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交性高清视频全过程,国亚洲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乱女伦一级a片 ,特级婬片a片aaa毛片

李邕行書《婆羅樹碑記》,美絕了!

《行書·婆羅樹碑記·拓》

{唐}李邕

《婆羅樹碑記》高一尺三寸,百三十八行,行八字,行書書法,為李邕代表書法作品,存于淮安府衙。后該碑毀于明隆慶年間,由淮安知府陳文燭依據(jù)小說家吳承恩保存的墨拓重新摹勒上石。是本為陳文燭摹勒之碑拓本。婆羅樹碑建于開元十一年,海州刺史李邕書,今在府署賓館內(nèi),李邕原刻久亡?!镀帕_樹碑記》立于于淮安(今江蘇淮陰)府衙。羅振玉《淮陰金石僅存錄》云:碑原石久佚,明淮安守、沔陽陳文燭得舊本于山陽吳承思,囑沐陽吳從道摹勒上石,并筑寶翰堂以貯之。石在府署,摹拓不易,故傳拓頗少。

《娑羅樹碑記》為李邕代表書法作品之一。唐代淮陰縣有娑羅樹,不知何時何人所植。因其與唐代著名高僧義凈有關(guān)而聲名藉甚。義凈自西域還,曾休宿并頓悟于樹下,娑羅樹下遂為其道場。義凈圓寂后十年,即開元十一年,楚州及淮陰縣官史、佛寺高僧大德和鄉(xiāng)紳建碑記其圣跡。時李邕任海州刺史,遂請其撰文并書。

釋文(1):

觀厥好德存樹[2],愛人及烏,有情不忘,雖小可作[3]。夫施及者也,則/

注釋:

[1]娑羅樹:相傳釋邇牟尼即生于婆羅樹下,亦頓悟(成道]于婆羅樹下,故娑羅樹向為佛門圣樹?;蛟绘读_樹即我國南方各地均產(chǎn)的桫欏,因桫欏亦稱樹蕨,屬蕨類植物,與“婆娑十畝,映蔚千人”之婆羅樹恐非同類?;蛟绘读_樹又稱菩提樹,此說是。

[2]觀厥:看其。好德存樹:《詩·召南》有《甘棠》篇。朱熹集傳:“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舍甘棠之下,其后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焙笫酪蛴谩案侍摹狈Q頌地方官有惠政于民者。

[3]雖小可作:雖是小事,可小中見大而有所論列也。此為下文作鋪墊。

釋文(2):

宗廟加敬,墟墓增悲。睹物可懷,比事斯廣[4],此觸類者也。矧乃通感靈變[5],玄符[6]圣跡,根柢凈土[7],碩茂佛時[8]。燭金山之景彰[9],聯(lián)玉豪之殊相[10]。至若泥日法會[11],荼毗應身[12],/

注釋:

[4]比:比擬、比照,此句意為:比照事項,推而廣之。

[5]矧:況。通感,又稱感通。語出《易·系辭上》:“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故,事物。舊時以為誠心能與鬼神或外物互相感應。靈變即靈異。

[6]玄:玄妙。符:符應。

[7]根柢凈土:意為植根凈土。指娑羅樹植根于佛門凈土。

[8]碩茂佛時:佛時,佛家關(guān)于時間的概念。此句是說娑羅樹碩茂于佛時之中。

[9]燭:照耀。景即影。彰:明顯,顯著。

[10]玉豪:佛教語,指佛光。殊相:特異的狀貌

[11]泥日法會:連日舉行的法會。

[12]荼毗:巴利文的音譯,一譯闍毗,意譯“焚燒”、“燒身",。佛教僧人死后,將尸體火葬,叫做荼毗。

釋文(3):

妙有雙樹之間[13],光覆僧祗之眾,安可混曜散木[14],比列清林,議上茅之挺生,喻堅固之神造者也。

婆羅樹者,非中夏[16]物土所宜有者已。婆娑十畝,映蔚千人,密握足以綴飛/

注釋:

[13] 相傳義凈在公元713年圓寂后,其形象曾出現(xiàn)于兩株娑羅樹間。

[14]散木:不成材的樹木。

[15]此句說:娑羅樹上寄生著秀挺的章木,有什么可議論的呢?這不過是明示神造之堅固罷了。

[16]中夏:即中國。

釋文(4):

