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帝南遷,居然能在汕尾找到這么多遺跡!
話說宋元交替之際,宋帝昰、宋帝昺兩個小皇帝在大臣陸秀夫等人護送下一路南遷,進入海陸豐(今汕尾)地界時,留下了許多民間傳說,以及大膽山、御宴潭、五坡嶺、壯帝居等名勝古跡,其中尤以五坡嶺最為著名,因為它是彪炳史冊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執(zhí)之處。宋帝南遷固然是一次敗逃之旅,也是一次民族精神大放異彩的文化之旅。下文略談宋帝南遷在汕尾留下的傳說與古跡。大膽山
待渡山。圖/陸豐站 待渡山又名大膽山。相傳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宋都臨安失陷,元軍追迫,宋端宗趙昰及其弟衛(wèi)王趙昺(后也稱帝)在陸秀夫、張世杰、大臣等護衛(wèi)下,從福州沿海逃至甲子,駐扎此山,意欲東進與文天祥會師,以圖東山再起,因此此山得名“待渡山”。甲子豪紳范良臣進食勞軍,皇帝賜封右仆射,漁民鄭復(fù)翁率眾勤王,被封為都統(tǒng)。二帝驚魂稍定,膽量大增,故待渡山又名”大膽山”。 現(xiàn)山上還有“進食亭”的遺跡。為明代萬歷年間參將張萬紀、守備胡文恒駐甲子時興建。進食亭又名帝子亭,為仿木結(jié)構(gòu),面積約20平方米,內(nèi)塑有陸秀夫、范良臣為宋帝進食石像,并刻有“君恩如?!彼膫€字。進食亭下還建有一處“將軍宿”,是為告慰鄭復(fù)翁忠心報國的在天之靈而建的。樓旁立有15米高的標桿,為甲子港的臺風(fēng)警報信號。
待渡山。圖/陸豐站
白沙祠堂 在今陸豐市博美、橋沖一帶,流傳著宋端宗君臣駐蹕橋沖鎮(zhèn)白沙村的傳說。白沙村為獨姓村,村民都姓沈。據(jù)說白沙村二世祖下葬時,陰陽先生問沈氏后人:“這是個美穴地,以后兒孫能見到皇帝。你們想一人一人見到皇帝,還是全家見到皇帝?”眾人想都不想,說:“當然要全家見到皇帝?!?果然若干年后,宋端宗君臣經(jīng)過白沙村,當其時村里第四代人剛剛出世,全村老幼都出來見駕,果然都見到了皇帝。有識者說:“陰陽先生留啞謎讓人猜。可惜白沙無人猜得出。試想,假如一人一人見皇帝,那不是考上狀元進士才得皇帝召見嗎?全家人見皇帝,見了也見了。白白浪費了一個好地?!?傳說宋帝昺駐蹕白沙鄉(xiāng)之前,有一天,老永豐班的戲爹來鄉(xiāng)里找老大(主事人,相當于現(xiàn)代的村長。)質(zhì)問:“為什么不派人到青螺港接戲囊?”總理與老大都甚愕然,問道:“誰請你們的戲?”為了證明鄉(xiāng)里確實有人請戲,戲爹繪聲繪色說有三個人模樣如何如何,提著一把韭菜 ,自稱是代表白沙鄉(xiāng)來請戲……有一位總理忽然拍著大腿道:“莫非是三中爺去請戲?”于是,大家一齊來到村頭奉祀三中爺?shù)?a href='/jingdian/29883' target=_blank>三山國王廟,進去一看,不覺驚叫:“真的是三中爺顯身?!痹瓉砣袪?a href='/techan/32888' target=_blank>塑像和戲爹所述的形象一模一樣,而且手中真的有一把韭菜……總理只好立即派人去青螺港接戲囊。宋帝昺來后,白沙老大和總理才恍然大悟,原來三中爺請戲,是給皇帝請的。
白沙祠堂。圖/百科圖片
宋溪 后宋帝君臣選擇三江通達、水陸便捷的麗江浦作為抗元大本營。景炎二年(1277年)元月,宋師在當?shù)卮迕竦闹更c下發(fā)現(xiàn)黃江下游的東西溪相距最近處不及四里,而且這片平原地帶本是高螺灣聯(lián)接長沙灣的古海淺域,沙土松軟,易于挖掘(今測得這一帶的海拔低于10米)。 遂拔大部兵士駐于今之可塘鎮(zhèn)埔隴村一帶,邊整訓(xùn)邊開鑿,留下許多宋跡:宋師開挖的溪槽筆直無曲,在今新溝至港口,寬60米,深5米,長1500米,后人稱“宋溪”;昔日宋師屯兵勞作及休整的溪畔后來建了村落,稱“宋溪頭村”;村西的圓形小山,相傳宋端宗與弟曾在上面宿營,稱“宋王山”;村北通往內(nèi)地的山嶺,宋軍為便于行走及運輸而伐土為階近500米,稱“宋師嶺”;村子周邊山坡上留下當時宋師病亡的軍士墳?zāi)箮资沃拼笮〔灰?,墓身粗糙無碑,但這些極具歷史考古價值的軍墓今已荒毀,現(xiàn)僅剩2座完整,亟需保護。