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生活變了樣
編者的話
奮戰(zhàn)脫貧的鄉(xiāng)村,熱氣騰騰;快速發(fā)展的城市,幸福洋溢;不斷延展的公路,通達城鄉(xiāng);方便快捷的網絡,改變生活……從過去物資稀缺到今天物產豐富,我們國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民生活連年改善。回首2019,祖國大地處處展現新氣象,人人力爭新作為。
春節(jié)將至,本版約請多位記者,在返鄉(xiāng)之際觀察家鄉(xiāng)發(fā)展變化,感悟鄉(xiāng)親生活變遷,記錄時代前行腳步。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讓我們跟隨記者的筆觸和鏡頭,感受基層新活力,喜看家鄉(xiāng)新面貌。
老手藝成“香餑餑”
人民日報記者 姜 峰
西安,曲江書城,三樓體驗區(qū)?!袄顮敔?,芭比娃娃的項鏈怎么做?”小云朵有點犯難。“面人李”拿出篦子,“這么一篦,成了吧?!薄巴邸?,小云朵拍起小手,眼里滿是對“孩子王”的敬佩。
此情此景,擱到過去,對李元開來說是不可想象的。年過七旬的他,打小學習捏面人手藝,“除了種地,還能靠這補貼家用?!鄙鲜兰o80年代,他從老家農村來到西安。扛著面人箱,風里來雨里去,李元開沒少吃苦,“大雁塔、芙蓉園、曲江池,我都擺過攤?!碧貏e是過年的時候,面人的銷路特別好,“掙得不少,但也非常辛苦,大冬天的,手經常被凍裂?!?/p>
改變在發(fā)生。近年來,當地政府對傳統文化越來越重視,人們看到了古都西安巧打文化牌的轉變。
大前年,曲江書城一開業(yè),就成為“網紅打卡地”。在書城的文化體驗區(qū),李元開擁有了固定的工作室。經營方式也從過去單純賣面人,變成了面向公眾特別是小朋友的體驗式經濟。捏的面人也從過去的“三國演義劉關張”向當下流行的動漫卡通形象轉變,瀕臨失傳的非遺技藝在這里融入生活,收獲新生。
從“擺地攤”到開門授課,“現在,我的兒子兒媳都在這里工作,最多時有幾十個小朋友來學習體驗”,李元開說,因為紅火,他們一家人過年期間得天天加班,“身邊很多做皮影、搞剪紙的民間藝人朋友,也都說這些年越到春節(jié)越忙?!?/p>
改變的還有家長。小云朵的媽媽衛(wèi)女士告訴記者,身邊越來越多的家長朋友選擇帶孩子逛書店和博物館,體驗傳統民間技藝等方式過大年。今年春節(jié),小云朵計劃多捏幾個面人,等開學的時候送給老師和同學們?!八约耗蟮拿嫒?,特別珍惜!”衛(wèi)女士說。
養(yǎng)起中蜂日子甜
人民日報記者 程 龍
“姚師傅,過冬保暖做好了嗎?”江西上饒廣信區(qū)五府山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站長鄭恒崽站在田埂上,向在蜂箱旁忙碌的姚生有喊道。
春節(jié)將近,? ?座位于武夷山北麓的深山小鎮(zhèn)山青水綠、林木蔥蘢,其間星星點點分布著1.6萬多群中蜂——這可是當地幾百戶蜂農的“綠色提款機”?!昂弥兀?a href='/taiyang/' target=_blank>太陽了,我給曬曬?!?0出頭的姚生有去年靠150多箱蜜蜂實現純收入10多萬元。
早幾年,姚生有以種田和砍伐毛竹為生,一年到頭也只有兩三萬元收入,加上妻子身體不好,2014年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上半年,鎮(zhèn)里免費發(fā)蜂種,姚生有抱著嘗試的心態(tài),開始在政府的幫扶下養(yǎng)蜂?!坝龅郊夹g難題,我都問鄭站長?!币ι薪洺rT摩托車到鎮(zhèn)里鄭恒崽的辦公室,一待就是大半天。鄭恒崽開玩笑說,“要不你搬個桌子,來這里和我一起辦公好了?!?/p>
讓鄭恒崽欣慰的是,去年姚生有的蜂蜜獲得了“全省中蜂蜂蜜大賽”銀獎。說到這里,姚生有滿臉笑容。去年10月,在鄭恒崽的陪同下,他到省會南昌領回了獎狀。
“脫貧了心里跟蜜一樣甜,今年再擴大生產,希望可以翻一番。”如今姚生有已經是“蜜甜不怕深山遠”,“我的蜂蜜還沒割出來就有很多人來預定,都是老客戶?!弊约旱娜兆犹鹆?,也不忘帶著周圍人一起干,“幾戶鄰居在跟我學養(yǎng)蜂,鄭站長快退休了,就由我把學到的技術教給他們?!?/p>
