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山這條十里長街,居然還藏著這么多不為人知的往事
十里長街訴衷腸
百年滄桑話發(fā)展
蕭山老街屬坎山,
塘上起步帶中板。
雙板橋頭彎一彎,
下街還有大半爿。
這首民謠,唱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瓜瀝鎮(zhèn)坎山十里長街。形成于明末清初的坎山十里長街是蕭山最古老的街巷。百年來,這一條長街歷經(jīng)滄桑,蕭山花邊、同泰當、東升絲廠曾遠近聞名。
▲十里長街舊景
▲保存較為完好的古宅
▲具有歷史底蘊的舊屋
▲流傳下來的老物件
漫步在坎山老街頭,
一排排古舊的房屋入眼而來,
它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坎山人的記憶;
老屋墻頭的一條條裂縫,
見證著這片土地上的興衰。
陳舊的木墻彌漫著古樸的氣息,
卻少了喧鬧的車馬和炫目的燈光,
這里與喧囂浮躁的城市有著全然不同的體會。
翻開坎山建街的歷史,不由得讓人發(fā)出驚嘆。在漫長的歲月進程中,它由最初的小市場逐步發(fā)展而來,及至于后來塘上街、上街、中街、下街四個部分綴連而成“十里長街”。又在歲月的長河中逐漸褪去了身上的光彩。
老街形成:
聞名遐邇的十里長街
▲古海塘遺址
▲周祠路
▲古舊的老房子
這一條蕭山“南沙”最長的老街始于北宋熙寧年間,起于塘上一帶,沿塘展開,呈東西向,俗稱“橫街”,約兩華里。在明嘉靖年間,橫街以丁村為埠,航運業(yè)及漁業(yè)發(fā)達。塘堤外是一望無際的北海(當時錢塘江稱為北海),常有日本商船??浚恋虄?nèi)有蕭紹運河(開掘于晉代,為蕭紹兩縣的水上要道)。清康熙59年(1720年),錢塘江主流改道由赭山以北入海,坎山北端大片泥沙於積形成陸地,稱為“南沙”,并于嘉慶18年(1813年)由海寧劃割蕭山。
此后有鄉(xiāng)民逐漸開始在這塊處女地上墾種生活,而坎山街市也在不斷發(fā)展的商品交換下由塘上逐漸向北伸長,呈南北走向,店鋪毗鄰,俗稱“直街”,約十華里。
清末民初,坎山老街已初具規(guī)模,商業(yè)日盛,時稱南沙第一大鎮(zhèn)。
蕭山花邊:
巧手勾勒的布上世界
繭市興,
花邊旺,
老街自古繁華,
而蕭山花邊又是坎山老街的支柱產(chǎn)業(yè)。
▲花邊藝術品
蕭山花邊,始稱威尼斯花邊,俗稱萬縷絲,是抽絲行業(yè)中的瑰寶。花邊藝術,在上世紀成為這里的主要產(chǎn)業(yè),產(chǎn)品遠銷世界各地,深受歡迎。而挑花邊作為一門手藝,也曾是老街家庭主婦的主要手工業(yè),她們?nèi)宄扇海募页?、繡花邊、聽越劇,成為每一個巷口的一道靚麗風景。
▲婦女圍坐做花邊
隨著時光流轉,機器換人的時代來臨,手工業(yè)逐漸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為高效的機器繡花邊,使得這門手藝也逐漸沒落。如今,花邊已經(jīng)成為非遺項目,在老街的戴水珍花邊藝術傳承點,還可以看到一些制作精良的手工藝作品,那些叫人嘆為觀止的花邊藝術,儼然已成為一個時代的標簽。
祭星乞巧:
熱鬧非凡的七夕佳節(jié)
歷史上的坎山不曾安靜
熱鬧是她的主題曲
尤其是七夕臨近的時候
......
