦房,
現存近十個的雕花窗牖和擱基,
雕刻精美,讓人過目難忘。
吳江故居
吳江曾是邛崍縣有名的詩人,
“天府南來第一州”
就是他一幅對聯中的一句話。
——高祥君老師
吳江故居
而今,
吳江故居雖存不足原建之半,
但仍能從遺存中
窺見清中晚期民居建筑之風貌。
吳江故居
更重要的是
吳江故居承載著臨邛一段人文歷史佳話,
人們從吳氏家族的詩書傳家史
和吳江個人經歷里
看到邛州文化積淀之深厚。
這些正是當下推進臨邛古城復興,
重塑古城形態(tài)、文態(tài)和價值
所需的重要元素。
記者:梁仕文
編輯:米 醬
Hash:0759a29742f86a402c869c1ec1408a99fd5c82b3
聲明:此文由 醉美邛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