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古縣城印象
人們都說太原古縣城建設(shè)的不錯,于是我們也按照參觀要求,提前預約好門票,前去一探究竟。
太原古縣城位于太原市晉源區(qū),距市中心20公里,它是建立在晉陽古城遺址之上的明、清時期的太原縣舊城。
按照導航行車,當車到達太原古縣城東門的時候,感覺今天的人不是很多,停車場也很空曠,于是就找了個地方停下車,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來到了城東門。當走近護城河的橋上時,河里波光粼粼、蒲草青青。眺望眼前的城樓,感覺還是巍峨壯觀,氣勢恢宏,旌旗在門樓上迎風飄揚。走近城門,也恍惚把人的思緒帶入了冷兵器時代,高高的城墻上有士兵把守,展現(xiàn)出一幅抬著云梯攻城,廝殺吶喊,城墻上的垛口箭如雨下,地面血流成河的場景。
第一縷晨光照耀著太原古縣城。郭宇峰 攝
此時,忽然想起元好問(金朝)《過晉陽故城書事》:“惠遠祠前晉溪水,翠葉銀花清見底。水上西山如掛屏,郁郁蒼蒼三十里。中原北門形勢雄,想見城闕云煙中。望川亭上閱今古,但有麥浪搖春風。君不見,系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摧城覆沒。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亂飛如箭鏃。汾流決入大夏門,府治移著唐明村。只從巨屏失光彩,河洛幾度風煙昏。東闕蒼龍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不論民居與官府,仙佛所廬余百所。鬼役天才千萬古,爭教一炬成焦土。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來苦。南人鬼巫好禨祥,萬夫畚鍤開連崗。官街十字改丁字,釘破并州渠亦亡。幾時卻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晉陽。”元好問的這首詩寫于金宣宗貞祐四年( 1216),作者南渡黃河之前。此年二月,蒙元兵曾圍攻太原。宋初對北漢首都晉陽發(fā)動圍攻,雙方傷亡慘重。北漢主劉繼元降宋,宋太宗焚晉陽。在故城東北筑新城,即今太原市之前身。元好問登上懸甕山,眼望晉陽故城,目睹殘垣斷壁,寫下了此首詩。筆者尤其對這句“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亂飛如箭鏃”印象深刻。
在城墻前的護城河邊上,有一塊專門介紹太原市古城公園的《園區(qū)簡介》:
太原市古城公園以雄偉的明太原縣城城墻為依托,環(huán)古城而建設(shè),占地面積64.89公頃;工程于 2017年 10月全面開工, 2019年 10月完工,范圍至明太原縣北城墻以北約 160米,東城墻以東約 170米,南城墻以南約 120米,西城墻以西約 140米。
公園以“走入歷史,感受人文,體驗古風”為基本創(chuàng)意方向,突出“自然、古樸、人文”的特色,用水和景來襯托城墻這個“偉大的雕塑”。在考慮城墻文化元素的同時,注重人文關(guān)懷,將墻、林、河、路有機統(tǒng)一,形成古代文明與現(xiàn)代文明交相輝映,老城區(qū)與新城區(qū)各展風采,人文資源與生態(tài)資源相互支撐,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自然風貌來美化和改善城市環(huán)境的思路。
道光《太原縣志》記載:“景泰元年,知縣劉敏因舊基始筑城,周圍七里、高三丈、濠深一丈?!薄啊f歷十八年,知縣陳增美舊濠外筑女墻,墻外濬濠,闊十丈、深三丈,植柳環(huán)岸西北,涌水注東南城,賴以固。”
公園以周邊豐富的人文景觀和深厚的歷史積淀為依托,它的建成將成為展示太原歷史文脈的重要城市景觀節(jié)點,在展現(xiàn)城市歷史文化底蘊、弘揚晉陽文化的同時,成為太原旅游文化的新亮點。
看完《園區(qū)簡介》,便走上護城河橋,站在眼前高大的城墻下,我們頓時感覺人的渺小。進入翁城門,在戴好口罩、刷身份證件后,穿過厚厚的城墻門洞,便進入了城內(nèi)。首先映入眼瞼的便是大司馬牌坊,透過牌坊的門洞看到了兩行字“一城看山西,一街五千年”,給人的感覺,這句話的口氣還是有點兒大,真的能夠一街五千年?沒有太大理會這句話的含義,我們順著這條街道一直往前走去,眼見為實,看看太原古縣城里到底都有些什么?
