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圣王石谷,師出名門才絕于世,身后遺跡卻被黃石公喧賓奪主
今天的話題,從一座橋梁說起。這座橋梁位于江蘇省常熟市董浜鎮(zhèn)徐市歸家市,也就是清初畫圣王石谷的祖籍地。提起畫圣,大家有時候想到的可能是吳道子。確實如此,吳道子是唐代畫圣,而王石谷則是清朝的畫圣。兩位畫圣所處的年代不同,各有各的影響力。
以上老照片顯示的,正是王石谷祖籍地歸家市的這座橋梁,原名“王石谷橋”,如今改名為“黃石公橋”。此橋乃是清朝中期,當?shù)厝藶榧o念畫圣王石谷而建。
根據(jù)《王石谷年譜》的記載,王石谷祖父移居城北大義小山。王石谷20歲,弱冠之年移居北門外桃源澗下洗馬池。他出生于一個丹青世家,祖上世代擅長繪事。年輕時的畫圣,沒有走上科舉取士的道路,而是選擇了繪畫作為終身的愛好和事業(yè)。個人興趣和終身事業(yè)方向一致,可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美事。我們的畫圣就是如此優(yōu)秀,如此幸運。
中秋遇貴人王石谷自己寫的《清暉贈言·自序》記載了他和老師王鑒相識的過程。順治八年的秋天,也就是王石谷20歲這一年,太倉畫家王鑒來到虞山。此公看到一把王石谷所作的扇面,非常欣賞,于是收藏了起來。中秋晚宴上,王鑒手握此扇,久久凝視,未曾放手。喝了幾杯酒,王鑒語出驚人:“三百年所僅見,不久當享大名”。隨后當場令人邀請王石谷來此相見,并且以接待自己徒弟的禮節(jié)相迎。王鑒拿出董其昌的長卷,加以指點,隨后和王石谷鄭重道別。
和王鑒的相識相知,對于王石谷來說,影響深遠。當時已經(jīng)成名的王鑒,作為畫壇前輩,他的高度肯定,很大程度提升了王石谷的名氣。各位試想一下,當時兩人初次見面,王鑒僅憑王石谷的一件作品,就能如此判斷,我們只能認為這是出于同為藝術(shù)家的敏銳眼光。如果王鑒一不小心看走了眼,對于王石谷來說沒啥壞處,卻會壞了王鑒自身的名聲,引人恥笑。
中國古代,年輕人成名如果想走一點捷徑,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邀請當時的名士對自己公開點評。根據(jù)《三國志·武帝本紀》裴松之注記載,三國時的曹操見了當時的名士許邵,邀請許邵對其點評一番。許邵破口而出:“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焙髞聿懿僬娴母沙隽艘环笫?,可能與這件事情關(guān)系不小。名士的點評,一來增加了知名度,二來也有利于樹立自信。
人家曹操是自己找到許邵的門上,去邀請人家點評。我們這位畫圣王石谷真是不簡單,他的貴人可是自己找上門來,專程在中秋宴上點名相見,并且主動收徒授課。誰說福不雙至?可能那是你福緣未到。
端陽過師宅王石谷的另一位老師王時敏,是當時的畫壇領(lǐng)袖。前述王鑒的故事發(fā)生在中秋,此處王時敏的故事則是開啟于端陽??滴跷迥辏藭r的王石谷已經(jīng)35歲,和王時敏亦師亦友已經(jīng)多年。這一年端午時節(jié),王石谷來到太倉。王時敏挽留他在當?shù)剡^完夏天再走,師友相邀,自然非常榮幸。
王時敏的長子王挺,在《贈石谷先生序》中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丙午端陽,石谷過婁,家大人留之度夏。坐臥斗室不憚炎暑,每構(gòu)一稿輒澄心定慮,閉目沉吟,當食尚且廢箸,何暇雜談。及其揮毫落紙則真境現(xiàn)前,蕭然有遠古風味,殆欲與之俱化而不見其蹤。所謂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石谷有焉?!?王石谷在王時敏家中做客,并非真是奔著享受留下的,而是想要多一個學習的機會。這一點,可能師徒兩人想到了一塊兒。根據(jù)王挺的記載,王石谷學畫,刻苦認真,廢寢忘食。名師出高徒,這是事實,然而如果徒弟自身不爭氣,老師再怎么有名,也是徒勞。王石谷的好學上進,在此事當中,可見一斑。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王石谷的成名之路,既有天賦,也靠努力。
遺民情懷王石谷生于明朝崇禎五年(1632年),明朝亡于1644年。這一年,明亡清興,天崩地裂。此時的王石谷,年僅12歲,當時的他,有何感想,我們無從知曉。然而從他后續(xù)成年后所結(jié)交的朋友,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遺民情懷。
