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交性高清视频全过程,国亚洲日韩国产欧美另类 ,乱女伦一级a片 ,特级婬片a片aaa毛片

西安財政管理干部培訓(xùn)中心明墓發(fā)掘簡報

西安財政管理干部培訓(xùn)中心明墓發(fā)掘簡報

《文博》 2002年06期 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

1997年2月18日至5月18日,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所為配合西安財政管理干部培訓(xùn)中心的基本建設(shè),在西安市雁塔區(qū)長延堡街道辦事處瓦胡同村東清理古墓56座。其中,明代墓葬7座,分別為M2、M3、M21、M 25、M28、M29、M49。除M2,M3之外,其余均為秦藩郃陽王家族成員墓葬,它們座北朝南,東西向排列?,F(xiàn)將這次發(fā)掘情況簡報如下:

M2

(一) 形制與結(jié)構(gòu)

M2是一座三人合葬土洞墓,由墓道、墓室兩部分構(gòu)成。方向180。。已被盜擾(圖一)。

墓道位于墓室南端偏東處,平面呈梯形,豎井式,自上而下有收分。底部為斜坡狀,東側(cè)有一生土二層臺。距墓門0.74米處,二層臺西側(cè)豎立一方青石墓志。開口長3、寬1.8-2.2,深3.7-4米。坡長2.96,底部平面長2.92、寬0.96-1.25米。二層臺長2.92、寬0.76-0.8、高0.44-0.74米。

墓門位于墓室南端中部二層臺西側(cè),頂部塌陷,寬1.25米。原以土坯封門,已被擾亂。

墓室平面略呈長方形,進(jìn)深2.2、寬2.8-3米。券頂,已塌陷,現(xiàn)高1.35米。室頂東北部有一橢圓形盜洞,長徑0.56、短徑0.36米。

(二) 葬具與葬式

M2三具尸骨東西并列,葬具均為木棺,已朽。從朽痕看,均為檸卯結(jié)構(gòu),均長2、南端寬0.6、殘留漆皮高0.75米,其余部分略有差異。中棺北端寬0.7、東西棺北端均寬0.75米;東西棺棺板厚0.08、中棺棺板厚0.1米。

三具尸骨保存完好,頭向均朝北,仰身直肢。經(jīng)初步鑒定,中棺所葬為男性,即墓志蓋上所記的“柳莊孟先生”。其余均女性,其中至少有一位即墓志蓋上所記的“楊氏”。

(三)隨葬品

M2由于被盜擾,出土隨葬品較少,主要有錢幣、戒指、墓志。分述如下:

錢幣4枚。有“開元通寶”、“熙寧重寶”、“弘治通寶”。

開元通寶:2枚。皆光背,元字首劃較短,次劃左挑。錢文清晰,制作精美。標(biāo)本M2:1,徑2.3,郭寬0.15,穿徑0.8厘米(圖二:1)。

熙寧重寶:1枚。標(biāo)本M2:2,光背,錢文楷體,旋讀。徑3.1,郭寬0.4,穿徑0.85厘米(圖二:2)。

弘治通寶:1枚。標(biāo)本M2:3,光背,錢文楷體,對讀。徑2.5,郭寬0.3,穿徑0.7厘米(圖二:3)。

戒指2件。其中1件殘。皆銀質(zhì),形制大小相同。指環(huán)為不規(guī)則圓形,上端有一圓形凹槽,內(nèi)嵌半球形綠色玉石。標(biāo)本M2:4,長2.55,寬2厘米(圖三:5)。

墓志1方。青石質(zhì)。正面光滑無紋飾,四側(cè)有斜向鑿紋。正面篆書“有明柳莊孟先生楊氏合葬墓”3行12字。長64,寬60,厚10厘米。

M3

(一)形制與結(jié)構(gòu)

M3是一座二人合葬土洞墓,由墓道、墓室兩部分組成。方向195。。已被盜擾(圖四)。

墓道位于墓室南端,豎井式,北、東、西三壁豎直而下,南壁上部豎直、下部略向外凸,形成一深0.2、高0.92、寬1.2米的壁龕。南東、西三壁各開挖半圓形腳窩6個,均深0.1、高0.15、寬0.2米。東、西二壁腳窩互相對稱,距南壁0.4米。南壁腳窩位于正中,且與東西二壁腳窩處于同一水平面上。墓道平面呈梯形,底部為斜坡狀,近墓門處呈水平狀,長約0.4米。開口長3.2、寬1.2-1.85、深4-4.8,坡長2.96米。在墓道西北角有一圓形盜洞,直徑0.6米。

墓門為券頂,已塌陷,現(xiàn)高2.1、寬1.84米。土坯封門,現(xiàn)存三層,每層10塊,高1.48、寬1.84米。在墓門中部,有兩個間距0.44米的凹槽,其內(nèi)原各嵌一直徑0.08米的木棍,現(xiàn)已朽。東側(cè)長1.2,西側(cè)長1.4米,初步推測其用途是為了滑行棺具。

墓室平面呈梯形,券頂,進(jìn)深2.8、寬2.4-3.05、高2.1米。中部有一南北向隔墻,將墓室分為東、西二室。隔墻以二層土坯平砌而成,寬0.28、高0.24、長2.8米。東室寬0.96-1.16、西室寬1.16-1.61米。墓室北壁有一方形小龕,寬0.36、高0.48、深0.12米,距墓底0.76、東壁1米。龕內(nèi)嵌買地券磚一方。

