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萬壽寺,黃壁莊、唐太子墓、萬壽寺、東林山美景一個都不能少
2012年3月10日,春天的腳步近了, 天氣也漸漸暖和,現(xiàn)在還是以上班為重,周六日休息期間的出行還是盡量爭取。其實本來準備周日一天的,但是現(xiàn)在開始準備遠距離計劃,所以說周六準備加一天。其實參加這次捷安特的這次活動有兩個想法,一個是這次兼顧爬山,也是我最喜歡的;另一個也和經(jīng)常走的團隊保持聯(lián)系,相對來說和捷安特走的很少,算上這次才是僅有的3次,準備開始這次的萬壽寺參觀計劃和東林山的爬山計劃。具體整條路線經(jīng)過的景點有:黃壁莊水庫 唐太子墓 萬壽寺 東林山 遠眺西林山
黃壁莊水庫簡介:
黃壁莊水庫位于河北鹿泉市黃壁莊村附近的黃壁莊村滹沱河干流上,距省會石家莊市約30Km,是以防洪為主,兼顧城市用水、灌溉、發(fā)電等綜合利用的大(Ⅰ)型水利樞紐工程。黃壁莊水庫位于滹沱河干流的出口處,(連同上游28km處的崗南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3400k㎡,總庫容12.10億m3。流域內(nèi)多年平均降雨量575.8mm,流域蒸發(fā)量東部較大,西部較少,多年平均蒸發(fā)量為1239 mm,多年平均徑流量為21.5億m3,多年平均懸移質(zhì)輸沙量1785萬t。歷史最大入庫洪峰流量為12600 m3/s,發(fā)生在1996年8月4日, 相應(yīng)最高洪水位122.97m
黃壁莊水庫。DSCN0613
DSCN0614
DSCN0615
DSCN0616
水庫大壩上。DSCN0617
DSCN0618
溢洪道閘口。DSCN0619
這里的水庫也很漂亮。DSCN0620
平山河渠村解放石家莊烈士陵園,位于平山縣三汲鄉(xiāng)河渠村的東嶺上,是我市唯一一座專門為在解放石家莊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修建的陵園,也是平山縣和靈壽縣中小學生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陵園占地5畝,長眠著36位在解放石家莊戰(zhàn)役中犧牲的烈士,建有一座高10米的主紀念碑、10座小碑和一座陳列館。在解放石家莊的戰(zhàn)役中,河渠村駐扎了解放軍的一個指揮所、晉察冀野戰(zhàn)軍第三縱隊七旅的前方醫(yī)院及晉冀第四軍分區(qū)的后方醫(yī)院,戰(zhàn)役中有80多位重傷員犧牲后安葬在河渠村東嶺上。1998年11月,在縣委、縣政府的關(guān)懷下,在解放軍總參政治部副主任賈雪陽少將的親自帶動下,當?shù)厝罕娮园l(fā)捐資,經(jīng)縣政協(xié)、民政、三汲鄉(xiāng)等部門共同努力,對尚存有烈士遺骨的烈士墓進行修復和加固,在墓地周圍加筑了圍墻,增建了紀念碑,建成一座正規(guī)的烈士陵園。為紀念石家莊解放60周年,當?shù)卣蜔嵝娜罕姀慕衲?月開始,又對陵園進行了重修。方柱形主紀念碑經(jīng)重新修飾,以黑色大理石貼面、漢白玉鑲邊,矗立在“中國紅”大理石貼面的正方形平臺上,正面刻有“解放石家莊烈士紀念碑”10個金色大字,碑頂新塑一座高舉長槍歡呼勝利的解放軍戰(zhàn)士漢白玉雕像。新建的“河渠村解放石家莊烈士陵園陳列館”,總面積300多平方米,以大量文字和圖片介紹了解放石家莊戰(zhàn)役、烈士生平和陵園建設(shè)情況。陵園還補栽了100多株翠柏和花草。趙勝修是平山縣桃園村人,紀念碑頂部的戰(zhàn)士雕塑就是他捐建的。他說:“沒有這些烈士,就沒有今天的好日子,為重修陵園做點貢獻是應(yīng)該的?!?/p>