本組圖片為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高萬軍報道
新建的路感覺還是比較平坦,街道右側(cè)有一民居的門戶倒像是有些年代,青磚白灰,門楣上掛著一塊“靜遠”牌匾,倒像是很古老的樣子。因年代久遠,半墻高潮濕發(fā)霉的印子,顯得古老而滄桑,那可是仿造不出來的。
現(xiàn)存的太原古縣城(今晉源街道辦事處所在地),是坐落在晉陽古城遺址上的一座明代早期縣城。它傳承了2500多年晉陽古城文脈,是晉陽古城的延續(xù)。它也沿用了晉陽古城“城池鳳翔余”的建筑格局,俗稱“鳳凰城”。它更是依托龍山,展示著古晉陽龍鳳呈祥之靈氣,處處體現(xiàn)著農(nóng)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和合交融,保持了我國漢唐文化與傳統(tǒng)的地域民俗文化,是一座依山傍水、設(shè)施完備的城池。
在“龍城”之外,太原也曾以“鳳城”著稱,李隆基在《過晉陽宮》中寫道:“并邑龍斯躍,城池鳳翔余?!兵P城,即為晉陽古城。從春秋末至宋初,晉陽數(shù)次成為王朝都城,在唐朝時是與京都西安、東都洛陽齊名的北都。晉陽城一度曾是北方繁華的大都會。
經(jīng)查有關(guān)資料,趙光義滅北漢后,火焚水淹,晉陽城內(nèi),部分百姓被迫遷往唐明鎮(zhèn),也就是今天太原城市所在地,為太原府城。還有部分百姓往東南遷移,別置平晉縣。三百余年后,平晉城被毀,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又在晉陽古城的廢墟上興建了新城,就是今天所要復興的明太原縣城。
現(xiàn)在的太原古縣城占地面積約0.8平方公里。城內(nèi)歷史建筑遺存眾多,十字街格局清晰,街巷肌理完善,沿襲了晉陽古城“城池鳳翔余”的古老建筑格局,猶如一只頭北尾南的鳳凰,自古就有“鳳凰城”的美譽,是 2500年晉陽古城文脈的延續(xù)。城內(nèi)現(xiàn)存文物建筑 79處,太原市政府掛牌保護的歷史建筑達 49處。其中,文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qū)明太原縣城按照總體規(guī)劃,城內(nèi)將修復修繕和建設(shè)文廟等 49處古建筑、 46處歷史民居,改造十字街民居。太原古縣城的城墻東、南、西、北四面城墻均在原址上復建,氣勢恢弘,保持了明代敵臺箭樓、城垛馬面等。城樓上關(guān)帝、文昌、藥王、財神、魁星、五神靈仍舊守候,護佑四方。城墻全長 3700米,高 11米,下寬 13米,上內(nèi)寬 7.95米,總建筑面積 77000平方米,巍峨壯麗,引人贊嘆。城墻共計設(shè)有城樓 4座、角樓 4座、望樓 36座、魁光樓 1座、瞭望樓 1座,穿墻門洞 6處(共 12孔)。城墻以石為基,采用梅花丁的砌筑方法建造而成,古樸而威嚴。
明太原縣城規(guī)模雖不及晉陽古城的二十分之一,是晉陽城毀后的建筑,但其古老的建筑遺存和濃郁的風俗民情,與晉陽古城一脈相承。據(jù)有關(guān)專家介紹,在明太原縣城南,原有紀念春秋末期堅守晉陽城的趙襄子廟(已毀),城西有紀念晉陽名宦尹鐸的尹公祠(遺址存),南關(guān)及周圍村莊有紀念漢文帝劉恒的九座龍?zhí)鞆R,北城門內(nèi)額匾“德化”則是漢文帝“以德化民”的縮寫??梢赃@樣說,建筑在晉陽古城遺址上的明太原縣城,繼承了晉陽古城的文化積淀,它與晉陽古城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是晉陽文化的延續(xù)。
2021年 5月 1日,太原古縣城在歷經(jīng)八年修復后正式開放,“鳳凰城”開城迎客。
從晉陽古城的發(fā)展歷史看,先有晉陽城,后有太原縣。太原府和太原縣并存的建制,一直沿用了很長的時間。