(二) 葬具與葬式

M3二具尸骨所用葬具均為木棺,已朽,殘存生銹的鐵館飾。從木棺朽痕看,東室棺長2.25、寬0.65-0.8,西室棺長2.2、寬0.9-1.3米,棺內(nèi)均鋪草木灰。

尸骨保存較差,但仍可看出為仰身直肢。

(三) 隨葬品

M3雖經(jīng)盜擾,仍出土一些隨葬品,主要有錢幣,瓷罐、金幣、買地券磚等?,F(xiàn)將其分述如下:

錢幣46枚。有“開元通寶”、“乾元重寶”、“太平通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天圣元寶”、“景祐元寶”、“皇宋通寶”、“嘉祐元寶”、“嘉祐通寶”、“治平元寶”、“熙寧元寶”、“元豐通寶”、“元祐通寶”、“紹圣元寶”、“元符通寶”、“圣宋元寶”、“政和通寶”、“洪武通寶”。

開元通寶:6枚。皆光背,元字首劃較短,次劃左挑。錢文清晰,制作精美。標(biāo)本M3:l,徑2.4,郭寬0.1,穿徑0.8厘米(圖二:4)

乾元重寶:1枚。背有一月紋。錢文楷體,元字首劃較長,次劃左挑,對讀。標(biāo)本網(wǎng)3:2,徑2.5,郭寬0.12,穿徑0.9厘米(圖二:5)。

太平通寶:1枚。光背,錢文楷體,對讀。標(biāo)本M3:3,徑2.5,郭寬0.3,穿徑0.65厘米(圖二:6)。

咸平元寶:1枚。光背,錢文楷體,旋讀。標(biāo)本M3:4,徑2.5,郭寬0.3,穿徑0.7厘米(圖二:7)。

景德元寶:1枚。光背,錢文楷體,旋讀。標(biāo)本M3:5,徑2.4,郭寬0.2,穿徑0.64厘米(圖二⑻。

祥符元寶:3枚。皆光背,錢文楷體,旋讀。標(biāo)本M3:6,徑2.55,郭寬0.32,穿徑0.7厘米。

天圣元寶:1枚。光背,錢文篆體,旋讀。標(biāo)本M3:7,徑2.4,郭寬0.2,穿徑0.8厘米(圖二:9)。

景祐元寶:1枚。光背,錢文楷體,旋讀。標(biāo)本M3:8,徑2.5,郭寬0.21,穿徑0.65厘米(圖二:10)。

皇宋通寶:1枚。光背,菱花形穿。錢文篆體,對讀。標(biāo)本M3:9,徑2.4,郭寬0.2,穿徑0.8厘米(圖二:11)。

嘉祐元寶:1枚。光背,錢文篆體,旋讀。標(biāo)本M3:10,徑2.4,郭寬0.2,穿徑0.75厘米。

嘉祐通寶:2枚。光背,錢文篆體,對讀。標(biāo)本M3:ll,徑2.5,郭寬0.3,穿徑0.8厘米(圖二:12)。

治平元寶:2枚。光背,錢文楷體,旋讀。標(biāo)本M3:12,徑2.3,郭寬0.15,穿徑0.8厘米。

熙寧元寶:5枚。皆光背,錢文楷、篆兩體,旋讀。穿有方、圓之分。標(biāo)本M3:13,徑2.3,郭寬02,穿徑0.75厘米(圖二:13)。標(biāo)本M3:14,徑2.4,郭寬0.3,穿徑0.8厘米。

元豐通寶:11枚。皆光背,錢文行、篆兩體,旋讀。標(biāo)本M3:16,徑2.4,郭寬0.2,穿徑0.7厘米。標(biāo)本M3:17,徑2.3郭寬0.25,穿徑0.7厘米(圖二:14)。

元祐通寶:1枚。光背,錢文篆體,旋讀。標(biāo)本M3:18,徑2.4,郭寬0.2,穿徑0.8厘米(圖二:⑸。

紹圣元寶:3枚。皆光背,錢文行、篆兩體,旋讀。標(biāo)本M3:19,徑2.3,郭寬0.2,穿徑0.7厘米。標(biāo)本並:20,徑2.4,郭寬0.3,穿徑0.7厘米(圖二:16)。

元符通寶:2枚。皆光背,錢文篆體,旋讀。標(biāo)本M3:21,徑2.3,郭寬0.3,穿徑0.7厘米。

圣宋元寶:1枚。光背,錢文篆體,旋讀。標(biāo)本M3:22,徑2.4,郭寬0.3,穿徑0.75厘米(圖二:17)。

政和通寶:1枚。光背,錢文篆體,對讀。標(biāo)本M3:23,徑2.4,郭寬0.1,穿徑0.7厘米(圖二:⑻。

洪武通寶:1枚。背“三錢”,錢文楷體,對讀。標(biāo)本M3:24,徑3.3,郭寬0.21,穿徑1.1厘米(圖二:19)。

瓷罐1件。直口,圓唇,矮頸,鼓腹,圈足。肩部附花瓣形雙耳。通體施青黑色釉。標(biāo)本M3:25,口徑12.8,通高14.2厘米。

金幣1枚。圓形方孔,質(zhì)地較薄,無錢文。出土于死者口中,當(dāng)為含。標(biāo)本M3:26,徑2.1,厚0.06厘米(圖三:4)。

買地券磚1方。原為墨書,已漫海不清,且大部分脫落。標(biāo)本M3:27,長48,寬36,厚10厘米。

M21

(一)形制與結(jié)構(gòu)

