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這座山竟然是中國觀音文化的發(fā)祥地?真的嗎?
中國有多處香山,以北京、四川、陜西、河南等處的最為有名,它們之所以神圣和被人向往,是與觀音菩薩的一位化身(也稱俗身)——妙善公主于香山成道的傳說有關(guān)。但是在咱們隴南西和縣與禮縣交界之處也有一座香山寺,由于地處西部山區(qū),位置偏僻,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其實它在附近地區(qū)影響甚大,香火甚旺,每年都有來自周邊省份的人們旅游或朝拜。更為注意的是無論從故事傳說、信仰文化還是歷史遺存上看,西和的香山寺觀音文化都有著自己獨到的特色。
記者在隴南采訪期間,隴南市委外宣辦的李廷賢爆料,根據(jù)一篇新發(fā)現(xiàn)的東漢年間的文獻,與當?shù)匚幕z存和地名相比較,可以確認隴南香山就是妙善公主成道處,是觀音文化在中國本土化的真正的發(fā)祥地。
偶然面世的珍貴文獻
隴南香山寺的妙音傳說,在附近地區(qū)流傳也極為廣泛。不僅民間有著動人的傳說,而且還將這些傳說編進劇本,廣為傳誦。西和民間流傳的一部《火燒白雀寺》又名《香山還愿》,還有《白玉庵還愿》等都是演出劇目中最常見的。如果說這些還不是它的主要特征的話,那么有一則文獻記載卻帶來了西和縣香山寺的獨特之處。據(jù)說西和縣一中教師周志堅于1989年從湖南省圖書館一本《漢陽舟子集》中發(fā)現(xiàn),抄錄后帶回,曾作為高中語文補充課文講給學生聽。直到2007年,被李廷賢獲悉后撰文在當時的《隴南報》公布于眾。
據(jù)《漢陽舟子集》記載:
香山觀音菩薩者,西峪國之幼女也。譯音為妙善。生于漢高祖三年(前203年),姊二弟一,皆王后出也,長姊妙音,適(出嫁給)羌王;次姊妙元,適喀什哥部長。妙善亦許(許配)喀什哥,未婚,夫卒。喀什哥在今西古(現(xiàn)甘肅舟曲)北。王后以婿故,旋得病,越五月而薨。時妙善弟甫七歲,為妃所僭(不合情理的指責)。妃納氏,素見寵于王者也,有子年六歲也,陰謀殺世子而立己子。
初,王弗許,久而惑焉。納妃夸示于王曰:吾兒頭角崢嶸,后必昌大吾國。遂廢長而立之。母以子貴。且后薨,遂援(繼)為后。未幾,王病,后陰殺故世子,且謀及妙善。善覺而西遁于佛院,即今之白雀寺也。院有師曰木爾命。木爾命者,國師也,素為國人信仰,王以師事之,故妙善為所庇而止焉。事在偽呂之末年也。時善年二十有五。及王薨,后當權(quán),陰用私人,政事紊(紊亂)矣。嗣牒(親自下指令)善所處,夜令人火(放火燒)其佛院。院有僧千人,見火驚遁,被執(zhí)付火,盡焚死。方其夜之火起也,善尚未寢,聞號救聲甚急,驚視則有物二,似貍而大,伏于階下,師己跨其一,令善亦如之,哮躍而起。俯視黑煙紅焰,地裂天黑,善掩袖悲啼,求師拯救,師曰:數(shù)也,弗可為也。不顧而南。至一嶺,層巒危壁,懸崖斷澗,荒煙迷徑,古木參天,亂草蒙棘之處,平原方丈,乃結(jié)一廬于山坳。師授口訣,得悟大道。其訣即“揭地,揭地;波羅揭地,波羅僧揭地,菩提薩波呵”是也。
厥(此后),師西游,不還。善朝夕修,如是八年。亦安之。因新王苛虐,殺戮無辜,國人憤怒,且招集眾人,迎師于羌,構(gòu)兵發(fā)難,傳檄四方,聲言復(fù)故世子之冤,以伐無道,羌遂與喀什哥合兵入寇。王師迎戰(zhàn)于薩克,弗勝。在戰(zhàn)于云山,敗績。還固守。被圍旬有七日,弗克。是夜,國人首弒其后。王聞之欲南走武都,亦為部下所殺,羌、咯分領(lǐng)其地,國遂滅。時漢文帝九年也。