首先說晉陽城。在2500多年以前,晉國趙簡子修建了晉陽城。晉陽城輝煌存在了將近 1500多年,直到北宋初期,宋太宗趙光義親率大軍攻打下晉陽城。不知道當年的趙光義是怎么想的,或許是風水的因素,最終決定火燒晉陽城。次年,他又將汾河水、晉祠水,全都灌入城內(nèi)。晉陽古城經(jīng)火燒、水灌,最終變?yōu)橐欢褟U墟。趙光義最終選擇在東北方向 10余公里的唐明鎮(zhèn) (即今太原市 )作為百姓定居處。在唐明鎮(zhèn)的基礎(chǔ)上修筑城墻,興建了太原城,后來被稱為太原府城。
其次是太原縣。明朝初年,平晉縣城被洪水淹溢,于是在汾河以西的晉陽古城遺址建立新城,是為太原縣城。自此太原府城和太原縣城并存。民國時期,沿用了1200多年的太原府被撤銷,繼而產(chǎn)生了太原市這一名稱,此后太原縣改名為晉源縣,取意“晉水之源”。
明太原縣城,東門曰觀瀾,西門曰望翠,北門曰奉宣,南門曰進賢,其中北門朝東開,東西甕城城門都朝南開,南門正南,恰似展翅高飛的鳳凰在空中翱翔,北甕城內(nèi)有兩口水井、恰似鳳凰的一雙眼睛,南門正對關(guān)外的寶華閣,恰似鳳凰的尾羽高高翹起,古城內(nèi)的十字街,恰似鳳凰的腹部高高隆起,時人美其稱為好漢坡、鳳凰腹,故曰鳳凰城,內(nèi)有九街十八巷,設(shè)四門,其中四周城堵51堵,敵臺 32座,城高三丈,壕深一丈,周長為 3.8公里,仍不及晉陽古城二十分之一。
“鳳凰城”因其獨特的造型,不規(guī)則的城垣,曲線形成的街型,高低錯落的建筑,而有活城之說;每臨集市、廟會,遠離縣城五里之外,都能聽到里面的叫賣聲。
明太原縣城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在明清兩朝既有太原府城,又有太原縣城,但行政級別不同,具有隸屬關(guān)系。太原縣城內(nèi)外共有大小寺廟、樓閣、祠堂50余處,如:劉王祠、尹公祠、關(guān)王祠、崇圣祠、節(jié)孝祠、洪侯祠、梁公祠、趙襄子祠等,這些祠堂的存在與形成都是對古晉陽歷史文化傳承有力的佐證。
后因戰(zhàn)亂等原因,明太原縣城的城垣人為損毀殆盡,僅存北城門洞及其甕城門洞和甕城東殘垣一段,遺存西城門洞及其南北兩翼一段殘垣,遺留西北隅城墻殘垣和南門洞西側(cè)的一截殘垣等。
再看太原古縣城重建。太原古縣城修復保護工程于2013年開工,由太原市政府啟動修復,太原市龍城發(fā)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建筑面積 36萬平方米。 2020年已基本完工,耗資 300億元。古縣城占地面積約 0.8平方公里,現(xiàn)存文物建筑 79處,被太原市政府掛牌保護的歷史建筑多達 49處。其中,文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還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處,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22處。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為太原古縣城提供了極高的游覽價值和文化價值。游客進入修葺后的景區(qū),就能領(lǐng)略到明清時期太原縣城的歷史風貌。順著城墻、歷史遺存、掛牌歷史民居、護城河、金牛湖等景觀游覽一番,更能夠感受這座古老縣城悠久而深厚的歷史文化。
2021年 5月 1日,始建于 1375年的明代太原古縣城歷經(jīng)八年修復后正式開放,“鳳凰城”開城迎客。
本組圖片為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高萬軍報道
太原古縣城內(nèi)的主要景點,從有關(guān)資料的介紹看,重點有這么幾處:
縣衙:縣衙門位于縣城十字街東路北,南向;占地面積約35700平方米,縣衙是封建社會地方行政長官形式職權(quán)的場所,也是縣官及吏員、差役辦理公務之處,是地方權(quán)力的象征。始建于明初,其后歷任多有增修。此次修復較好的還原了明初太原縣衙的風貌。