M21是明秦藩郃陽安僖王與妃劉氏的合葬墓,為長斜坡墓道雙室磚墓,由墓道、甬道、前室、后室組成。方向180。。已被盜擾(圖五)。

墓道位于甬道南端,長斜坡狀,距甬道2米始為水平狀。平面為長方形,東、西兩壁豎直而下。開口長13.5、寬1.9、深7.5,坡長12.56米。

甬道為土洞,券頂。頂長1.8、底長2.1、寬1.7、高2.84,起券處高2米。在甬道填土距底部2.4、距前室墓門0.3米處豎立二合壙志。

墓室以磚砌筑于土壙之中。土壙平面呈長方形,四壁豎直而下,長7.28、寬4.6、深4. 8米。墓室頂部為縱向券頂,三層,為一丁一順一側(cè)磚,磚縫勾白灰。

前室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2.1、寬3.32、高2.9,起券處高1.2米。順磚錯縫鋪地,已遭破壞,僅西北角殘存。前室基門券頂,六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順一丁,進(jìn)深0.48、寬1.48、高1.62,起券處高1米。門檻土質(zhì),長1.48、寬0.32、高0.1米。封門兩重,第一重為木板,殘存三塊,上端已部分腐朽,鑲嵌于深0.12、寬0.32米的基槽中。東側(cè)寬0.4,中、西側(cè)寬0.5,均厚0.1米。第二重為石條,保存完好,自上而下橫置,共四塊。石條均厚0.1米,上端一塊長1.5、寬0.4米,下端三塊長1.7、寬0.4米。

后室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3.84、寬3.32、高 2.9,起券處高1.2米。順磚錯縫鋪地,已遭破壞,僅西南角殘存。東、西、北三壁各筑一壁龕,構(gòu)筑方法相同,均磚券頂,二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順一丁,兩壁及龕口底部為順磚錯縫砌筑,底與后壁為生土。北龕距后室南壁1.6、距墓底0.69米,進(jìn)深0.8、寬0.96、高0.9米;東、西兩龕大小相同,且呈對稱狀,均距后室北壁 0.32、距墓底 0.26米,進(jìn)深0. 46、寬0.64、高0.58米。后室墓門券頂,二層,自上而下為一順一丁,進(jìn)深0.16、寬2.2、高1.76,起券處高1.22米。(二)葬具與葬式

M21后室東北部以磚砌筑一長方形棺床,東、北兩側(cè)均靠墓壁。棺床五層,上下四層均順砌,中間一層側(cè)立。長2.53、寬1.79、高0.43米。上置一槨一棺,槨已遭破壞,殘存二塊,均寬0.23、厚0.2米。棺保存較好,榫卯結(jié)構(gòu),兩側(cè)稍弧,蓋似覆瓦,長2、口寬0. 48-0.68、底寬0.6-0.8、高0.56-0.74米。

棺外糅朱漆,描金圖案,前擋、西壁飾龍紋,后擋飾一束折枝花,東壁漆皮已脫落,紋飾不清。骨架無存,葬式不明。從棺槨與“大明郃陽安僖王壙志”相對來看,初步斷定該棺槨的主人是明郃陽安僖王朱秉檄。

磚棺床酉側(cè)置一木質(zhì)棺床,平面呈長方形,斷面為梯形,長2.56、上寬1.02、下寬1.14、高0.2米。棺床二層,下層已朽,殘留厚0.1米;上層由10塊木板并成,上寬1.02、下寬1.06、厚0.1米。其上置一槨一棺,棺已遭破壞,形制不明。槨殘存底部與東、西兩壁,樺卯結(jié)構(gòu),長2.5米。槨底由10塊木板構(gòu)成,斷面為梯形,上寬1.08、下寬1.12、厚0.1米。東壁殘存4塊木板,已傾斜;西壁殘存1塊木板;厚均0.16米。骨架無存,葬式不明。初步斷定該棺槨的主人為明郃陽安僖王之妃劉氏。

(三)隨葬品

M21由于被盜擾,隨葬品出土不多,計有瓷紅、瓷碗、棺槨飾件、壙志等。分述如下:

瓷缸1件。出土于前室。侈口,圓唇,束頸,腹稍鼓,下部內(nèi)收并飾凹弦紋,平底。通體施黑釉。標(biāo)本口徑46、底徑24、高69.5厘米(圖三:1)。

瓷碗1件。已殘。出土于后室。侈口,圓唇,弧腹,喇叭口形圈足。白釉,外壁施半釉。標(biāo)本M21:2,口徑15,通高6.5厘米(圖三:6)。

銅桃形飾1件。出土于棺內(nèi),標(biāo)本M21:3,^5.8,寬5厘米。

銅長方形飾1件。出土于棺內(nèi)。標(biāo)本網(wǎng)21:4,長6.4,寬2.8厘米。

鐵箍2件。束于壙志上。形制、大小相同,呈長方形。標(biāo)本M21:5,長66、寬30、體寬2厘米。

壙志2合。出土于甬道填土中,青石質(zhì),志石與蓋相合。郃陽安僖王壙志外用二道鐵箍緊束,志石、蓋均長0.62、寬0.56、厚0.15米。志蓋陰刻篆書“大明郃陽安僖王歹志”3行9字。志石、蓋正面四邊雕刻紋飾,內(nèi)容、雕刻技法均相同。四邊內(nèi)外側(cè)陰刻單線方框,其間每邊陰刻一行龍,龍身襯以云紋,四角以變形蓮花紋、云紋等填白。志石、蓋四側(cè)粗糙,有斜向的鑿紋。志石陰刻楷書志文19行,滿行20字,共242字,(附錄一)。據(jù)壙志記載,郃陽安僖王名秉檄,生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正德三年(1508年)十二月十八日準(zhǔn)襲郃陽王,之后8天死去,未能接受正受冊封,王位系追封。正德五年(1510年)葬于咸寧縣韋曲里洪固原祖瑩之傍(今西安市雁塔區(qū)長延堡街道辦事處瓦胡同村東臺地),享年25歲。

郃陽安僖王妃劉氏壙志志石、蓋均長0.75、寬0.75、厚0.2米。志蓋陰刻篆書“大明秦藩郃陽安僖王妃劉氏合葬壙志”4行16字。志石、蓋正面四邊雕刻紋飾,內(nèi)容、雕刻技法相同。四邊外側(cè)陰刻雙線方框,內(nèi)側(cè)陰刻單線方框,其間每邊用剔地平面陽刻技法雕刻呈飛翔狀的對鳳,鳳身以云紋襯托,細(xì)部陰線刻。鳳尾一為舒展的羽毛,一為花形,拓片效果宛如剪影。上端對鳳嘴銜一蓮花座長形牌飾,其上陰刻楷書“欽賜”二字。四角以變形蓮花紋、云紋等填白。志石、蓋四側(cè)平滑,線刻紋飾,蓋四側(cè)紋飾漫濾,志石四側(cè)各飾折枝花二束,其中前、左側(cè)于折枝花間各飾一獸紋。志石陰刻楷書志文17行,滿行20字,共211字,(附錄二)。據(jù)壙志記載,劉氏生于弘治戊申(1488年),正德甲戌(1514年)冊封為郃陽王妃,卒于嘉靖己亥(1539年),享年52歲。嘉靖癸卯(1543年)埋葬。

M25

M25是座墓主人不明的郃陽王家族某成員墓,早年被盜,后作為村里的貯藏室,平整土地時又被墊平,使其遭到極大破壞。現(xiàn)僅就殘余部分簡述如下:

M25為長斜坡墓道磚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構(gòu)成,方向180度。

墓道位于甬道南端,長斜坡狀,開口平面呈長方形,兩壁豎直而下。殘長11、寬2、最深7.2米。

甬道磚筑,券頂,生土地面。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1.8、寬2、高1.8米。甬道前端以石條封門,僅剩一塊,長1.8、寬0.6、厚0.16米。

整個墓室以磚砌筑于土壙之中。土壙開口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南三壁豎直而下,北壁下部有一長12.2、寬0.8、髙3米的生土二層臺。長12.2、寬6.6、深4.2-7.2米。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券頂,進(jìn)深11.2、寬4.14、高3.08米。據(jù)村民講,墓室分為前、后室,后室東、西、北三壁各筑壁龕,大小、形制不明。墓門磚筑券頂,安裝石門二扇,門扇均高1.8、寬1、厚0.08米。門扇之間有0.4米的距離。據(jù)墓葬形制推測,M25為某代郃陽王或妃子的墓葬。

M28

(一)形制與結(jié)構(gòu)

M28是明秦藩郃陽惠恭王夫人雍氏之墓,為長斜坡墓道單室磚墓。由墓道、甬道、墓室構(gòu)成。方向183。。己被盜擾(圖六)。

墓道位于甬道南端,長斜坡狀,平面呈梯形,東、西、北三壁豎直而下。開口長20.12、寬1.32-1.8、最深7.9,坡長21.04米。距墓道北壁0.72、深2.68米的墓道填土中豎立壙志一合。在墓道西北部有一直徑0.73米的圓形盜洞,打破墓道西壁。

甬道為土洞,券頂。平面呈梯形,進(jìn)深1.14、寬1.36-1.48、高2.2米。

墓室以磚砌筑于土壙之中。土妨開口平面呈梯形,四壁豎直而下,長5.6、寬3.2-3.38、深6.3米。墓室平面呈長方形,券頂,二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丁一側(cè)磚,成縱向券洞。進(jìn)深3.76、寬2.1-2.18、高2.14,起券處高0.92米。墓室前部以順磚錯縫鋪地。墓門磚筑、券頂,四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順一丁。進(jìn)深0.3、寬1.16、高1.66,起券處高1.2米。封門一重,為三塊豎立的石板,高均1.67米,厚均0.1米,兩側(cè)寬0.38米,中間寬0.4米。

墓室東、西、北三壁各筑一壁龕,構(gòu)筑方法相同,均磚券頂,二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順一丁。三壁均及龕口底部為順磚錯縫砌筑,底部為生土。東、西壁龕相互對稱,大小、形制相同,均距墓室南壁0.64、距墓底0.12米,進(jìn)深0.44、寬0.62、高0.68米。北壁龕與墓室東、西壁等距,均0.68米,距墓底0.4米,進(jìn)深0.84、寬0.82、高0.88米。在北壁龕頂部有一直徑約0.72米的圓形盜洞。