善聞之,泣不繹,望北再拜,縱身墜崖死,時年三十有四。是山也,適處于萬山之中,為群峰所環(huán)拱,狀如蓮蓬,故名蓬山。后,人以神靈卓,進香祈禱者眾,故又名香山。稱菩薩曰香山菩薩?;蚍Q為千手千眼佛者是也。
《漢陽舟子集》中記載的“西峪國之幼女也。譯音為妙善。生于漢高祖三年(前203年),姊二弟一,皆王后出也,長姊妙音,適(出嫁給)羌王;次姊妙元,適喀什哥部長。妙善亦許(許配)喀什哥,未婚,夫卒??κ哺缭诮裎鞴疟薄!坡勚?,泣不繹,望北再拜,縱身墜崖死,”內(nèi)容,既有準確時間又有具體的地點,而這一切又往往讓人與西和香山寺聯(lián)系起來。文獻中提到的西峪國很可能就是位于西土的興林國。今天的香山寺位于西和縣西峪鄉(xiāng)西峪坪的古城堡,也很可能就是漢代西峪國的地址,而文中提到的羌王、喀什哥等都與該地的歷史文化有密切關(guān)系。文獻中提到的妙善墜崖而死和舍身崖,也是除西和外其它香山寺并未提到的地方。本地的民間傳說云:一天,妙善正在崖畔凝神,突然一只白兔從眼前跑過向崖邊竄去。妙善立即向崖邊撲去,意欲搭救,不幸自己卻墜入了深淵。妙善涅槃之后,被弟子們安葬在懸崖上,這個如今峭立的孤峰被稱為“舍身崖”了。舍身崖后面有天然石塔,似石塔又似石人,傲立香山,守山護法。在舍身崖左邊的天梯八盤路,是通往觀音大殿的必經(jīng)之路,此路蜿蜒曲折,拾級而上,路窄山險,令人心驚肉跳,如履天梯。
貴德南海觀音像
彌漫香山的妙善公主
遺蹤
李廷賢介紹說,此前妙善所在國名有多種說法,但西峪國可與今西和縣西峪鄉(xiāng)名字相印證。他向記者提供了當?shù)貙W者根據(jù)西河、禮縣民間傳說撰寫的幾篇關(guān)于妙善公主的故事,除國名外,內(nèi)容大致和上面文獻記載的差不多,只是細節(jié)略有出入。
白雀寺
為尋跡這一千古傳奇,記者約李廷賢赴西和縣,沿著傳說中的足跡,踏訪與之相關(guān)的圣地。
隴南白雀寺正門
記者一行首先拜訪了白雀寺。白雀寺在今西和縣城西5公里處觀音殿村的一塊臺地上,據(jù)寺內(nèi)古碑記載,南宋嘉定年間曾重建寺廟,因此該寺始建年代應(yīng)該在宋代以前。這里曾經(jīng)是一個佛教十分興盛的地方,“文革”時破壞,現(xiàn)已照原樣恢復(fù)。
白雀寺內(nèi)塑像
白雀寺保留著中國寺廟古老的格式,寺內(nèi)塑有一尊香山菩薩的圣像,蓮座前香煙裊裊。重修白雀寺碑記載:西和城西五里有名剎白雀寺,籍西峪之逸事,演妙善之靈跡。寺內(nèi)有一聯(lián):舍身香山功成普渡幻海孽,為寺白雀證果結(jié)緣迷路人。追述著信眾心中一個古老美好的傳說。
白雀寺內(nèi)壁畫
隨后記者一行出白雀寺,赴香山。距離香山三十多公里處,是被稱作小香山的所在地。山丘上一座古寺掩映在樹叢中,其碑文記載:觀世音菩薩,相傳為一古佛轉(zhuǎn)世,專來度化東土之民。俗身為妙莊國三公主。出家于白雀寺,因被火燒,而去香山修行,路過此處休歇。
香山頂上奇峰羅列,高聳入云,林木蔥翠,景致十分迷人。上面除佛寺外,有兩個墓堆,一個是觀音俗身(妙善)墓,一個是普賢俗身墓。使記者聯(lián)想到九華山的地藏菩薩肉身。傳說這兒的普賢,就是妙善的二姊妙元,也是在香山先學,后成道于八峰崖,最終顯化于峨眉。一通粗糙的石碑上寫著:大漢皇帝七年了道于斯,顯化十方大慈大悲普賢菩薩墓。傳說的氣息就像這潮濕的霧一樣,彌漫在香山周遭的天際間,讓記者深深感到了香山的靈異色彩。