▲祭星乞巧傳承點
七夕乞巧的習俗產(chǎn)生于漢代,而祭星乞巧是七夕傳統(tǒng)習俗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主要流傳于以蕭山坎山為代表的吳越大地。據(jù)宋朝《嘉泰·會稽志》記載:“七夕立長竿于中庭,上設蓮花,謂之巧竿。以酒果餅餌祭牛、女,蓋乞巧也?!?/p>
坎山老街“七夕祭星乞巧”以“祭星、乞巧、賽巧”等民俗活動為核心,與地區(qū)產(chǎn)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帶有濃郁的坎山特色。老百姓用傳統(tǒng)方法和淳樸感情祈求地藏王菩薩上天奏告,求玉皇大帝開恩,讓牛郎織女不再分離、永遠團圓。因此七夕佳節(jié)時,坎山挑花之女在夜色下乞巧、賽巧;各界各戶在供桌上放滿各種時令水果,點燃香燭遙祭織女,孩子們或躲在瓜棚下或伏地聆聽天機美好的愛情故事。
老街名人:
代代相傳的佳話
歷史的痕跡
坎山老街不僅是商旅重鎮(zhèn),更是人文的長廊。秀麗的坎山,奇特而壯觀的錢江潮,神秘的地藏寺,這一切,讓文人墨客慕名而來,他們到此一游,總有一番心靈傾訴而吟詠感懷,李白、劉禹錫、徐渭、薩都刺、單隆周等歷史文人,均在坎山留下足跡和不朽的詩篇,這些都是留給坎山后代人寶貴的文化財富。
坎山老街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明清有詩畫家李因、醫(yī)士施若霖、知府汪又青等等。從老街走出去的還有上個世紀30年代紅透滬上的越劇十姐妹之一張桂鳳、近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濮洛伯先生。還有中科院院士、數(shù)學家勵建書,也是坎山老街的驕傲。
過去已去:令人無比留戀
▲老屋的門前
時代的變遷讓人眼花繚亂,如今的老街,依舊保存著一些古舊的元素和符號,但同時也夾雜著明顯的現(xiàn)代標記。雖然已不復當年的輝煌氣勢,但仍舊別有韻味。古色古香的房屋,窄窄的巷子,凹凸起伏的路面……只是,現(xiàn)如今,老街正面臨一個轉型發(fā)展、去向何方的時代課題。老街的建筑大多擁有百年的歷史,歷經(jīng)風霜的敲打和歲月的洗禮,個別已成危房。擁擠的房屋設計給現(xiàn)代基礎設施的推進建設帶來了重重困難。年輕一代的大量搬離使得這一條老街逐漸失去了生機活力,成了真正的“老街”。
▲坎山食品廠門市部舊址
曾經(jīng)的挑花邊、打鐵店、彈花店、蠟燭店、竹木器店……這些 “老生意”在坎山街上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減少,而更讓人擔憂的是,相應的傳統(tǒng)習俗也逐漸式微,慢慢成了流傳于上一輩人口中的回憶,對于大多數(shù)的年輕人來說,它們與自己毫不相關,甚至遙遠的只是一個故事或者一段傳奇。
未來已來:讓人心生向往
越是傳統(tǒng)的,
就越是現(xiàn)代的;
越是地方的,
就越是世界的。
走在坎山的老街,聽到最多的還是普通居民和政府改造發(fā)展老街的美好愿景。
▲周耀法老人為大家講述老街歷史
“孩子們都去了城里發(fā)展,我們老倆口執(zhí)意留在這里。前幾年政府開始試點改造老街,我們就是那個時候把老房子翻新過的,你們看,這里居住環(huán)境還是不錯的,就是路要再修一下?!?7歲的周耀法老人回憶起老街的變化來眼里飽含深情,這里記錄著他成長的點點滴滴。
▲修葺一新的樣板房
但老街的改造,
牽涉到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太多...
如何處理好保護與開發(fā)的關系
實現(xiàn)歷史傳承與現(xiàn)實發(fā)展的有機更新
依舊任重道遠
相信在一代人的努力之下
坎山老街雖老猶新
定能在新時代重新煥發(fā)屬于自己的光彩!
來源:蕭山網(wǎng)
綜合浙大暑期社會實踐團
Hash:e0b2712091c9b34531a1bca0de8b50f2b1959a6d
聲明:此文由 掌上瓜瀝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