(二)葬具與葬式

M28墓室后部署一棺床,須彌座式,距墓室南壁1.42米,與墓室東、西壁等距。北端緊靠墓室北壁,上面及東、西、南三側(cè)為磚筑,中心以土填實(shí)。平面呈梯形,長 2.34、寬1. 46-1.52、高0.4米。其上置一槨一棺,均被盜墓者揭開,經(jīng)復(fù)原后基本完好,均榔卯結(jié)構(gòu)。梓平面呈梯形,長2.28、寬0.88-1.04、高0.82-0.9米。棺蓋似覆瓦,兩側(cè)弧形,長2.08、寬0.56-0.76、高0.56-0.72米。骨架已散亂,置于棺外,葬式不明。

(三)隨葬品

M28由于被盜擾,隨葬品較少,主要有瓷缸、錢幣、壙志等。分述如下;

瓷缸 1件。出土于墓室前端。標(biāo)本M28∶1,侈口,圓唇,束頸,腹稍鼓,下部內(nèi)收并飾凹弦紋,平底,通體施黑釉??趶?46、底徑20.5、高68厘米。

鐵箍 2件。束于壙志上。形制、大小相同,呈長方形。標(biāo)本 M28∶2,長 59、寬24、體寬2厘米。

錢幣 7枚。出土于墓室近墓門處。計有"太平通寶"、"至道元寶"、"景德元寶"、"祥符元寶"、"元豐通寶"、"元祐通寶"。

太平通寶∶1枚。光背,錢文楷體,對讀。標(biāo)本M28;3,徑2.3,郭寬0.2,穿徑0.7厘米(圖七∶1)

至道元寶∶1枚。光背,錢文草體,旋讀。標(biāo)本M28∶4.徑2.4.郭寬0.3.穿徑0.7厘米(圖七∶2)。

景德元寶∶1枚。光背,錢文楷體,旋讀。標(biāo)本M28∶5,徑2.3,郭寬0.2,穿徑0.65厘米(圖七∶3)。

祥符元寶∶2枚。皆光背,錢文楷體,旋讀。標(biāo)本M28∶6,徑2.3,郭寬0.2,穿徑0.7 厘米(圖七∶4)。

元豐通寶∶1枚。光背,錢文行書,旋讀。標(biāo)本M28∶7,徑2.5,郭寬0.3,穿徑0.8厘米(圖七∶5)。

元祐通寶∶1枚。光背,錢文篆體,旋讀。標(biāo)本M28:8,徑2.3,郭寬0.2,穿徑0.75厘米(圖七:6)。

壙志1合。出土于墓道填土中。青石質(zhì),志石與蓋相合,以二道鐵箍緊束。志石、蓋均方形,邊長0.53、厚0.12米。志蓋陰刻篆書,'大明郃陽惠恭王夫人雍氏志”4行12字。志石、蓋正面四邊雕刻紋飾,內(nèi)容、雕刻技法相同。四邊內(nèi)外側(cè)陰刻單線方框,其間每邊線雕飛鳳一只,鳳身以云紋襯托。鳳尾二為花形,二為舒展的羽毛。四角以變形蓮花紋、云紋等填白。四側(cè)有斜直的鑿紋。志石陰刻楷書志文17行,滿行20字,共253字(見附錄三)。據(jù)壙志記載,雍氏生于宣德壬子(1432年),景泰二年(1451年)選配郃陽惠恭王,卒于正德四年(1509年),享年78歲。正德五年(1510年)葬于咸寧縣洪固原。

M29

(一)形制與結(jié)構(gòu)

M29是明秦藩郃陽惠恭王妃錢氏之墓,為長斜坡墓道磚室墓。由墓道、前庭、前室、甬道、后室構(gòu)成。方向175。。已被盜擾(圖八)。

墓道位于前庭南端,長斜坡狀,未完全清理。開口平面呈長方形,殘長2.2、寬2.6、最深6.5米。

前庭以二道院墻為象征,進(jìn)深0.96、寬2 米。地面以順磚錯縫鋪砌。院墻東西相對,形制、高寬相同,均須彌座墻裙,單面坡屋頂。脊部鋪一層順磚,下側(cè)覆蓋二層小筒瓦,坡頂施六道板瓦,前端帶滴水。板瓦下部以順磚砌二層墊檐。墻體外側(cè)包磚,正面中部為生土,其上以白灰粉刷。墻通高 2.04、寬1.88、厚0.16米。

墓室以磚砌筑于土壙之中。土壙平面呈長方形,四壁豎直而下,長10.28、寬5.6、深6.48米。整個墓室磚筑券頂,三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丁一順一側(cè)磚。

前室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2.48、寬2.72、高2.8,起券處高1.4米。順磚錯縫鋪地。第一道墓門磚筑,券頂,十層,自上而下第一至第八層依次為一順一丁,第九至第十層依次為一順一側(cè)磚。門洞進(jìn)深0.48、寬1.6、高1. 68米。山墻磚筑,以一順一側(cè)磚為脊,脊下二層小筒瓦,筒瓦下施板瓦。山墻及門券西部有一盜洞。封門以五塊石板自上而下橫立,兩端鑲嵌于凹槽之內(nèi)。石板中部均已斷裂,大小相同,長2.2、寬0.4、厚0.12米。在封門石板的上部平置一塊長 2.6、寬0.4、厚0.12米的石板,其上豎立壙志一合。

