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號炮臺位于金井鎮(zhèn)圍頭村,年代為1958年,類別為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1-4號炮臺,是“八·二三”炮戰(zhàn)的重要遺跡,1號炮臺為安業(yè)民作戰(zhàn)炮臺。4座炮臺形制基本相同,炮臺區(qū)平面結(jié)構(gòu)外為喇叭口,內(nèi)有左右出口與坑道相連,與喇叭口對應(yīng)的方向有通道連接指揮所及出口。在炮臺區(qū)附近還配備炮彈室、避難室、隱藏室等設(shè)施。炮,1-4號炮臺,1-4號炮臺簡介,1-4號炮臺-泉州市晉江市1-4號炮臺旅游指南
為了五箱國寶,他在四川的山洞躲了10年,出來家都散了
《炮火下的國寶》是一部令人肅然起敬的佳作遺珠
2020年11月在央視紀錄頻道播出后,
獲得100%好評,有人說自己“邊看邊哭”。
片子講的是抗戰(zhàn)期間,
普通中國人拼死為國護寶的故事。
其中一位山東大漢李義貴原本是黃包車夫,
為了守護五箱古籍文物拋妻棄子,一去千里,
在四川的山洞里躲了十年,
出來家都散了。
制片人劉鴻彥介紹,
片中的國寶大量都是珍稀版本的古籍,
卻在炮火下岌岌可危。
這個時候很多仁人志士挺身而出,
“不要小看這些普通人,
危難關(guān)頭是他們及時站了出來,
拯救了這些寶貝,
也延續(xù)了我們國家的文化命脈”,劉鴻彥說。
一條采訪了《炮火下的國寶》制片人劉鴻彥和總導演杜興,聊起了這段隱秘歷史背后的種種故事。
《炮火下的國寶》,如果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戰(zhàn)火紛飛,兵荒馬亂,書怎么辦?
整部紀錄片中最讓我觸動的就是,守護這些書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默默無聞的圖書館職員,普通的工友,甚至是連名字都不知道的普通群眾。
護送齊魯古籍文物南遷的三個人(從左到右):王獻唐、屈萬里、李義貴
有一個叫李義貴的山東大漢,早年是拉黃包車的。后來變成了山東省圖書館館長王獻唐的一個私人秘書,幫著他打理館務(wù),做一些體力活。
1937年,他奉王獻唐之命,護送上萬件古籍珍本、商周青銅器、名家字畫、秦漢磚瓦等文物離開濟南,轉(zhuǎn)移到后方。
一路遷徙,非常艱辛。求爺爺告奶奶,從山東到武漢,又到宜昌,然后到重慶萬縣,最后終于在樂山才安定下來,走了7000多里路。
但是幸虧遷徙了,轉(zhuǎn)移途中傳來消息,山東圖書館被戰(zhàn)火焚毀,損失圖書二十多萬冊。只有這5箱館藏精華幸運逃過一劫。
山東圖書館南遷的古籍文物之一:敦煌寫經(jīng)
李義貴走的時候,他的老婆孩子都不知道,剛出生的兒子還不到一歲。1937年走的,1950年才回來。
那時候抗戰(zhàn)早就勝利了,新中國都成立了,但沒有人告訴他你應(yīng)該回來。等于從1940年開始,他一個人在四川樂山守著那五箱書,守了整整十年。
當?shù)厝烁嬖V我們,他們老碰見這個人,還以為是北方某個地主家?guī)兔词刎敭a(chǎn)的一個下人,誰都不知道,他其實是在替山東省立圖書館看護國寶。
那個時候他必須偽裝,不能張揚,因為他守著的很多書都是黃金頁,還有一些金石文物,萬一被偷了呢?