“2019年全鎮(zhèn)產蜂蜜近200噸,產值5000多萬,全鎮(zhèn)貧困發(fā)生率降到了0.58%。未來我們要讓更多鄉(xiāng)親靠著家門口的好山好水,過上好日子?!辨?zhèn)黨委書記韓峰說。
一起過個文化年
人民日報記者 呂中正
臘月二十三,豫東的年味越來越濃了。學生放假,民工返鄉(xiāng),河南省鄲城縣秋渠鄉(xiāng)靳莊行政村文化廣場一下子熱鬧起來,一年一度的“一會四評”表彰大會正在進行。伴隨著一曲返鄉(xiāng)青年大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16名村民身披“孝老愛親戶”“脫貧致富戶”“誠信守法戶”“清潔衛(wèi)生戶”彩帶,手捧獎狀,滿面笑容。他們成為村里這個春節(jié)最耀眼的“明星”。
村民郝美娟是靳莊村的“孝老愛親明星”。今年,她把70多歲的公公婆婆接到自家新蓋的樓房里,這幾天兒子兒媳也帶著孫女回家過年,一大家子人歡歡喜喜,其樂融融。
據了解,鄲城縣在全縣開展了“一會四評”活動,每村每年都要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評選“孝老愛親戶”“脫貧致富戶”等,并在全縣宣傳?!?年來,全縣523個村級組織累計開展‘一會四評’1569場次,很多身邊的模范成了村里的明星、榜樣?!编惓强h委宣傳部部長吳青鋒說。
在秋渠鄉(xiāng)朱大樓村,新建起的村文化廣場上掌聲陣陣、熱鬧非凡,鄲城縣墜劇團送戲下鄉(xiāng),頗受歡迎。說起村里的變化,朱大樓村黨支部書記高衛(wèi)東說,現在村風更好了,村民湊酒場、牌場的少了,到文化廣場跳廣場舞、運動健身的多了。
據組織文化下鄉(xiāng)的鄲城縣文聯主席張祥金介紹,2019年全縣組織廣場舞大賽、農民豐收節(jié)、戲劇電影進農村等文化活動3873場次;今年,從臘? ??開始到正月十五,各種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艾F在村莊美了,百姓富了,‘面子’有了,但更應該有文明的‘里子’。今年春節(jié),我們安排了一系列充滿正能量的文藝活動,讓大家過一個文化年。”秋渠鄉(xiāng)黨委書記梁輝說。
湖南安化
村里修通致富路
人民日報記者 王云娜
記者的老家王家坪村,曾是湖南安化縣的貧困村,位置偏僻,地少人多。小年前夕,記者駕車回村。才下高速就到村頭,一眼瞥見堂哥王華開的“悅客”商店。
“回來啦!”華哥張羅我進屋烤火。小店人來人往,華哥忙得腳不沾地。“掙不少吧!”“一年8萬!”華哥滿臉喜悅。
眼前的華哥自信篤定,讓我儼然忘記了他就是那個曾患腿疾的“放牛娃”。華哥行二,出生幾個月就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從此與腿疾相伴。大伯做泥工的微薄收入,負擔不起3個孩子上學。華哥主動提出輟學養(yǎng)家,16歲當起“放牛娃”。
幾年前,村上修建第一條進組的水泥路。華哥動念:“有三輪車就能送貨,把果蔬蛋肉賣到更偏遠的山溝溝?!庇腥速|疑:腿腳不便能行嗎?他認準自己能行,借來3000元購置一臺小型助力三輪車,當起“貨郎”。
從此,他每天凌晨3點起床,去鎮(zhèn)上的菜市場挑選新鮮菜品,再往山里趕。買賣久了,鄉(xiāng)親們發(fā)現他老實厚道,有事都愛找他。隨著一條條村組級公路硬化,做生意更方便了。2018年馬安高速通車,村子沸騰了!華哥決定在村口開一家綜合商店。他拿出積蓄說干就干,“貨郎”搖身變“掌柜”。去年上半年,高速連接村里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門口,華哥的生意更好了。如今,華哥與鄰村一位姑娘組建了家庭,生兒育女,眼瞅日子一天好過一天。
有人笑他傻,不爭貧困戶。華哥說人勤地生金,能靠雙手為什么要等人扶?“2017年王家坪脫了貧,人人都受益。”堂哥跟我掏心窩子,“廢棄的村小現在是文體活動中心,大家能在那打籃球、乒乓球,看演出。我們的生活不比城里人差喲!”