雨道磚筑,券頂,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1.12、寬1.92、高2.8米。順磚錯縫鋪地。

后室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4.96、寬2.72、高2.8,起券處高1.4米。南部以順磚錯縫鋪地,北部棺床兩側(cè)為生土地面。東、西、北三壁各筑一壁龕,均磚券頂。三壁及龕口底部為磚筑,底部為生土。東、西壁龕相互對稱,大小、形制相同,均距后室南壁1.64、距墓底.0.08米,進(jìn)深0.66、寬0.65、高0.68米。北壁龕距后室東壁0.72、距墓底0.24米,進(jìn)深0.97、寬0.98、高1米。第二道墓門磚筑,券頂,二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順一側(cè)磚。門洞進(jìn)深0.28、寬1.6、高1.8米。

(二)葬具與葬式

M29后室北部置一棺床,須彌座式,距后室北壁0.46、距東壁0.64米。棺床四側(cè)磚砌,上鋪石板,中心填土。平面呈長方形,長2.92、寬1.4、高0.4米。其上置一槨一棺,槨已被破壞,棺保存較好。槨經(jīng)過復(fù)原,知其平面呈梯形,長2.62、寬1.16-1.28、高0.8-0.88米。棺蓋似覆瓦,兩側(cè)弧形,外蝶朱漆。長2.4、寬0.52-0.68、高0.64-0.68米。棺槨均為榫卯結(jié)構(gòu)。由于骨架已被擾亂,使葬式不明。

(三)隨葬品

M29的隨葬品雖經(jīng)盜擾,仍出土有瓷缸、木俑、泥俑、銅匙、銅飾、錢幣、壙志等。

瓷缸 1件。出土于后室。標(biāo)本 M29∶1,侈口,圓唇,斜弧腹,平底。缸內(nèi)施黑釉,外壁上部飾白地黑花,下部飾凹弦紋??趶?4,底徑 16,通高62厘米(圖三∶2)。

木俑 2件。出土于前室。上半身已朽。標(biāo)本 M29∶6,殘高11.4厘米。

泥俑 4件。出土于棺內(nèi)。面部為哭喪狀。標(biāo)本M29∶7,通高11.6厘米(圖三∶3)。

銅匙 1件。出土于后室龕內(nèi)。標(biāo)本M29∶4.匙部扁平,柄部前窄后寬扁平狀,柄端帶一圓環(huán)。通長16厘米(圖三∶7)。

銅飾 1件。出土于后室龕內(nèi)。標(biāo)本M29:3,通長5厘米。

錢幣12枚。出土于棺內(nèi)。

太平通寶:2枚。光背,錢文草體,對讀。標(biāo)本M29:8,徑2.3,郭寬0.2,穿徑0.7厘米。

祥符元寶:3枚。光背,錢文楷體,旋讀。標(biāo)本M29:10,徑2.3,郭寬0.2,穿徑0.7厘米。

元豐通寶:4枚。光背,錢文行書,旋讀。標(biāo)本M29:13,徑2.5,郭寬0.3,穿徑0.8厘米。

元祐通寶:1枚。光背,錢文篆體,旋讀。標(biāo)本M29:17,徑2.3,郭寬0.2,穿徑0.7厘米。

洪武通寶:2枚。背月紋,錢文楷書,對讀。標(biāo)本M29:18,徑2.4,郭寬0.2,穿徑0.6厘米。

壙志1合。出土于封門石上部。青石質(zhì),志石與蓋相合,以二道鐵箍緊束。志石、蓋均方形,邊長0.54、厚0.12米。志蓋陰刻楷書”大明宗室郃陽惠恭王夫人壙志”4行17字。志石、蓋正面四邊雕刻紋飾,內(nèi)容、雕刻技法相同。四邊外側(cè)陰刻單線方框,內(nèi)側(cè)陰刻雙線方框。其間每邊線雕飛鳳一對,鳳身以云紋襯托,鳳尾一為花形,一為舒展的羽毛。四角以變形蓮花紋、云紋等填白。四側(cè)有斜向的鑿紋。志石陰刻楷書志文21行,滿行22字,共316字(附錄四,據(jù)壙志記載,錢氏名洲慧,生于宣德五年(1430年),成化十八年(1482年)誥封為郃陽惠恭王大人,卒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享年55歲。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祈葬于郃陽惠恭王之壙。

M49

M49是明秦藩郃陽惠恭王朱公鎮(zhèn)之墓,早年被盜,后又因當(dāng)?shù)匕傩杖⊥?使其暴露于斷崖上,隨葬品一無所存。現(xiàn)僅將墓葬形制簡介如下:

墓道已遭破壞,形制不明。所存甬道、前室、中室、后室均以磚砌筑于土壙之中。方向180°(圖九)。

土壙平面呈長方形,殘存的三壁豎直而下,殘長16.8、寬6.4、深6.52-7.2米。整個墓室磚筑券頂,六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丁一順。室內(nèi)墻壁以磚砌筑,其上以白灰粉刷,生土地面。

甬道券頂,已塌陷,進(jìn)深0.8、寬2、殘高1.7米。外側(cè)原以石條封砌,為第一道墓門,已遭破壞。

前室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 3.04、寬3.8、高4米。券頂中部有一橢圓形盜洞。

