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寶豐文化(一)
在記憶的長河里,總有一些記憶歷久彌新,總有一些過往銘記心懷。作為一個寶豐人,因為上學(xué)的緣故,我最初認識寶豐文化,也只是停留在“馬街書會”、“寶豐酒”等一些較為出名的字眼上,沒有感受到寶豐文化所蘊含的獨特魅力。
畢業(yè)之后,由于工作的關(guān)系,2017年我第一次“趕了”馬街書會,第一次觀看寶豐魔術(shù),第一次知道妙善觀音,第一次接觸紅色文化......我的家鄉(xiāng),寶豐縣,竟然蘊藏著如此豐厚的文化資源,獨特的汝瓷文化、酒文化,更詮釋著寶豐的古老和厚重。
2017年農(nóng)歷正月十一,天氣像往年一樣寒冷,空中飄著雪花。天還沒亮,我就拿著相機來到這一片冰雪覆蓋的麥田里,拍攝河南洛陽市曲劇團和河南寶豐縣豫劇團“對戲”場景。作為一項有著悠久歷史的傳統(tǒng)民俗,每年的馬街書會“對戲”活動在開始之前,都要在火神廟前舉行“祭神”儀式,表達對神靈的虔誠和敬重之情,祈禱活動的順利舉行。早上6點,演員們在點炮開鑼之后一路吹吹打打,來到火神廟前,祭火神、唱神戲,我第一次見到這種陣勢,一時間興趣大起。
兩個劇團分別在火神廟前唱神戲,再由團長進殿祈禱,儀式雖然簡單,但過程莊重?,F(xiàn)場只有相機的“咔嚓”聲和演員們的唱戲聲,抑揚頓挫的鄉(xiāng)音在空曠的麥田里傳向遠方,我不禁也收起了玩鬧之心,靜靜感受著唱詞中蘊含的感情。
“祭神”儀式結(jié)束后,演員們趕忙著化妝打扮。他們對著小鏡子打扮自己的動作,特別的優(yōu)雅美麗。
“對戲”快要開始了,兩劇團為上臺前做著準(zhǔn)備工作,吊嗓、走臺步......確保在臺上能夠壓倒另一方。夜幕下的戲臺,不管有沒有人看,只要點炮開鑼,“對戲”活動就要拉開序幕。一唱就是三天九場,管讓愛戲之人看個過癮,這真是文化的傳承力量。
正月十三正會日,如從天而降一般,在麥田上的馬街書會,吸引著十里八鄉(xiāng)以及天南地北的人來這里趕會。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再多的言語都無法形容此處的熱鬧。藝人多,攝影多,前來觀看的觀眾更多,我邊走邊拍,被周圍的環(huán)境感染,在寒冷的冬天竟然感覺渾身冒汗。吹、拉、彈、唱,民間藝人賣力的表演著。簡板聲、二胡聲、喝彩聲,聲聲縈繞耳畔。
“......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著紅袍,帽插宮花好哇!好新鮮哪!”我突然有種穿越的感覺,尋著調(diào)聲望過去,只見一位藝人正在認真的演唱,仿佛周圍的世界已與她無關(guān),只是沉浸在自己的表演當(dāng)中。她沒有濃妝艷抹,身上套著不知從哪里來的“太太樂”雞精圍裙,眼里閃著明亮的光,好像自己是那女駙馬一樣。我意識到,700年不散的馬街書會,并不是通過人們的炒作而不斷傳承的,是這些藝人們的神和魂,是他們對待傳統(tǒng)藝術(shù)文化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推動著古老的馬街書會不斷發(fā)展,歷久彌新。
馬街書會對于大多年輕人而言是陌生的,因為它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爭相追逐的名利,我慶幸自己有這樣一段經(jīng)歷,讓我感受到家鄉(xiāng)特有的曲藝魅力,在歷史的長河中傳承文化精神。
臨江仙·馬街書會
作者:劉建國
馬街盛會傳千古,江南塞北爭春。
幕天席地亮?xí)?。鳳弦酬父老,簡板醉煙村。
情至濃時心自許,況兼賓主殷勤。
攜琴負鼓寫風(fēng)云。應(yīng)河歲筑夢,歷久更圖新。
編輯 月兒、張晉
編審:言羽
(本文原創(chuàng))
Hash:4a64daf82f88362bf03bbff9aa47b686de508e8a
聲明:此文由 寶豐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