香山一景
觀音文化從此地
傳至沿海
據(jù)李廷賢介紹,在發(fā)現(xiàn)《漢陽舟子集》中的記載之前,有多種關(guān)于妙善公主成道的史料。其中在一本距今將近600年的《觀音濟度本愿真經(jīng)》中,對故事的時間、地點、國名有具體的交待?!皾h文帝初年,在西土有一興林國,國王繆莊王有三女,其小女妙善……被禁白雀寺……到大香山,九年后在舍身崖脫殼羽化成佛?!迸d林國或許就是西峪國?,F(xiàn)在全國的幾處大香山,除隴南的香山,其余大都沒有興林國遺址和白雀寺。位于西和縣西峪鄉(xiāng)西峪坪的古城堡,此前有學者認為就是興林國國都,它也是仇池國國都,現(xiàn)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國都而言,白雀寺正好相合于故事中“本城南有個白雀寺”之說。當然,更細致的考證,還需學者們來完成。
近年,在大香山附近的雷壩地區(qū),發(fā)現(xiàn)了一部流傳民間的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經(jīng),共八卷,是歷代頌揚菩薩的頌歌藍本。據(jù)一古稀老人講,他們小時候常到大香山參加法事。法事的場面非常隆重熱烈,其中大師公“開山”(即在兩眉間印堂穴用刀割開皮膚,使流血,為隴南地區(qū)巫師作法時的一種儀式)后,手執(zhí)經(jīng)書,搖動碼頭(頭飾,為鞭狀,梢頭綴瑪瑙之類寶珠和紅纓,拴在頭頂,跳神時劃圓圈狀掄動),邊跳邊唱,眾弟子則裝扮成各式神祗,跟在大師公身后,亦步亦趨。此時,信士們跪拜于地,隨大師公誦唱菩薩功德。當時,所誦的即是此經(jīng)書?!拔母铩敝薪?jīng)書失蹤,傳說被焚毀。經(jīng)書逃過劫難和再現(xiàn),說明觀世音菩薩在人們的信仰中有著崇高的地位。
云南大理崇圣寺:著名的觀音道場
李廷賢認為,中國西部是個神奇的地域,伏羲出世、畫卦,黃帝問道,神農(nóng)發(fā)祥,以及后來的秦國崛起,大都淵源于此。這里既是中西文化陸路交流的熱土,也是中原華夏文化的發(fā)祥之地。而《漢陽舟子集》文獻中的記載,生動地介紹了妙善出家的地點、原因、修行的經(jīng)歷。由此推斷,觀音在甘肅隴南發(fā)祥后,通過陜西、四川一路南下直到南海,成為中國民間最受尊敬的一位宗教形象。
除了上述考證外,小編還發(fā)現(xiàn)了一篇名為《西域古國說》的文字,講述了妙善從出生到得道期間的一系列故事傳說。一起欣賞一下:
西
峪
古
國
說
惠光普兮萬物妍,白鹿棲兮青崖邊。
炊煙漠漠嶺上泛,流水潺潺柳下湍。
湖上泊來一老漢,斜陽映中長釣弦。
屈膝而坐與我談,道那妙善修此間。
往日有國名西峪,居西垂兮安邊緣。
少征伐來無戰(zhàn)亂,恰似世外一桃源。
九鼎之王稱妙莊,年過花甲鬢染霜。
膝下三女玲瓏樣,惜無兒郎繼國邦。
長女妙音次妙緣,三女妙善菩提眷。
幼年能吟詩詞賦,十三能解經(jīng)文篇。
不慕榮華惡富貴,偏愛尋仙訪道觀。
妙莊王喜發(fā)皇榜,為女招婿繼江山。
此事隱者多言頌,居士有幸記此文。
仙鶴起時漢家郡,白龍舞處秦皇鄉(xiāng)。
天嘉福地千峰秀,陰平古道萬木蔥。
千古歲月悵茫茫,青煙碧波裊裊蕩。