中室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2.36、寬3.8、高4米。第二道墓門位于前、中室之間,門洞磚筑券頂,二層,自上而下依次為一丁一順,進(jìn)深0.32、寬2、高2.32米。門洞之后為石構(gòu)門,門額、門框、門扇均石材。門扇形制、大小相同,長2.3、寬1.1、厚0.16米。門軸上端長0.36、下端長0.16、直徑均0.16米。后室平面呈長方形,進(jìn)深5.54、寬3.8、高4米。東、西、北三壁各筑一壁龕。東、西壁龕形制、大小及筑法相同,均距墓底0.4、距北壁1.64米。除壁龕后壁下部為生土外,其余部分均磚筑,券頂,進(jìn)深1、寬0.9、高0. 85米。北壁龕距墓底0.48、距東壁1.08 米。除壁龕后壁為石構(gòu)外,其余部分均磚筑,券頂,進(jìn)深1.28、寬1.52、高1.05米。壁龕上部中央有一直徑0.08米的圓洞。第三道墓門位于中、后室之間,門洞、石門形制、大小及構(gòu)筑方法相同,僅多一長2、寬0.2、高0.34米的石門檻。

后室北部中央置一棺床,距北壁0.8、距東壁06米。棺床呈長方形,四側(cè)包石條,中間以磚砌筑,長2.64、寬2、高0.4米。

據(jù)村民白文利講,他曾目擊過此墓出土的壙志,并將其抄錄。志蓋陰刻篆書"大明宗室部陽惠恭王壙志銘"4行12字。志文陰刻楷書,共424字(見附錄五)?,F(xiàn)將其附錄于后,僅供參考。

結(jié)語

這次發(fā)掘的7座明代墓葬,有5座是明秦藩郃陽王家族成員墓,4座的墓主人身份清楚,包括二位郃陽王和他們的妃或夫人,為研究明代郡王及王妃的墓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主要收獲簡述如下:

1.據(jù)《明史?諸王世系表》記載,郃陽惠恭王是第一代郃陽王,為秦康王庶四子。而壙志上記載為第二子,和史書所記不符,二者可以互為補(bǔ)證,彌補(bǔ)不足。《諸王世系表》對于郃陽王家庭成員的記載非常簡約,這次發(fā)掘出土的4合壙志和抄錄的志文則涉及多名成員,且關(guān)系清楚,對于復(fù)原明秦藩郃陽王家族的世系有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2.明代的郡王墓葬以弘治為界,分為前后兩期①。前期以晉郡王朱濟(jì)頰墓為代表②,為兩門兩室。同屬前期的郃陽惠恭王墓,則為三門三室,為前期郡王墓葬補(bǔ)充了新的形制。后期郡王墓葬資料較少,形制不明,此次發(fā)掘的郃陽安僖王墓,則彌補(bǔ)了這一缺陷。

3.明代郡王妃或夫人的墓葬見諸報道的較少,這次發(fā)掘的郃陽惠恭王夫人錢氏、雍氏的墓葬,形制不同,且恰好以弘治為界分屬成化和正德時期。說明郡王妃或夫人的墓葬形制似乎也可以分為前后兩期,分界線在弘治年間。當(dāng)然,這還需進(jìn)一步的考古發(fā)掘結(jié)果來證明,也得排除墓主人生前地位高低不同所造成的差異這一可能性。

4.據(jù)《大明一統(tǒng)志》記載,郃陽惠恭王墓位于咸寧縣韋曲里鴻(洪)固鄉(xiāng),此次發(fā)掘證實(shí)了這一點(diǎn)。這對于進(jìn)一步研究明秦王家族成員墓地的分布情況,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壙志志文的內(nèi)容對研究明代的喪葬習(xí)俗、地名的變遷、鄉(xiāng)里制度諸方面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總之,此次在西安財政干部管理培訓(xùn)中心發(fā)掘的明代墓葬,規(guī)模較大,墓主人身份基本清楚,對明代考古與歷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義。

發(fā)掘、資料整理及執(zhí)筆:西安市文物保護(hù)考古所張全民、孫武、楊軍凱,西北大學(xué)文博學(xué)院冉萬里

攝影:王磊

附錄一

大明郃陽安僖王壙志文

王諱秉檄,郃陽悼安王之嫡長子也。母,妃馮氏。成化二十年八月二十三日生,弘治七年六月二十二日授封輔國將軍。正德三年十二月十八日準(zhǔn)襲郃陽王,夫人劉氏進(jìn)封為妃。方將遣使勅節(jié)授冊,以疾薨于正德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享年二十有五。上聞訃,朝追謚。冊印,封為郃陽王。遣陜西承宣布政使司參政倪諭祭祀。

欽賜銘旌,謚曰安僖,特為命有司致葬如制。太皇太后、太后及在京文武官皆致祭焉。以正德五年七月十九日葬于咸寧縣韋曲里洪固鄉(xiāng)祖瑩之傍。王嫡生二女,奏請,尚幼,未授封。嗚呼!王以宗室之親,享有榮貴,夫何一疾,遂至不起,豈非命耶?爰述其栗,納諸幽壙,用垂不朽云。