鮮美年貨端上桌
人民日報記者 方 圓
紅彤彤的帝王蟹,大塊的碟魚頭,巴掌大的扇貝……在黑龍江牡丹江市西安區(qū),這幾天,記者老家樓下的街道熱鬧非凡。走進正在舉行的首屆俄羅斯商品展銷暨西安區(qū)名優(yōu)商品年貨大集,水產品、農產品、工藝品等500余種進口“俄貨”和國內精品年貨琳瑯滿目。通過綏芬河市中俄互市貿易區(qū)引進的各種俄羅斯商品,從口岸直接送到了市民的餐桌上。人們不由得欣喜:今年的年夜飯,美食大餐有得吃了!
寒冷的天氣擋不住人們采購年貨的熱情。攤位前,記者碰到了“50后”的呂大爺。“這個年貨大集舉辦得好呀,在家門口就能買到這么好的年貨。這次準備把大蝦和魚子醬加到年夜飯的菜單里!”呂大爺說,“小時候吃頓餃子就算過年了,現在日子好了,年夜飯從6個菜到8個菜,又變成12個菜、16個菜。”
韓玲是一位“70后”,她和丈夫都是公務員。聊到年貨,韓玲說小時候過年印象最深的就是能喝到飲料,“那也不是隨便喝的,有限量,每人分幾瓶,兄弟姐妹為了防止對方偷喝,都把飲料藏起來,現在想來很有趣。如今,各種年貨已經變成了日常商品。時代發(fā)展真是太快了?!?/p>
牡丹江市是中俄地區(qū)友好合作示范城市,舉辦“俄貨”大集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我看到了不少新年貨,打算買回去跟家人分享。我還給外地的同學快遞了一些,讓他們也嘗嘗鮮。”韓玲說。
跟市民聊得正熱乎,西安區(qū)區(qū)長張海峰走了過來。他熱情地向大伙兒介紹,牡丹江市先后建設了綏芬河邊合區(qū)、互貿區(qū)、綜保區(qū)等,“六區(qū)聯動”抓住春節(jié)消費旺季,促進互動交流和聯動發(fā)展,今年大家肯定能過上一個有口福的春節(jié)。
住上小樓干勁足
人民日報記者 盧 濤
臘月二十五,記者回到老家四川省攀枝花市鹽邊縣旭日村,喜氣洋洋,年味已濃。一座嶄新的二層小樓院落里,傳來陣陣歡笑聲。走近一看,原來是郎發(fā)良家在做年菜宴請鄉(xiāng)親。“今年收成好,掙了錢,得邀請街坊鄰居高高興興吃頓飯!”44歲的郎發(fā)良笑得有些憨厚。
糖果、飲料、春聯、零食禮包……明亮的堂屋里擺著各式各樣的年貨??从浾吆闷嫠男路?,郎發(fā)良介紹說:“一層是堂屋和老母親的臥室,二層五間房,我們夫妻倆一間,兒子女兒各一間,還有兩間留著待客。”一磚一瓦建起來的新房讓他感到格外自豪。
幾年前可不是這樣。
“一家五口擠在兩間40年前蓋的土瓦房里,漏雨不說,還老擔心房子會塌下來?!崩砂l(fā)良的妻子阿格用彝語告訴記者。2014年,郎發(fā)良家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很快,4000多元產業(yè)扶貧資金下來了。
郎發(fā)良抓住機會,叫上同是貧困戶的彭道華,買了青花椒苗,又學了核桃嫁接技術。在政府幫扶下,郎發(fā)良種了200多棵青花椒,嫁接了一百來棵核桃樹。“這些經濟林木可是我家的寶,光這一項,去年就幫我掙了2萬多元!”
腰包鼓了,郎發(fā)良動起了翻蓋新房的心思。村支書盧夢告訴他,國家給精準扶貧對象提供4萬元補助,用來重建或翻修住房。郎發(fā)良一聽,咬咬牙拿出積蓄,又向親戚朋友借了幾萬元,一座小樓拔地而起。
“村里像郎發(fā)良這樣干勁十足的人越來越多了?!北R夢笑著說?!皣?guī)е撠?,咱自己可不能松勁!”郎發(fā)良對新年充滿期待。最近,他家剛安裝了WiFi,“聽說可以上網賣農特產品,來年我得試試。我們的青花椒、山核桃,大家一定喜歡!”
圖片說明:
圖①:成都市城管委工作人員在趕制燈籠。
本報記者 張 文攝
圖②:北京延慶世園會園區(qū),孩子們在 首屆世園文化廟會中游玩。
本報記者 賀 勇攝
圖③:青島李村大集上,市民在選購鮮花。
王海濱攝(影像中國)
圖④:民間面塑技藝非遺傳承人李元開在教小朋友捏面人。
本報記者 姜 峰攝
瞿明斌攝(人民視覺)
版式設計:郭 祥
數據來源:人民日報及新華社報道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22日 06 版)
Hash:3466125725b0ddcba50b8f700183dfff7259ee55
聲明:此文由 海外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