飆[17],高蓋足以卻流景[18],惡禽翔而不集,好鳥止而不巢,有以多矣。雖徘徊仰止而莫知冥[19]植;博物者,雖沈吟稱引而莫辨嘉名。華葉自奇,榮枯嘗異,隨所方面,頗/

注釋:

[17]密幄,枝葉茂密如傘幄。綴通掇,停止。飛飆:暴風。

[18]卻:退避。景:日光。

[19]冥:神名,冥植,冥神之植也。

釋文(5):

徵靈應。東瘁則青郊苦而歲不稔,西茂則白藏泰而秋有成[20]。惟南匪也,自北常爾?;蚣敬赫匕l(fā),或仲夏萌生,早先豐隨,晚暮儉若。且槁莖后吐,芬條前秀,差池旬日,奄忽/

注釋:

[20]東瘁、西茂二句,皆言娑羅樹之靈應。

釋文(6):

齊同[21]。無今昔可殊,非物理所測,古老多怪,時俗每驚。巫者占于鬼謀,議者惑地神樹[22]。

證圣載[23],有三藏[24]還自西域,逮茲中休[26]信宿[27],因依齋戒瞻嘆。演夫本處,徵之舊聞,/

注釋:

[21]差池:參差不齊。奄忽:急遽貌。

[22]此二句意為:此諸多靈異,巫筮者占卜以為是“鬼謀”,街談巷議的普通人則為其所惑,均稱為神樹。

[23]證圣:武則天年號,只有一年,為公元695年。

[24]三藏:佛教經(jīng)典的總稱。共分為(1)素怛纜藏(經(jīng)];(2)毗奈耶藏(戒律]; (3)阿毗達磨藏(論或注釋]。共為三類,故名。對通曉三藏的僧人稱三藏法師,或簡稱三藏。

[25] 義凈(635 一713):唐高僧、旅行家、翻譯家。俗姓張,齊州(今山東歷城]人,于唐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 年]由海道往印度求法。經(jīng)二十五年,歷三十余國,得梵本佛典約四百部而歸。在歸途中寫成《南海寄歸內(nèi)法傳》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貒?,一度參加買叉難陀譯場,繼在東、西二都(洛陽、長安]主持譯事,共譯成經(jīng)、律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26]逮:及,到。茲:此,指淮陰縣娑羅樹下。中休:中間休息。

[27]信宿:連續(xù)住兩個夜晚。

釋文(7):

源其始也,榮灼道成[28]之際;究其末也,摧藏薪盡[29]之余?;蛏兴姆?,或合并二體,常青不壞,應見分榮,變白有終,不滅同盡。昔與釋迦蔭首,今為群生立緣[30]。夫佛病從/

注釋:

[28]榮灼道成:指義凈在淮陰娑羅樹下頓悟得道,故娑羅樹下為義凈道場。

[29]摧藏薪盡:指義凈在回歸途中所受磨難。

[30]此句說:過去,娑羅樹曾為釋迦牟尼遮蔭,現(xiàn)在為眾生建立緣分。

釋文(8):

人,大慈感故;樹萎因物,深悲理然?;芊稚戆肟荩词切挠泻舷?。后茂還齊,宜其表正[31]。圣神靈貺[32],品匯以變,見一攝而稱贊十方者也[33]。

淮陰縣者,江海通津,淮楚巨防,彌/

注釋:

[31]表正:正通征。表正即揭示,闡明。

[32]靈貺(kuang]:靈應賜與。

[33]攝:引、牽。十方:佛教稱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為“十方”。

釋文(9):

越走蜀,會閩驛[34]?!镀甙l(fā)》枚乘之丘,“三杰”楚王之窟[35]。勝引飛轡[36],商旅接艫。每至同云[37]冒山,終風[38]振壑,宦子惕息[39],槁工疚懷[40]。魚貫迤其萬艘,霧集坌[41]于曾渚,莫不膜拜[42]圍繞,焚/

注釋:

[34]江海通津:《尚書·禹貢》 “沿于江海,達于淮泗,淮海惟揚州”。揚州貢道系以古淮、泗水交匯處之泗口為轉(zhuǎn)軸,而泗口在淮陰縣境,故云“江海通津”。又,隋大運河開鑿后,為閩、吳、越、巴蜀人士進京,及物資北運的孔道,故云“彌越走蜀,會閩驛吳”。彌:盡于。

[35]枚乘:淮陰縣人,其墓在故淮陰城南二百步。《七發(fā)》為其代表作。楚王:指漢大軍事家韓信垓下之戰(zhàn)后,被封為楚王。信亦淮陰縣人。

[36]勝引飛轡:勝:盛大,佳妙;引,牽引,指駕馬;轡:轡頭,指馬的絡(luò)頭。

[37]同云,亦作“彤云” ,下雪前均勻遍布的陰云。

[38]終風:《詩·邶風》篇名。終風,狂風終日之意。

[39]宦子:做官的人。惕息:恐懼貌。

[40]槁工:槁疑為篙,撐船的人。疚懷:心中負疚。

[41]坌(ben]:并,一起。

[42]膜拜:舉手加額,長跪而拜,為表示極端恭敬功畏服的行禮,也專指禮拜神佛。

釋文(10):

香護持。復悔多尤[43],迴祈景福[44]。于是風水相借,物色同和。掛帆啟行,方舳駿邁[45]。浮山[46]山屋起而疏山獻,慶云[47]亂飛而比峰。雖電影施鞭,夸父[48]側(cè)杖策,罔[49]可喻其神速,易云[50]狀其豁快/

注釋:

[43]多尤:多過失。

[44]景福:大福?!对姟ば⊙拧ば∶鳌罚骸敖闋柧案!?。

[45]方舳:并舵。駿邁:快速行進。

[46]浮山:在今安徽嘉山縣境淮河岸邊,為淮河峽口之一。

[47]慶云:一種祥瑞的彩云。

[48]夸父:神話人物。他立志追趕太陽,趕到太陽入口處,終于渴死,他遺下的杖卻化成“鄧林”。事見《山海經(jīng)·海外北經(jīng)》及《山海經(jīng)·大荒北經(jīng)》。

[49]罔:無。

[50]曷云:何言。

釋文(11):

者哉!

州牧[51]宗子名仲康,廣孝惟家,大忠形國[52],播清政以主郡,儀古式[53]以在人,知微知彰,有禮有樂。別駕扶風[54]竇公名誡盈,盛門貴仕,懿德令名,利用以厚生[55],明略以營道[56],/

注釋:

[51]州牧:此指楚州刺史。

[52]在忠形國:形,表現(xiàn)。大忠表現(xiàn)在對國家的赤誠。

[53]古式:古老的法式

[54]別駕:州刺史的佐吏,總理眾務(wù),職權(quán)甚重。扶風,縣名,在陜西。

[55]利用以厚生:善于運用以充裕民生。

[56]明略以營道:明于謀略而圍繞大道理。

釋文(12):

上交不諂,下交不黷。司馬[57]宗子名景虛,受賢交干[58],用柔克退,遂中律[59],先后自公,且觀麟定之詩[60],未弘驥子[61]之任。邑宰清河[62]張公名松質(zhì),藐自雉節(jié)[63],忽乎博聞,始于能賦而/

注釋:

[57]司馬:州刺史的佐官,負貴軍事。

[58] 受賢交干:納受賢士,結(jié)交干才。

[59]中律:符合規(guī)范、戒律。

[60] 麟定之詩:《詩經(jīng)·周南》有“麟之趾”篇,言周文王子孫宗族皆化于善,無犯非禮。后因以麟趾為頌揚宗室子弟之詞。詩云:“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p>

[61]驥子:比喻英俊的人才?!侗笔贰ひu延俊傳》:延俊從父兄宣明二子景鸞、景鴻,并有逸才,河東呼景鸞為驥子、景鴻為龍文。

[62]邑宰:指淮陰縣令。清河:縣名,在今河北有。

[63]雉節(jié):雉,城堞;節(jié),符節(jié)。雉節(jié):引申為邑宰之位。

釋文(13):