布政分司署:布政分司位于縣城東街東端路北,南向;明初,全國各行省改為承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形成3個各行其職互不統(tǒng)屬的地方政權(quán)機構(gòu),合稱“三司”。布政司以下設(shè)府、州、縣建置,布政分司,掌管太原縣的民政、財政、和人事。其布局為重疊院落,有廳、堂、樓、閣等許多建筑。
文廟:太原縣城文廟位于縣城東街中段路北,南向;明朝修建,此后歷經(jīng)增補修繕。文廟歷來是縣學所在,直至清光緒末年廢除科舉后,縣學才停,此次修復也是在原有縣志地方志等基礎(chǔ)上恢復了縣城文廟的原貌。保留了文廟里的歷史建筑。
關(guān)帝廟:太原縣關(guān)帝廟,位于縣城北街中段路西,東向。創(chuàng)建于明嘉靖以前。這里供奉著以“忠、孝、節(jié)、義”著稱的武圣關(guān)羽。抗日戰(zhàn)爭初期,前院正殿之南小院,曾是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組織 ---山西省救國同盟會太原縣分會會址。
城隍廟:城隍廟位于縣城南街之東的城隍廟街,左有奶奶廟,右為梁公祠,其廟南向。在太原縣城舊日的風俗中,把城隍神當做城市的守護神,原太原縣城里的城隍廟占地規(guī)模較大,約28000平方米。可見城隍爺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望和信仰程度。據(jù)說太原縣知縣到任時,首先要到城隍廟祭供和夜宿,以得到城隍神的護佑,然后才回縣衙辦公。每年春節(jié)一早,要到城隍廟去燒頭香。
王瓊府:王瓊府位于縣城東街路南,東西寬約130米,南北深約 120米。占地面積約 15600平方米。王瓊是明代太原縣人,歷任成化、弘治、正德、嘉靖 4朝,官職戶部、兵部、吏部尚書,為明代“三重臣”之一。王瓊府宅由其父永亨、伯父永壽始建,王瓊顯赫之后又擴建。該府宅系由主院和數(shù)座偏院以及花園組成,亭、臺、樓、閣、橋、榭、假山、魚池、奇花異木應有盡有,縣城罕有其匹敵者。嘉靖七年,皇帝御書“方岳重寄”匾,賜送太原縣王府懸掛。
魁星樓:記載魁星樓在城上東南隅,六角形,崇三丈,此次重修也是恢復魁星樓原始建筑面貌,登樓奪魁,《漢書》記載:魁星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主宰文運。魁星樓是古代村莊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讀書人在魁星樓拜魁星,以祈求在科舉考試中榜上有名。所謂“魁星點狀元”,就是如此。
十字街:太原古縣城最主要也是最寬敞的街道,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在縣城中心相交。東西長約1100余米,南北寬約 700米。十字街中心修建鼓樓,現(xiàn)在的十字街串聯(lián)十三個景點及金牛湖公園。
金牛湖公園仿古建筑群:金牛湖公園項目位于太原縣城東南角,公園用地面積約48000平方米。景觀建設(shè)包括公園綠化、景觀橋梁、園路場地鋪裝及配套工程等,金牛湖公園建設(shè)規(guī)劃景觀有:修建仿古建筑、掬月小院區(qū)、輕舟泊影區(qū)、金牛博物館區(qū)、金牛泉區(qū)、等眾仿古建筑群,以及相關(guān)牌樓、亭、廊、軒、橋等單體建筑,建筑風貌極具明清風格,優(yōu)雅別致,為市民營造愉悅身心的好去處。
我們穿過十字街道的鼓樓,先后游覽觀看了古縣衙、布政分司署、文廟等景點。在文廟內(nèi),看到一株約600多年的柏樹中間竟然生長出一棵梧桐樹來,“柏抱梧桐”甚是奇觀。出了文廟側(cè)門,在新修建的一片花園的樓廳連廊內(nèi)稍事休息后,便上了街道,漫無目的地走著??吹窖赝居写┲叛b叫賣小店名吃老漢元宵的,有擎著個布簾戴個墨鏡扮成打卦算命的,還有推著木頭獨輪車大聲吆喝的賣酒郎,以及街邊可以任人挑起竹筐拍照片逗樂的。還有幾個穿著不知是漢服還是唐服裙裝的窈窕少女邊走邊拍照,在人行中穿行。十字街頭,人來攘往,也分明能夠感受到昔日曾經(jīng)的繁華。沿著街道一直往西走,可以看到城墻外的龍山,雖然今天的天氣有點兒霧,但那種城在山下,城和山相映成輝的感覺,還是十分地令人驚奇。