過了黃壁莊水庫前行不久到達一個烈士陵園,門口鎖著門,只在門口看了看。DSCN0621
這里寫的是1947年的,看來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DSCN0622
古中山陵園,大門修的很漂亮,不過是個陵園,沒有參觀的價值吧,只是遠眺看了看。DSCN0623
西林山。DSCN0624
東林山。DSCN0625
DSCN0626
這里應(yīng)該就是萬壽寺,他們?nèi)デ懊媪耍以谶@里看了一下就追他們了。DSCN0627
DSCN0628
萬壽寺塔林為林山萬壽禪寺埋藏歷代高僧的墓塔群。該塔群始建于后唐,原有磚、石塔26座,歷經(jīng)宋、元、明、清等朝代,現(xiàn)存磚塔12座、地宮2座、古井1眼。其中6號墓塔為唐太子墓塔。據(jù)史料記載,唐時天授太子不理朝政,出家于明德福圣寺,后落座于林山萬壽禪寺。該塔通高16米,平面呈六角形制。塔座埋于地下,塔身南北兩面各設(shè)券門,南面立一石門,上額刻銘“唐皇小澤云和尚靈塔”字樣,其余四面均飾上下兩層盲窗,塔身六角施柱,柱上施普柏枋與鴛鴦交手拱,檐部施瓦當半圓蓮花紋,塔剎由六角佛龕及三層仰蓮構(gòu)成,頂部有金珠、寶瓶。5號墓塔為太子師傅墓塔,與6號墓塔建筑形制基本相仿,都體現(xiàn)了明顯的宋代塔制形象。其余10座磚塔中,皆為單層、單檐仿木結(jié)構(gòu)磚塔。萬壽寺塔林始建年代久遠,至今仍保持著原有不同時代的建筑風貌,為我國北方地區(qū)現(xiàn)存不可多得的塔林,是研究后唐以來佛教歷史文化及墓塔建筑藝術(shù)最為珍貴的物證。
相傳,唐太子李昶(字天壽),面對著宮廷內(nèi)的是是非非無能為力,而且他也不喜歡雖然錦衣玉食但很是壓抑苦悶的生活,決定出游。等他來到現(xiàn)在林山腳下的寺溝村村邊時,站在山間,舉目遠眺,喜歡上了此地幽靜,就在此修行,號“園澤法師”,于是,就有了萬壽禪寺,也稱萬壽寺。據(jù)稱萬壽寺鼎盛期常住僧人五百五十多位,唐代萬壽寺被封為國寺,太子園澤法師被封為國師。李昶,生于652年,卒于684年,字明允,唐高宗第六子,武則天次子。李昶容止端重。甫數(shù)歲,讀書一覽輒不忘。上元二年,立為皇太子。嘗詔集諸儒張大安等注《后漢書》。武后以明崇儼為盜所殺,疑出太子之謀,誣構(gòu)而廢之。文明元年,則天臨朝,令左金吾將軍丘神績往巴州檢校賢宅,以備外虞。神績遂閉于別室,逼令自殺,年三十二。至睿宗繼位,又追封皇太子,謚號章懷。然而,人們熟知的這段歷史記載,卻在萬壽寺被證實是一段史學家們篡改了的歷史。萬壽寺太子圓寂塔有記載:太子園澤125歲圓寂于此。太子皈依萬壽寺后,唐皇多次來訪勸太子回朝,最后一次唐皇來訪,一心想將太子接回京城,已經(jīng)125歲高齡的李昶無奈登上山頂望京樓墜崖涅槃。太子逝世后各地來吊喪僧人、居士達二十余萬人。據(jù)傳當時人僧眾多,吃飯飲水都十分困難,因此,搭建粥棚十里,并引十里外滹沱河水,經(jīng)過七級揚水站將河水引入萬壽寺,現(xiàn)在的上、下七汲、南七汲、中七汲、北七汲村均因此而得名。
唐太子墓塔林。DSCN0629
DSCN0630
中間一個最大的估計是太子墓。DSCN0631
DSCN0632
下面的是現(xiàn)在的維修的,估計頂上的才是當時的。DSCN0633
DSCN0634
DSCN0635
DSCN0636
DSCN0637
林山簡介:
林山位于縣城北15公里處。黃壁莊水庫的北岸,分東西兩峰。東者為東林山,周圍8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88米;西者為西林山,方圓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428米,兩山相距5華里, 拔地而起,對峙林立,虎踞于南甸河沖積平原之上,林山與地處山南的占國中山國古都城遺址,構(gòu)成林山景區(qū)。山上諸峰起伏,山勢險峻,怪石嶙剛,雄姿奇異,遍野碧綠,百草叢生,山雞、野兔成群翔馳。東西兩峰脊有自然形成的“扁擔眼”,據(jù)神話傳說是二郎擔山趕路在此休息時所留。山上古跡甚多,西林山有文殊庵(五峰庵)千佛洞、百佛堂、仙人棋盤、試心石、梯子石、玉皇殿、王母宮等;東林山有望京樓、長老洞 (仙人洞)、靜修庵、龍王池、鐵浮圖、佛光石等。東西兩山各有一寺,東林山的萬壽寺僅存遺址,寺前留存兩刻古柏,俗稱“雌雄柏”,寺北不遠有唐太子墓塔群;西林山有山興寺,尚存石碣碑文可考。林山峽水庫,水面狹長,彎曲多變,環(huán)境幽靜。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八,七月十五為林山廟會,趕會游客如云,令人留戀忘返。
這個小亭子就是我們一會兒要爬的終點。DSCN0638
來個遠景。DSCN0639
大烏龜背小烏龜。DSCN0640
萬壽寺大門口。DSCN0641
萬壽寺里面的雌性柏樹。DSCN0643
雄樹,估計是死了。DSCN0645
從這棵樹里面長出了一顆柳樹。也不知道是如何漲起來的。DSCN0646
放好車子以后準備開始爬山了。DSCN0647
前行的路。DSCN0648
路上綁的彩帶,看起來還挺漂亮。DSCN0649
對面的西林山。DSCN0650
東林山下面的小路和村莊。DSCN0651
在半山腰懸崖邊上留影。DSCN0652
DSCN0653
有特色的巨大石頭。DSCN0654
再來個西林山。下面就是村莊。DSCN0655
DSCN0656
上山的小路。DSCN0657
風化的石頭,經(jīng)過歲月的洗禮。DSCN0658
上到頂后,看到的石頭,挺有特色的。不知道能不能滑下去。DSCN0659
站在亭子上往下面看,前面石頭山已經(jīng)挨了一頭。DSCN0660
對面的西林山全景,這里看的是最佳位置。DSCN0661
往下面看,感覺好高。DSCN0662
往下面看村莊和小路。DSCN0664
DSCN0665
DSCN0666
簡單休息了一下,準備返回。DSCN0667
廢棄的索道。DSCN0668
萬壽泉,上面居然寫著光緒16年,有這么“年輕”的石碑嗎?DSCN0669
DSCN0670
在萬壽寺門口留念。DSCN0671
DSCN0672
這里就是我們剛才爬上去的亭子。DSCN0673
12點多下來之后簡單休息了一下,準備返回去找吃飯的地方,不過沒有爬山的騎友已經(jīng)耐不住性子給我們提前定地方去了。往回走幾公里后,終于到了吃飯的農(nóng)家院。中午飯后繼續(xù)返回的路,相對來說我準備慢點走的,因為我也在計劃明天的出行,怕這次累著了,第二天怕身上不舒服,相對來說不跟大隊那么“瘋”,我跑的比較慢,基本上都在隊伍的后面,不過也不算太靠后的。5點多到家,回來的騎友說感覺挺累的,我倒是感覺還可以,說不上辛苦,這也是給以后遠行打基礎(chǔ)的。裝上了新碼表,終于能見到走字了,不過感覺調(diào)的還不是太準,總行程120公里。
這張是原先去光祿山的時候拍的:
正北面有兩座山依稀可見,不過很遠了,看地圖是“中山國遺址”附近的兩個山。DSCN9714
這就是當時在光祿山上面往北面拍的照片,這里兩個山頭就是東西林山。只不過今天有霧,在林山上面沒有看到光祿山。
Hash:ce46489ee2a89aa6d275e1c0227eb45d12014ab2
聲明:此文由 行而遠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