彰[64],中于成器而立[65],牧人通急,徇物合權(quán)[66],威肅懾于神明,慈惠安其父母,豈伊[67]政理,自有才名。莫不凈慮一乘[68],追攀八樹[69]。嘆徒植而多感,惟化生[70]而永懷。大啟上緣,率心檀/

注釋:

[64]此句贊張松質(zhì)善于斌詩作文。

[65]《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贝司湟馑际?,到而立之年,已成大器。

[66]牧人:統(tǒng)治老百掛。徇物:曲從、偏私人物或事物。

[67]豈伊:豈只此(政理]。

[68]凈慮:佛教特指情欲的洗除凈盡。乘:佛教稱解釋教義的等級為乘,如小乘、大乘、上乘。乘有運載的意思。

[69]八樹:《山海經(jīng)·海內(nèi)南經(jīng)》:“桂林八樹,在番隅東”。八樹成林,形容其大。

[70]化生:感化眾生。

釋文(14):

施[71]。碩德道暉、寺主道玄、上座道絢、都維那[72] 曇一等,皆妙覺圓常、釋門上首[73],痛金棺而既往,駭堅林而在茲[74]。鄉(xiāng)望[75]司徒玄簡、戴玄景、王玄珪、張仁藝、王懷儼、劉元隱、沈信詳/

注釋:

[71]率:循。檀施:施舍財物給寺院或僧侶。

[72]維那:寺院中管理總務(wù)的知事僧,位次于上座。都維那,粱慧皎《高僧傳》五“竺道壹”: “壹既博通內(nèi)外,又律行清嚴,故四遠僧尼,咸依附咨稟,時人號曰九州都維那。”

[73]妙覺圓常:敏慈善覺,毫無缺漏。上首:佛語,稱一座大眾中的主位?;驗橐蝗耍驗槎嗳?。

[74]此二句的意思是:義凈已經(jīng)圓寂,其舍利已盛人金棺,令人驚孩的是他得道處的圣樹叢林還在這里。

[75]鄉(xiāng)望:本鄉(xiāng)本邑有德行有聲望的人。

釋文(15):

等,夙悟大師[76],深人真際,勤行進力,護供壯嚴[78]。揚州東大云寺法師希玄,廣派法流,固抵德本,戒行有以鎮(zhèn)浮俗,利言有以誨蒙求[79],既憑藉于眾心,亦謀明于獨得。是標靈/

注釋:

[76]夙悟:早就認識、知悟(義凈法師]。

[77]真際:指不生不滅的宇宙本體,猶言真如、真諦。

[78]莊嚴:佛家指裝飾美盛,引申為端正尊嚴。

[79]蒙求:蒙學課本,此指為篤信佛教的人進行啟蒙教育。

釋文(16):

跡,乃建豐碑。其詞曰:

政化之理兮,甘棠猶存。寶乘之妙兮[80],婆羅是[81]。欽厥道成兮[82],八相克尊[83]。感乎示跡兮,一歸可門[84]。與佛合緣兮,榮落[85]同時。歘[86]爾化生兮,感變惟思[87]。休/

注釋:

[80]寶乘:珍貴的佛乘。

[81]敦:厚。

[82]欽厥道成;欽服其頓悟得道。

[83]八相:佛教有六相、八相、三十二相之說??吮。簞偃巫饑勒摺?/p>

[84]可門:即何門。何,可,古通假。

[85]榮落:榮枯。

[86]歘(許勿切]:同“欻”。忽、疾。

[87]思:思念、思悟。

釋文(17):

徵咎徵兮[88],伺察不欺。流俗莫識兮,綿曠[89]驚疑。上人西還兮[90],覯[91]止增悲。發(fā)皇[92]靈應兮,堅固在茲。方國傳聞兮,想象凄其?;厥渍牛?3]兮,頂禮護持。優(yōu)曇[94]千年兮,易足議之?