翻譯:這是一個美景如畫的地方,湖面上一釣魚老漢劃船過來,與我講起了觀音菩薩妙善的故事。以前有個古國叫西峪,百姓安居樂業(yè)如世外桃源,國王名字叫妙莊,膝下三個女兒,沒有兒子。三女妙善從小詩詞熏陶,博學通經(jīng)文,不慕榮華富貴,經(jīng)常與修行人士論道,老國王要為三女發(fā)榜招婿繼承王位。這個故事有文記載,被廣為傳頌。
彼時有國名西峪,隴上江南西垂地。
祁山控北御強敵,摩嶺座南鎮(zhèn)羌笛。
西江漾兮百商往,日出而作阡陌上。
偏安一隅小國疆,國祚三百又綿長。
九五之王曰妙莊,膝下三女花容樣。
時不待人王花甲,尚無儲君佑國邦。
小女妙善素多才,十三能文頌詩章。
十八惹得百花羞,不慕榮華好道堂。
翻譯:西峪位于隴南邊陲,祁山之北,商業(yè)發(fā)達,農(nóng)業(yè)安定,雖然是小國家,已經(jīng)建國三百年有余。國王名字叫妙莊,膝下三個女兒都美貌無比,國王老了,卻沒有繼承人,小女十三就能寫文頌詩,十八更是美貌如花,不慕榮華喜歡論道。
妙莊王上降皇榜,愿招賢婿守國疆。
大姐二姐皆從意,唯是妙善抗莊王。
自言愿做修道女,渡得眾生出禍殃。
莊王聞言拍案怒,哪家王女道觀場。
逆女敢違本王旨,逐女妙善出宮墻。
人間萬般非無罪,罪時沒落最為貴。
陰平道上憔悴傷,花崗石上理紅妝。
此石便是梳妝石,在西禮地邊界旁。
翻譯:老國王發(fā)榜招婿,兩個姐姐都同意,唯獨妙善不聽從,說愿意做修道女普度眾生,國王很生氣。于是妙善被逐出宮墻,妙善在花崗石上理紅妝的石頭被稱為梳妝石,在今天西和禮縣邊界處。
半日炎炎半日晃,四處荒枯遍凄涼。
上神感其虔誠意,空谷涌泉解肌腸。
此泉人稱悄悄水,方圓一里百花芳。
時已暮兮月已升,身疲憊兮目眩暈。
只為求佛此一事,遭父驅(qū)逐出皇宮。
遠山黛墨近水波,百木森處紅墻舍。
紅墻瓦下白雀寺,晨鐘暮鼓修心佛。
皇家深宮寂寥院,夜不能寐妙莊王。
翻譯:烈日炎炎,四處荒涼,上天被其誠意感動,化出一道泉水解饑腸,這個泉水被稱為悄悄水。妙善從此在白雀寺修佛,國王睡不著覺。
自打走了妙善女,誰說嚴父鐵石腸。
四方差人探音信,人說削發(fā)寺院上。
堂堂一國千金女,白雀寺下化糟糠。
莊王一支急行隊,擒女回朝見父王。
初衷不改心已定,莫要小女死相拼。
王后聰惠使妙計,欲將妙善留宮里。
天寒地凍三九天,萬物凋零敗地田。
香山有坡荒一片,不生草木貧瘠園。
倘使百花開滿山,許爾出家再不攔。
翻譯:于是讓人打探女兒的下落,說削發(fā)寺廟,國王生氣,趕緊著人將女兒帶回來。但是妙善抵死不從,王后于是想了一計:一個叫香山的地方寸草不生,若妙善能讓這個地方開出百花來,則同意她出家。
妙善聞言問當真,天子從不道謊言。
若能三年內(nèi)生草,任你天涯海角間。
女道父皇三年遠,兒能三日花成艷。
翌日拾得百花枝,殘花敗枝插土間。
北風烈來東風寒,天雨雪來山河顫。
上神知其所處境,三日布花野坡前。
芳菲肆野漫山原,蓮花臺上顯神顏。
翻譯:妙善以為往后說的是真的,說無需三年,三日就能百花生。第二天拾了百花枝插在土里,大冬天的,上天幫忙開出了百花。
莊王一怒火沖天,休用妖術(shù)充神仙。
妙善跪到后花園,再乞父皇許我愿。
莊王長袖仰天揮,何時知錯再來見。
烈日炎炎整一日,唇焦口躁浹背汗。
滂沱大雨又一日,王后親人再三勸。
三日未食性命憂,王后救女出宮院。
莊王再問妙善時,白雀寺里讀經(jīng)卷。
惱羞成怒一瞬間,重兵圍寺臨道觀。
翻譯:國王大怒,說是使用妖術(shù)冒充神仙,妙善跪請隨愿,國王讓長跪醒悟,知錯了再見。王后擔心妙善的性命,救出宮去,國王得知妙善又去了白雀寺,惱羞成怒重兵包圍。