他是山東人,不懂四川話,語言不通,又不能吃辣。內(nèi)戰(zhàn)期間,當?shù)匚飪r飛漲,他經(jīng)常跟省里面失去聯(lián)系,只能靠去江邊搬運、清洗泥污、擺地攤來賺生活費。即便是這樣,他也沒有動過變賣藏品的念頭。
李義貴全家合影
1950年回家之后,因為長期杳無音訊,兒子對他幾乎沒有感情,甚至有點埋怨他,對他非常冷漠。
我們?nèi)飞降臅r候,特意去找了他藏身的山洞。去了那個現(xiàn)場,你會覺得有一種特別奇怪的感覺。
寺廟里面還是香火繚繞的,各種各樣誦經(jīng)的聲音,你能感受到,在那樣的時代,一個外鄉(xiāng)人,告別自己的妻子兒女,跑到這個地方來,一米八幾的人,就委身在這么一個黑暗逼仄的山洞里,一呆十年,真是太難了??蔀榱俗o寶,他還是堅持下來了。
一米八的山東大漢李義貴委身十年的山洞
李義貴的外孫女也和我們一起去了當?shù)?,在采訪的時候她就哭了。她哭并不是因為她覺得外祖父有多么了不起,而是她覺得那個山洞太黑了。
她想到外祖父白天在外面干活,晚上回到那個地方連電燈都沒有,一個人過了十幾年,她覺得很心疼。這是她作為一個親人的真實的感動。
很有意思的是,她現(xiàn)在就在山東博物館當講解員。她外祖父當年守護的這批國寶,有一部分現(xiàn)在就在博物館里面,她就負責和來參觀的人講解。她的身份也讓她跟這些國寶,產(chǎn)生了不一樣的聯(lián)系,這也是一種精神的延續(xù)。
1938年存放清華古籍的中央工業(yè)試驗所舊址
兩年間重建了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我們今天為什么還會知道兩千年前孔子、孟子說了什么,就是因為有書。古籍界經(jīng)常會講一個概念叫“孤本”,意思就是如果這本書沒了,書上記載的東西也就永遠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
宋代類書《事物紀原》
清代類書《古今圖書集成》
我們現(xiàn)在還會聽到考古界的新聞,比如從地下挖出了一些竹簡,大家歡呼雀躍,因為竹簡上記載的東西,可能對我們之前的文化歷史有重要的補充和修正。書的價值也是一樣。
從古至今,戰(zhàn)爭對書的毀壞是最大的。離我們最近的就是二戰(zhàn),對于中國人來說,最熟悉的部分就是抗戰(zhàn)。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藏在重慶轟炸中被焚毀,負責護送的館員救出了一部分“焚余書”
戰(zhàn)爭中,敵人最想掠奪和攻擊的目標之一,也是書。1932年,位于上海的東方圖書館——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圖書館——以及隔壁的商務(wù)印書館,就被有針對性地炸毀了。
1938年后,整個江南地區(qū)都失守了,當時盛傳日本人要來杭州文瀾閣搶《四庫全書》。當年,乾隆一共命人手抄了7部《四庫全書》,其中文瀾閣《四庫全書》在太平天國戰(zhàn)爭中遭到嚴重毀壞,后來經(jīng)過浙江文化界三次補抄,基本上恢復(fù)了原貌,也被視為是江南地區(qū)文脈延續(xù)的象征。
文瀾閣《四庫全書》
國家圖書館四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趙城金藏》
還有《趙城金藏》,是1930年代才發(fā)現(xiàn)的一部金代的大藏經(jīng),當時消息轟動世界,也差點落入日本人手中。在抗戰(zhàn)最艱難的時刻,八路軍果斷決定緊急搶救,可以說是虎口拔牙,把它保護下來了,現(xiàn)在是國家圖書館四大鎮(zhèn)館之寶之一。
鄭振鐸說過一句話,“史在他邦,文歸海外,奇恥大辱,百世莫滌?!?/p>
1940年,以他為核心,上海一批文化界名人秘密成立了一個民間組織:文獻保存同志會。
鄭振鐸在1938年為國家搶購的稀世孤本《古今雜劇》
這個組織不計時間、金錢的代價,致力于搜集江南一帶因戰(zhàn)火而流落民間的古籍文獻,兩年間在上海收購了3800多種珍貴古籍,相當于重建了一個國家級圖書館。
大家都知道故宮文物南遷的故事,知道抗戰(zhàn)期間很多學校、政府、兵工廠搬到了重慶和昆明,甚至聽說過南京的一些科研機構(gòu),趕著一群種豬、種雞過三峽。
這些古籍的遷徙路線,其實跟故宮文物、學校、政府機關(guān)和雞鴨鵝是一樣的,甚至有可能在同一條船上。 這些故事,我們都拍下來了。
山東博物館所藏的漢朝官印封泥
國家圖書館所藏的《四庫全書》
國家圖書館所藏的敦煌寫經(jīng)
為了拍這個紀錄片,我們前前后后拜訪過50多家機構(gòu):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還有全國各地的圖書館、博物館、文管所。
我們采訪了上百人。有圖書館、文物以及抗戰(zhàn)史的權(quán)威專家,也有親歷者、知情者以及當事者的后人。
片子里面提到的所有珍貴古籍,我們也盡量找到它們進行實地拍攝,這么大規(guī)模地讓抗戰(zhàn)時期保護的國寶古籍集中亮相,應(yīng)該也是第一次。
史上最大膽的搶救計劃
12年前,我在一本臺灣雜志上看到一篇回憶錄,提到在抗戰(zhàn)期間,中國大陸有200多箱書,都是有史以來最珍貴的收藏,被寄存到美國去避難。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被運到臺灣,至今還在臺北故宮的地庫里。
看完這篇文章我非常震驚,這段歷史很少有人知道。
國立北平圖書館館藏