附錄二

大明秦藩郃陽安僖王妃劉氏壙志

妃劉氏,咸寧東城兵馬副指揮瓚之女,生弘治戊申三月十三日,正德甲戍(戌)七月十五日冊封郃陽王妃。王早薨。嘉靖己亥九月初七日,妃薨,得壽五十有二。卜吉,癸卯十二月二十七日奉祀惟熠啟王壙,與妃合垂(葬)焉。皇上賜祭,命有司營塑(葬)如制。中宮、東宮皆致祭焉。妃生一女,封霑益縣主,選配儀賓辛大賓。惟燿取(娶)趙氏,封淑人,早逝,生一子曰懷境。繼仲氏,封內(nèi)助,生子一女二,俱幼。嗚呼!妃以名家淑懿柔婉,上配親藩,早膺封命,正宜榮享,胡遽淪亡。爰受寵恩,永昭韋曲,夫何憾焉!用述其柴,納之幽瞑(冥),垂不朽云。

附錄三

大明郃陽惠恭(恭)王夫人雍氏壙志

夫人,西安府咸寧縣鈕家鐮之長女,生宣德壬子七月十九日,有淑德。景泰二年惠恭(恭)王以禮選配,生子二,長曰誠汾,次曰誠陰,俱封鎮(zhèn)國將軍。長娶夫人曾氏,嫡生長孫女,封商河郡君,配儀賓高廷弼,卒。嫡生孫男秉橘,欽命承奉宗祀,娶夫人王氏,生曾男一,幼未封。次誠洽,冊封悼安王,妃馮氏。嫡生孫男秉檄,封輔國將軍,卒,上命追封安僖王。妃劉氏,嫡生孫女二,尚幼。夫人正德四年十月初一日卒于正寢,享年七十八歲。卜今年七月十九日柑奎(葬)咸寧縣洪固惠泰(恭)之原。嗚呼!

夫人生以賢淑,蚤(早)待親藩。夫尊子貴,茂膺祖聘,宜享貴榮,而不克遐壽,豈非命耶?愛述其栗,納諸幽壙云。

正德五年七月吉(吉)日孝孫秉橘上石

附錄四

大明宗室郃陽惠恭王夫人錢氏壙志

夫人錢氏,諱洲慧,世為咸寧著姓。曾祖宗隆,祖允恭,父廣,俱有隱德。母劉氏。夫人生而聰敏夙成,自幼知孝敬。姆教《女試》諸書,即悉其意,于女紅尤極精巧,父母最鐘愛焉。及笄,秦康王聞其賢,請于朝,選為郃陽惠恭王媵夫人,既入宮闈,翼翼惟謹(jǐn),得上下權(quán)(歡)心。閨儀整肅,婦德用光。生子一,欽承上命,冊封為郃陽王。成化十八年三月二十二日誥封為郃陽惠恭王夫人。方期享有壽兮,內(nèi)理家邦,夫何于成化二十年正月戍(戌)時,以疾終于正寢。訃聞,皇上輟朝素服,命翰林院撰文,遣秦府承奉正侯價賜祭。所司督工開壙及喪儀、銘旌、冥(冥)器,營塑(葬)如制。夫人生于宣德五年十一月十七日申時,享年五十有五。

以終之明年八月十二日附(柑座(葬)于勅修惠恭王之壙。嗚呼!夫人久事宮闈,駕生王嗣,光被恩封,生榮死哀,夫何憾!爰述其栗,用志不朽云。

大明成化二十一年八月十二日志

附錄五

大明秦府郃陽惠恭王壙志銘

王諱公鎮(zhèn),太祖高皇帝之玄孫,秦愍王之曾孫,隱王之孫,康王之子,行二。嫡母,婦陳氏。母,夫人潘氏。王生于宣德七年八月十五曰,既長,上命平江伯陳豫、給事中王弼持節(jié)冊封為郃陽王,適正統(tǒng)七年九月十三日也。王天性明睿,淳厚謙沖,樂善親賢,恪遵祖訓(xùn),事君上維忠,事王孝母妃、母夫人,維考處昆弟極友愛,課諸子以詩書,雖盛暑祁寒也。不少替王口口群下,恩威并著,內(nèi)外肅然,時古之東平河間方士也。正宜享有壽考,藩屏國家,□□竟成化七年十一月十二日以疾薨于正寢,享年四十。

陰陽人李聰擇期安葬,于陜西布政司成造冥(冥)器如制。妃劉氏,南城兵馬副指揮英之女,先四年薨。繼宋氏,咸寧處士綸之女。子七人,俱封為鎮(zhèn)國將軍,長曰誠泓,夫人錢氏出也;次曰誠汾、誠浚,夫人雍氏出也。曰誠激、誠漪、誠濠、誠深,夫人許氏出也。茲以王長口之明年七月二日合葬于咸寧縣韋曲里洪固鄉(xiāng)之原,坐子向午。

勅修先妃之壙,遵定制也。嗚呼!王生長宗室,為國藩屏,茂膺封爵,貴富無隆,生順?biāo)腊?,夫?fù)何憾!于是述其梗菜,納諸幽壙,用垂不朽云。銘曰猗賢王派行:

天潢錫封,郃陽德音,孔彰洪固之鄉(xiāng)。以永其藏,勒茲銘章,垂?fàn)d無韁。

成化八年七月初二日。

Hash:8c0faf8ef53aeb641455b141c4e01cbbd4c5b6ae

聲明:此文由 考古快遞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