妙善初衷終不變,莫用強軍呵佛壇。
將軍無奈一把火,白雀寺陷火海間。
五百僧人成灰燼,巍峨古寺盡焦燃。
妙善公主命垂危,一對麒麟從天現(xiàn)。
火海救出虔誠女,香山放其修塵緣。
再醒已是三天后,四方景色都有變。
刀劈斧削萬丈崖,玉帶白霧橫崖畔。
古木參天藤交匯,鳥鳴花盛綠水涓。
翻譯:國王放火燒了寺廟,寺廟和五百僧人全部化為灰燼,公主也命中垂危,這時候出現(xiàn)一對麒麟。將其救出火海,放到香山修塵緣,香山完全變了樣子,青山綠水鳥鳴花開。
從此修道在香山,舍身崖前坐神仙。
飲露吸風悟大道,餓時掐土以度天。
萬般多難皆是命,唯有我自守初衷。
世人皆不知我意,我守我心我自明。
莊王并非欲害女,火燒白雀非本意。
晨起暮落時時念,悔不該燒女妙善。
抑郁愧疚恨成疾,食不甘味體愈虛。
四處求醫(yī)不得治,胸悶體乏無法愈。
翻譯:從此在香山開始修道,以露為飲以土為食。國王追悔莫及生病不起。
某日宮外一老僧,能治人間八百病。
忙請老僧入皇宮,若醫(yī)王上賞千金。
老僧望聞問切罷,連嘆三聲說不能。
只有一法能醫(yī)病,怕是方法太不仁。
王曰何法可治病,我賜金銀賞他城。
需得至親手和眼,能治國王此頑病。
妙音妙緣知此事,責備父皇太殘忍。
誰家父親為醫(yī)病,恨下心腸害親生。
翻譯:一天來了一位老僧,說可以治百病,國王請老僧入宮,說有一個方法可以治國王的病,但這個方法不仁義。國王說治好了賞賜金銀城池給他,老僧說需要親人的手和眼才能治頑疾。兩個女兒很抱怨。
莊王再問可他法,老僧思罷指乾坤。
言說香山有神僧,或許可救王性命。
香山本是清秀地,王帶眾兵訪神靈。
道尼隱在山之巔,背朝莊王問因原。
莊王述畢緣故后,面前尼姑似故人。
聞言莊王患頑疾,需得至親手與眼。
再叫莊王轉(zhuǎn)身去,予王手眼即遠離。
治得王疾國家安,為王延壽福亦綿。
翻譯:國王問是否還有其他法子,老僧說香山上有位神僧,你去問問他吧。道尼背朝國王問原因,讓國王帶走了自己的手和眼。
莊王既得手和眼,喜不言謝回宮院。
不日大病得痊愈,體健身強若從前。
王攜重金上香山,答謝恩人以還愿。
回首依是以前寺,僧人卻少手和眼。
瀟瀟細雨北風寒,高僧大德似山巒。
莊王跪地仰天嘆,涕不成聲淚無言。
九天神靈聽孤喚,本王乞天說我愿。
愿資千金持千絹,為僧添手再添眼。
愿領(lǐng)萬民再祭天,為僧添手再添眼。
翻譯:國王的病好了,于是上山去答謝,發(fā)現(xiàn)寺還是以前的寺,但是僧人沒了手和眼。國王涕零感恩,發(fā)愿資助千金,筑造金殿、領(lǐng)萬民祭天,為僧添手添眼。
上神為其大德感,又聽莊王祈禱言。
揮袖施法如王愿,圣僧千手又千眼。
妙善霎時金光間,千手千眼真身現(xiàn)。
莊王始知是小女,愧在心腸淚光泛。
大德孝惠兮妙善,千劫萬難終成仙。
翻譯:上神為之感動,于是施法如王愿,為圣僧添了千手千眼。妙善霎時金光閃閃化為神仙,國王才知僧人是小女。
仙址尚留大香山,事跡依在民間傳。
萬難成仙貴在恒,不忘初衷夢璀粲。
紅塵不解二柏語,教化凡人心向善。
翻譯:妙善普度眾生以孝感天,仙址依然留在香山,事跡在民間廣為傳播。作者記此文希望人間人心都能向善。
來源:藏網(wǎng)文摘、紅塵隱士mao 作者 :才旺瑙乳、二柏居士
Hash:52821e96149f424c2024b1dd23429654bda6fa65
聲明:此文由 隴南之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