注釋:

[88]休徵咎徵:休徵,吉慶的征兆;咎徵,災禍的征兆。

[89]綿曠:久遠。

[90]上人西還:高僧圓寂。

[ 91]覯(gou]:遇見。

[92]發(fā)皇:顯豁、開朗。枚乘《七發(fā)》:“分決狐疑,發(fā)皇耳目?!?/p>

[ 93] 正信:征信。

[94]優(yōu)曇:梵語,無花果樹的一種,又作優(yōu)曇缽、優(yōu)曇缽羅。意譯為瑞應。此指娑羅樹。

李邕書法與《婆羅樹碑記》

李邕書法個性非常明顯,字形左高右低,筆力舒展遒勁,給人以險峭爽朗的感覺,李邕提倡創(chuàng)新,繼承和發(fā)揚古代書藝。魏晉以來,碑銘刻石,都用正書撰寫,入唐以后,李邕改變用行書書法寫碑。李邕曾說:“似我者欲俗,學我者死?!?a href='/sudongpo/' target=_blank>蘇東坡,米元章都吸取了李邕書法的一些特點,元代的趙孟頫極力追求李邕書法筆意,從中學到了“風度閑雅”的書法境界。

李邕的書法藝術(shù),在當時與后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在書法上提倡創(chuàng)新,繼承和發(fā)揚古代書藝?!皶缙淙恕?,李邕的書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他的人格的寫照。他的書法初學右軍,又參以北碑及唐初諸家楷書及行書筆意,變法圖新,形成了他自己鮮明的風格特征。李邕書法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2008年7月,浙江省教育廳在小學高年級和初中的寫字課本就采用李邕的書法字體,作為浙江省義務(wù)教育教科書《寫字》課本。

李邕的書法從二王入手,能入乎內(nèi)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說:“李邕得右將軍之氣而失于體格?!鼻〉莱隼铉呱茖W之處?!缎蜁V》說:“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學右將軍行法,既得其妙,乃復擺脫舊習,筆力一新?!?/p>

唐 竇蒙:時議云:“論詩則曰王維、崔顥;論筆則王縉 李邕端州石室記、李邕;祖詠、張說不得預焉?!保ā妒鰰x注》)  

宋 歐陽修:余始得李邕書,不甚好之。然疑邕以書自名,必有深趣。及看之久,遂為他書少及者,得之最晚,好之尤篤。譬猶結(jié)交,其始也難,則其合也必久。余雖因邕書得筆法,然為字絕不相類,豈得其意而忘其形者邪?因見邕書,追求鍾、王以來字法,皆可以通,然邕書未必獨然。凡學書者得其一,可以通其馀,余偶從邕書而得之耳。(《試筆》)  

宋 米芾:李邕脫子敬體,乏纖濃。(《海岳名言》)

元 劉有定:初行草之書,自魏晉以來,惟用簡札,至銘刻必正書之。故鍾繇正書謂之銘石,虞、褚諸公,守而勿失。至邕始變右軍行法,勁拙起伏,自矜其能,銘石悉以行狎書之,而后世多效尤矣。(《衍極注》)

明 項穆:李邕初師逸少,擺脫舊習,筆力更新,下手挺聳,終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變也。(《書法雅言》)

明 項穆:逸少一出,會通古今。李邕得其豪挺之氣,而失之竦窘。(《書法雅言》)

清 馮班:董宗伯云王右軍如龍,李北海如象;不如云王右軍如鳳,李北海如俊鷹。(《鈍吟書要》)

清 吳德旋:學趙松雪不得真跡,斷無從下手。即有真跡臨摹,亦先植根柢。昔之學趙者無過祝希哲、文徵仲,希哲根柢在河南、北海二家,徵仲根柢在歐陽渤海。(《初月樓論書隨筆》)

清 朱履貞:李北海正書筆畫遒麗,字形多寬闊不平;其行書橫畫不平,斯蓋英邁超妙,不拘形體耳。(《書學捷要》)

清 錢泳:古來書碑者,在漢、魏必以隸書,在晉、宋、六朝必以真書,以行書而書碑者,始于唐太宗之《晉祠銘》,李北海繼之。(《書學》) 

清 阮元:李邕等亦皆北派,故與魏、劉諸碑相似也。(《南北書派論》)

清 包世臣:降及唐賢,自知才力不及古人,故行書碑版皆有橫格就中。九宮之學,徐會稽、李北海、張郎中三家為尤密,傳書俱在,潛精按驗,信其不謬也。(《藝舟雙楫》)

