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英德人的你,應該要知曉這些英德的歷史名勝!
每個城市都會有一段屬于自己的歷史
而作為英德人的你又知道多少呢
今天小編帶大家
了解英德市本地歷史
寶晶宮溶洞為廣東省規(guī)模最大、溶洞系統(tǒng)最復雜、最有科研價值的喀斯特洞穴之一,廣東最美、國內一流的溶洞,也是重要的自然遺產。
擁有全國最大的倒影溶洞;首屆2006廣東最受歡迎自駕游十佳景區(qū);中山大學地質地貌與旅游綜合實習基地;清遠八景之一;英德旅游首選。素有“嶺南第一洞天”美譽。
位于市區(qū)南郊北江西岸。山上一年四季森木參天,野花競放,林深洞幽,漢代就設有供人游賞的亭臺建筑,到唐宋時期亭臺寺閣50多座。南山摩崖石刻為廣東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內摩崖石刻最豐富的地方,現存107方,廣東三大石刻之一。
南山摩崖石刻
位于市區(qū)南郊南山。廣東三大石刻之一,省內摩崖石刻最豐富的地方,現存摩崖石刻107方,從唐代元和六年(811年)第一方起,至民國14年(1925年)最后一方止,歷經6個朝代,時間跨度1114年。1978年被列為廣東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距寶晶宮溶洞1.2公里的碧落洞。碧落洞蘊含著深厚的道教文化?,F存摩崖石刻99方,從唐代長慶二年(822年)第一方起,至民國36年(1947年)最后一方止,歷經6個朝代,時間跨度1125年。1989年被列為廣東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市區(qū)北郊約7公里?,F存摩崖石刻71方,最早的為宋代馬倫的《摸魚兒》,大部分是清代作品。2002年被列為廣東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何公橋
位于市區(qū)舊城區(qū)鵝公坑口。始建于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長30.5米、寬6米、高約5.5米,全橋用石灰石條砌筑,郡守何智茂為方便行人而建。橋剛完工,正遇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貶謫嶺南7年后北歸路過英州,應何之請題寫橋名并作《何公橋銘》,對何的這一德政以高度的贊揚。因橋面水位低,解放初期縣人民政府撥款在原橋面上增建1層新橋面,使何公橋分上下2層。1991年11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老地灣清代建筑
位于市區(qū)南6公里。老地灣有3個祠堂,基本呈水平分布,朝選林公祠居中,左為黃氏私塾,右是趙氏宗祠,再右為林氏家族住宅。3個祠堂以建于清代的朝選林公祠造工最為精細,為三進二天池建筑,坐北向南偏東,寬12.8米、深32.20米,布局勻稱,造工精巧,氣勢宏偉,保存完好。林氏家族住宅為圍樓式建筑,現有房舍20多間,鼓樓門、牌坊各1個。1995年1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西祠
又稱西廟,位于市區(qū)西約7公里的馬口李屋村麻寨山南麓,供奉“曹主娘娘”神像。此處青山環(huán)繞,綠水長流,環(huán)境清幽,仿如“世外桃源”。祠前有一石牌坊——西廟牌坊。
西廟功垂捍御牌坊
位于古西祠前,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整座牌坊以花崗巖石砌筑,門樓式3層建筑,宏偉壯觀,雕刻工藝精巧細膩,保存良好。1995年1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城井
又名張屋井,位于新城圍(今市區(qū)裕光路張屋圍)。井深3丈2尺,井水清澈,終年不枯。井口為整石鑿成的圓形石環(huán),石環(huán)內壁有23條被井繩摩擦得深淺不一的痕跡,最深的有2.9厘米,井內用青磚砌成圓形。據村中老人反映,該井約有500余年。是英德市目前發(fā)現唯一留存碑記、年代最久遠的食水井。2000年1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天巖
位于市區(qū)西南3公里,洞內面積6600多平方米,由4個大廳組成,其中一廳有雙洞通天。洞內有保存完好、字跡清晰的摩崖石刻。2000年12月通天巖摩崖石刻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金龍巖又名金雞巖,位于市區(qū)西約3公里的金龍山上,原建有金龍巖寺。金龍巖內有摩崖石刻7方,其中宋代1方、明代2方、清代1方、字跡不清的3方。2000年12月金龍巖摩崖石刻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于市區(qū)西郊2公里的馬口。一個以高香型茶樹育苗基地為基礎、以茶文化為主題、以弘揚中國茶文化為宗旨的生態(tài)旅游觀光茶園。
此外,明代的江灣大井、何公墓,明清的仁豐井,清代的學前圍、鶴塘樓,2000年12月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如果喜歡,快分享給你的朋友們吧—
Hash:652344677d25b466a9004d20db5679eab531eff3
聲明:此文由 英德小超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