惲壽平是王石谷的至交好友,而此人正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明朝遺民,終其一生,寫下了大量懷念明朝的詩句。
康熙元年的秋夜,惲壽平與王石谷共飲于友宅。次日,惲壽平去南京。后來作詩六首,其中有一句:我去白門還慟哭,回車應不為途窮。好友相聚,有啥好哭?后來的歷史學家鄧之誠先生,認為壽平詩中多有“故國之思”。壽平作詩的上一年,吳三桂殺害了南明永歷帝,后來鄭成功悲憤成疾,去世于臺灣島。眼看復國無望,惲壽平與王石谷秋夜相聚,追思故國。
康熙十九年三月,此時南明已經(jīng)滅亡將近二十年。王石谷邀約惲壽平來虞山一聚,壽平應邀而來,兩人在虞山桃源澗相見。壽平作詩十二首,詩中有“自憐白發(fā)同枯柳,縱有春風不再春”句。此句的故國之思,溢于言表。明朝已經(jīng)亡國多年,遺民的復國努力,都已付諸東流。詩人自身已近老年,縱然沐浴在三月的春風之中,故國無法恢復,人生也不能重新來過。
后世從惲壽平不同時期的詩作當中,不難從側(cè)面看到王石谷不忘故國的遺民情懷。
納蘭性德和王石谷的生死之交《王石谷年譜》記載了納蘭性德和王石谷生死知音的動人故事。納蘭性德是清初的著名詞人,大學士明珠的長子。納蘭詞,想必人人皆知??滴醵哪?,納蘭在自己老師徐乾學的書齋,看到了王石谷的畫作,非常癡迷,隨即懇請老師給王石谷寫信,并且委托江南王制府邀請王石谷進京相見。
當時的王石谷已經(jīng)54歲,名動天下。剛開始王石谷推脫,不愿意進京,后來經(jīng)過王制府的多次勸說,終于成行北上。然而當他抵達北京時,納蘭性德已經(jīng)在半個月之前英年早逝。王石谷嘆息說:“友朋聚散離合,升沉生死,各有前定?!眱扇穗m然素未謀面,王石谷仍然慟哭于寢門之外,感人淚下。隨后雖然京城的眾多高官挽留,王石谷未曾久留,很快南下返鄉(xiāng)。
如果納蘭未曾早逝,成功與王石谷相見并且深交,納蘭詞題寫在石谷畫之上,肯定是藝術(shù)史上的絕唱。然而一切只是美好的假設(shè),歷史終究是以遺憾告終。我們未曾欣賞到藝術(shù)絕唱,卻已看到了兩位藝術(shù)家的相知相惜。君子之交淡如水,知音又何須曾相識?中醫(yī)有懸絲診脈,今天話題中的兩位藝術(shù)家,則是千里之外,僅憑對方的作品,隔空神交。
兩位知音,最終未能見上一面。究竟生者更惆悵,還是亡人更遺憾。如今的你我,只能各憑想象。
畫圣之名王石谷年輕時,師從王時敏、王鑒,獲得了老師的一致好評,并且最終青出于藍。時人的詩文,如能題寫在王石谷的畫作之上,則是詩人無上的光榮,也是對詩文的高度認可。因此,王石谷名噪一時,甚至驚動了朝廷??滴跄觊g,皇太子召見王石谷,有“山水清暉”四大字之賜。得到朝廷官方的最高認可,畫圣之名,當之無愧。
王時敏說:“石谷,今之畫圣也,自趙宋以后三百余年,無此手筆?!蓖鯐r敏作為王石谷的恩師,也是當時的畫壇領(lǐng)袖,他的定性是非常權(quán)威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王時敏這句話,首先肯定了王石谷的成績,稱其為“畫圣”,并且隱約蘊含著自愧不如的意思。畫壇領(lǐng)袖都已經(jīng)如此宣稱了,世人還有何話說?自此,王石谷的畫圣之名,流傳至今。
黃石公喧賓奪主在王石谷祖籍地歸家市喧賓奪主的黃石公,何許人也?這位高人乃是秦漢時期一位隱士,為避秦世之亂,隱居在今天的江蘇下邳。張良在下邳橋上遇見黃石公,幫老人撿了鞋子,獲贈兵書數(shù)卷,后來張良得以成為漢高祖劉邦的老師。
黃石公是張良的老師,張良是劉邦的老師,說起來黃石公還是劉邦的師公。不管黃石公如何高深莫測,人家生活在下邳附近,和常熟的歸家市有何來往?
橋梁所在之地,本名王廳,乃是王石谷祖籍地,曾修王石谷祠。實打?qū)嵉漠嬍ス世?,居然被一位秦漢時期的異地高人喧賓奪主。
當然,筆者并非挑刺,只是實事求是,闡明緣由,希望獲得相關(guān)糾正。常熟本地方言之中“黃”和“王”發(fā)音相同,“公”和“谷”又是發(fā)音相似??赡苷沁@個原因,“王石谷橋”錯改為了“黃石公橋”。
滔滔歷史洪流,卷走了太多的人和事。對于這些遺憾,也許我們無法逐一挽回,至少可以竭盡所能。王石谷為家鄉(xiāng)的榮譽,奮斗一生,家鄉(xiāng)人不能忘記他。
參考資料:
《王石谷年譜》
《清暉贈言》
《贈石谷先生序》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我刪除
Hash:cb0b7966f5593645df3f5071f560a7bc768c8d7f
聲明:此文由 虞山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