清 包世臣:北海如熊肥而更捷。(《藝舟雙楫》

清 劉熙載:李北海書氣體高異,所難尤在一點一畫皆如拋磚落地,使人不敢以虛憍之意擬之。李北海書以拗峭勝,而落落不涉作為。昧其解者,有意低昂,走入佻巧一路,此北海所謂“似我者俗,學我者死”也。李北海、徐季海書多得異勢,然所恃全在筆力。東坡論書謂“守駿莫如跛”,余亦謂用跛莫如駿焉。(《藝概》)

李邕

李邕(678-747),即李北海,唐代書法家。字泰和,漢族,廣陵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人。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為左拾遺,曾任戶部員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職,人稱“李北?!?。

李邕的書法藝術(shù),在當時與后世獲得了很高的評價,他的為人和才情更為世人所敬重。他的父親李善是一位正直博學的人,為官遭貶,后專心學術(shù),所注蕭統(tǒng)(文選》六十卷,至今被視為《文選》最主要的注本之一。

李邕天資聰慧,幼承家學,少年時以擅長辭章而聞名。但他在仕途上,卻因為人耿介磊落,不畏權(quán)貴,屢遭貶謫。晚年在北海太守任上,遭人暗算,被宰相李林甫定罪下獄,竟被酷吏活活打死。

蘭亭·第九屆駐會研修生招生(限額)!

張旭光:引領(lǐng)審美不是迎合趣味

張旭光解讀王羲之手札

張旭光:喚醒大草

張旭光談“丑書”

寫的不認識就不是好書法

張旭光、乙莊老師應邀參加“雨山問道”

張旭光點評“雨山問道”行草書觀摩展

博士論壇直播 | 中國書法的創(chuàng)造精神

北蘭亭十周年暨2018·北蘭亭戊戌

上巳雅集 電視書法藝術(shù)晚會

北蘭亭十周年慶典鹽城再掀高潮

2016北蘭亭國際上巳雅集系列活動紀實

北蘭亭六周年回顧——走進大縱湖

2021萬殊一相·狂草四人展

2019萬殊一相·狂草四人展

2018萬殊一相·狂草四人展

中國北蘭亭書畫名家作品展在聯(lián)合國大廈展出

古典與現(xiàn)代 “張旭光草書藝術(shù)特展”在硅谷舉行

取諸懷抱·北蘭亭師生十二人書法展隆重開幕

蘭之韻——張旭光師生書法作品展在水立方舉行

張旭光草書藝術(shù)巴黎展視頻專題創(chuàng)作報道

張旭光草書藝術(shù)巴黎展國際巡展·北京展 開幕

張旭光草書藝術(shù)巴黎展呼和浩特巡展

“盛世長安——張旭光書長安詩詞專題展

暨《張旭光草書藝術(shù)巴黎展》西安巡展”

張旭光草書藝術(shù)巴黎展國際巡展【珠海行】

書家專輯

胡抗美 ·劉洪彪 ·邱振中 ·謝云 ·張建會 ·龍開勝

李有來 ·張緯東 ·王增軍 ·王厚祥 ·李明 ·張志慶

洪厚甜 ·趙社英 ·李雙陽 ·陳海良 ·楊濤 ·陳加林

高慶春 ·王登科 ·劉顏濤 ·吳慶東 ·胡秋萍 ·韋斯琴

張紅春 ·王文英 ·乙莊 ·李國勝 ·仇必鰲 ·徐右冰

袁文甲 ·劉永清 ·歐陽荷庚 ·龍 友 ·紀 松 ·欒金廣

李峰 ·郭敬丹 ·趙坤杰 ·于韋 ·鄭楠 ·劉令詩

王冬寒 ·潘文彪 ·雷東升

關(guān)注學術(shù)   傳播經(jīng)典

北蘭亭微信公眾號平臺歡迎廣大書畫同道踴躍投稿。稿件一經(jīng)采用將視文章的閱讀量情況予以獎勵!

投稿方式:

E-mail: beilanting2017@163.com

?

Hash:d5bc5640c231c147adc0034b49d3a4b8367876d5

聲明:此文由 邀月談史成三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