御宴潭 宋端宗君臣在海陸豐留下的勝跡,大多都有確切的地點,唯獨御宴潭眾說紛紜。 據(jù)史志所載:南宋景炎二年初(1277年)南宋大臣陸秀夫、張世杰等護衛(wèi)南宋王室攜幼主宋端宗(趙昰)及其弟(趙昺),率御舟水軍,抗元寡不敵眾,兵敗南逃,出南澳島,從惠來沿海入海豐,經(jīng)高螺灣,開鑿宋溪,移師到麗江浦,(即今聯(lián)安“三江媽”南側(cè),也即“三江口”以南,也稱長沙海口)駐泊休整時,連接宋丞相文天祥收復(fù)贛州、吉州等地的捷報,軍心振奮。宋端宗在麗江浦下流(即今紅草鎮(zhèn)海頭鄉(xiāng)南邊的魚鷹仔盯潭處)的水師大營賜宴與群臣慶賀同歡,后人稱船泊處的魚鷹仔盯潭為御宴潭。 此后,宋丞相文天祥勤王曾率舟師駐泊于麗江浦,有說長達百余日,有說長達三百余日。方飯亭 該亭為紀念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當年方飯五坡嶺時不幸被捕而建,故取名“方飯亭”。 明代正德十年(1515年),為贊頌文天祥的浩然正氣,由邑生吳子昌提請廣東提學(xué)[章樸庵]恩準,令海豐知縣杜表、縣丞陳義、教諭林右、訓(xùn)導(dǎo)萬秉和等協(xié)力同心,于五坡嶺上建立“表忠祠”。不久,惠州守備[陳祥]又建“忠義牌坊”于“表忠祠”之前(祠之南面),又建“方飯亭”于祠之后?;葜葜使翉钠浼亦l(xiāng)廬陵取得文天祥畫像,勒像于石,并于畫像石碑上題刻其《衣帶銘》:“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石亭兩傍嵌刻“熱血腔中只有宋,孤忠?guī)X外更何人”的對聯(lián),傳為明代狀元林大欽所寫。亭前月臺還樹一碑刻:“一飯千秋”四字。(見同治版《海豐縣志》卷下 · 詞瀚) 明、清兩朝曾多次重修此亭。后來,“表忠祠”和“方飯亭”被侵華日軍飛機炸毀?,F(xiàn)存的方飯亭是解放后重修的,但文天祥的畫像碑刻是原有的。
方飯亭。圖/搜狗圖片
壯帝居 “壯帝居“位于海豐縣后鲘門鎮(zhèn)平嶺上(今廣州回海豐鲘門隧道入口左側(cè))。關(guān)于“壯帝居”有不同的傳說: 一說“壯帝居”三字是左丞相陸秀夫引自南朝陳后主詩:“日月光天德,山川壯帝居”。 相傳宋師南轍時路經(jīng)鲘門鎮(zhèn)平嶺,時當傍晚,將士炊飯取水扎營夜宿,遇半夜地震、蟲鳴鳥叫,地動山搖,陸秀夫受命用草鞋蘸泥在大石揮書“壯帝居”三大字,片刻安靜。相傳當晚小青娃囂叫不已,落花生也嘩啪生長,皇帝就捻一草莖放于小青蛙身上,現(xiàn)在這里的小青蛙身上就有一道黃綠色的豎紋,鮮麗奪目?;实圻€叫落花生夜間不要生長,所以落花生夜間合起葉子。 另一說書寫者乃神秘的一直在幕后主持領(lǐng)導(dǎo)二十萬南宋軍民抗元的江萬載及其次子江鉦。當年宋師留下少量兵力據(jù)守麗江浦,主力乘船南撤。相傳水師出發(fā)不久氣象異常,風(fēng)浪驟猛,船隊暫泊鲘門鎮(zhèn)平嶺海邊,諸君臣登岸在巖石下搭篷避風(fēng),當晚發(fā)生地震,山搖地動,蛙聲與咀蚓嘈耳不堪,宋端宗命侍從剪紙戲作枷象,其聲遂止(言雖無稽,而此處蛙與蛆蚓頭上俱帶白箝,且不作聲,亦是一怪事。——見同治版《海豐縣志·古跡》)。蛙聲與咀蚓嘈耳之聲雖止,但地震卻仍然不止,陸秀夫請端宗下旨在巖壁上迅速刻字鎮(zhèn)壓,但南宋二十萬軍民中,文臣武將雖然不少,但卻誰都沒有在巖壁上迅即刻字成型的本領(lǐng)。唯楊太后知江萬載是謝道清交以重托的大臣,必有非常本事,所以分咐由江萬載完成刻字任務(wù),江萬載迅即運劍刻下“壯帝”二字,因年紀大氣力不濟,急忙舉目向其次子江鉦示意,江鉦心領(lǐng)神會,運劍直指石壁,第三字“居”字一揮而就;“壯帝居”三字一出,地震頓時平息,君臣才能安寢。
Hash:db7e4dcaaa69b806d82930e3193eb24350d2d2d3
聲明:此文由 騰途旅游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