到中午時分,想吃久負盛名的晉祠米飯,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只得在街邊吃了個渾源涼粉、碗托、涼糯米割糕,權(quán)當充饑了。穿過官地,就不想走回頭路了。沿著城墻底下的街面隨意走走,只見路邊還有一些仿古臨街的房屋,做工精細的木窗,還沒有上油漆,屋里也還正在裝修。只是覺得街鋪門搭子做得有點兒簡陋,用個黑鐵皮鍛壓,很薄,圖形一般。實際上,即使過去是普通人家,也是會用一大塊厚黃銅皮做門搭,磨得錚光瓦亮的,感覺才有滄桑感。
不知不覺中,便走到了南街之東的城隍廟,建筑也很氣派,門前廣場很大,但這里游人很少。再往東走,便來到了金牛湖公園,這里湖水蕩漾,仿古建筑精致小巧,牌樓、亭、廊、軒、橋等單體建筑極具明清風格。高大的城墻倒映在湖中,清風徐來,鳥語花香,優(yōu)雅別致,真是一處休閑的好地方。歇了一會兒,便沿著城墻根下的小路,回到東城門。
走出城門,回頭望望龍山腳下的太原古縣城,分明是感覺到了它的氣勢磅礴,也感受到了山西厚重的歷史積淀和曾經(jīng)的輝煌。從所在的地理環(huán)境看,太原古縣城位于太原市晉源區(qū),是坐落在省會城市中心區(qū)半小時生活圈內(nèi)的古城類文化旅游項目,與晉祠、天龍山、龍山、蒙山、晉陽湖等景區(qū)連成一片,形成一個晉陽文化旅游系列。衷心地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海內(nèi)外游客能夠來這里走一走,看一看,感受感受太原古縣城昔日的繁華,真正地“走入歷史,感受人文,體驗古風”,也期待著太原古縣城能夠發(fā)展成為具有休閑觀賞、民俗風情、游客參與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文化旅游新的景點,成為晉陽文化旅游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
回到家中,感覺意猶未盡,便寫了一首詞,以示瀏覽太原古縣城的感慨:
《游太原古縣城》
汾河灣畔古縣城,天龍山下晉祠東。
晉陽湖水楊柳堤,城池鳳翔余舊夢。
大唐輝煌龍脈地,皇親國戚建奇功。
宋兵攻城民不降,火燒水灌屠生靈。
寧為玉碎不瓦全,白塔盡毀殘垣空。
官街十字變丁字,此后再無龍王興。
腥風血雨朝更替,宋皇二帝陷金營
如今遺址建新城,仿古風貌超明清。
城墻雄厚暸望哨,甕城恢宏門樓通。
城垛旌旗迎風飄,護城河深蒲草青
十字街前人潮涌,市井叫賣傳四鄰。
布政分司設(shè)建置,縣衙判案斷公明。
文廟尊孔敬仙達,柏抱梧桐蔭后生。
關(guān)帝廟前拜關(guān)公,忠義氣節(jié)千古名。
城隍廟里燒頭香,祈禱神靈護百姓。
亭臺樓閣橋榭山,王瓊府里享清靜。
魁星樓上點狀元,棟梁英才喜赴京。
東隅一湖清涼水,憑欄醉聞金牛聲。
明清古建靠大師,非遺物質(zhì)作精工。
走進古城憶歷史,感受人文續(xù)傳承。
自然古樸民俗事,體驗特色宅院風。
青磚片瓦木梁柱,精雕細琢殊世驚。
走馬觀花匆匆過,笑迎八方來賓朋。
暮色蒼茫望古城,樓臺煙雨夕陽中。
那些年,太原古縣城里的人間煙火氣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太原古縣城印象
太原古縣城,浴火重生鳳凰城
明太原縣城,你將承載怎樣的期許?
明太原縣城如何才能超越平遙古城?
明太原縣城的前世今生
明太原縣城與晉陽古城的人文淵源
晉源古城營,阿育王、九龍圣母、耶穌基督的共存與共榮
晉陽、并州、龍城、迎澤……太原這些名稱的由來和含義你都知道嗎?
夢游晉陽古城國家遺址公園,重回太原隋唐盛世(升級版)
Hash:148965b94f5d0bfaae3272237fe945152417861c
聲明:此文由 水蜜桃觀察煙火事兒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