這批書來自國立北平圖書館,也就是后來的國家圖書館。它的館藏大部分來自內(nèi)閣大庫,其實就是皇家藏書,從宋代開始一直延續(xù)下來的。
此外還有敦煌卷子,還有很多甲骨文,都是當時非常有名望的一些學人——蔡元培、胡適、梁啟超、魯迅等等,齊心協(xié)力征集來的。
1934年左右,全國的圖書館系統(tǒng)就開始著手準備抗戰(zhàn)了。1935年,大家都覺得,萬一和日本人打起來了怎么辦?于是開始北平圖書館館藏的轉(zhuǎn)移工作,優(yōu)中選優(yōu),選了一些最精華的古籍,送到北京和天津幾個英美背景銀行的金庫里面。
1936年,國立北平圖書館全館職員合影
后來形勢緊張了,覺得還是不行,就往南方轉(zhuǎn)移,放到上海法租界里面。結(jié)果1940年以后,發(fā)現(xiàn)法租界也不安全,日本人也在里面橫沖直撞。所以他們就覺得要找一個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來放這批書,最后找到了美國國會圖書館。
當時胡適是中國駐美國大使,他親自拜訪了美國國會圖書館亞洲部主任,希望他們可以幫忙寄存這批書。
北平圖書館所藏《蘭暉堂集》
美國也提出了自己的接收條件,就是允許他們復(fù)制一套膠卷。正好北平圖書館一直希望可以影印書本內(nèi)容,限于技術(shù)和經(jīng)費的原因一直未能實現(xiàn),正好這個契機,最后協(xié)議結(jié)果就是美國人復(fù)制兩套,給我們一套。
“送到哪里”解決了,“怎么送”成了問題。整個太平洋都是日本的天下,美國政府不愿出面,國民政府又有心無力,只能靠私人力量來解決。
我當年看到的那篇回憶錄,說的就是這個故事;回憶錄的作者,就是親手把這批寶貝送出海關(guān)的錢存訓先生。
北平圖書館館員錢存訓和妻子許文錦
當時錢存訓是北平圖書館上海辦事處的一個職員,他的老婆有一個老鄉(xiāng),一個張姓的小伙子,正好在海關(guān)當檢查員。錢存訓就每周趁他上班的那天,偷偷用小獨輪車拉幾箱書,假裝是新書運出去。
螞蟻搬家,用了將近兩個月時間,才把200箱古籍送出海關(guān)。沒想到,剛送上商船沒幾天,太平洋戰(zhàn)爭就爆發(fā)了,商船從此杳無音信。所有人都非常沮喪,覺得自己可能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
美國國會圖書館收取國立北平圖書館善本的收據(jù)
沒想到,兩個月后的一天早上,錢存訓突然在報紙上看到,這批來自中國最珍貴的書安全抵達美國國會圖書館。所有人都震驚了。因為這個船的確被日本人劫掠走了,還幫日本人運了兵,但是為什么那批書沒有被日本人發(fā)現(xiàn),至今沒有人知道。
總而言之,這批書神奇地抵達了大洋彼岸。里面有敦煌卷子,甲骨文、金石碑帖,還有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1965年,這批漂泊海外長達24年的精華古籍善本被運抵中國臺灣。
1985年,錢存訓在臺北和這批書的合影,書箱上寫的“平40”代表的就是1940年國立北平圖書館
國家圖書館張志清副館長曾經(jīng)告訴我,1990年代,他和幾個國圖研究員在臺北親眼看到了這批書,還看到了上面的題簽,就是趙萬里先生寫的(趙萬里是國家圖書館非常重要的一位文獻學家),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
杜甫和陸游,跟著我們一起去逃荒
當時很多古籍在轉(zhuǎn)移時,明明都是無價之寶,卻只有兩三個人護送。
很多參與文獻搶救的人,抗戰(zhàn)勝利之后都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為了圖書館事業(yè)或者學術(shù)界奉獻了一生。
像山東省圖書館編藏部主任屈萬里,護書時還是個20歲出頭的毛頭小伙子,寫日記說好幾次想逃跑,覺得這樣為了幾箱書東躲西藏沒意思,想上前線打游擊。
屈萬里到臺灣之后,一生致力于中國古代經(jīng)典文獻和甲骨文研究工作
后來,他擔任了臺灣中央圖書館館長和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成了一個非常厲害的大學者。
北平圖書館館長袁同禮,因為牽掛被運到美國的國寶,主動申請到美國國會圖書館,成了這批書的監(jiān)護人,直到他過世。
還有一些很普通的人,用非常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抗戰(zhàn)劫難。比如清華大學一個圖書館職員馬文珍,喜歡在運書的時候?qū)懘蛴驮姟?/p>
1935年,清華大學要求,除了教學和研究生論文必需的圖書館設(shè)備以外,即刻開始一周內(nèi)完成秘密裝箱
那個時候清華大學圖書館的書要跟著學校一起轉(zhuǎn)移,朱自清是館長,帶著大家把書裝箱。馬文珍寫了一首《裝箱歌》,描繪了當時的情景:
“這是前輩人智慧的遺產(chǎn),我們應(yīng)當鄭重的保藏,把它們寄到幸福的遙遠,把它們寄到安全的地方,快點裝,慢點裝,又是一箱?!?/p>
到了昆明之后,大家把箱子打開,馬文珍又寫了一首《開箱歌》:“丁丁當,丁丁當,大家一齊來開箱,拿刷子刷刷書面的霉呀,讓陳死的微塵因風揚?!?/p>
戰(zhàn)爭是劫難,但他用一種很戲謔的方式去面對:沒問題,我們把書擦一擦,放到架子上,又可以開展教學研究了。
西南聯(lián)大圖書館
西南聯(lián)大的學者們能做出那么好的研究,與這些書的成功南遷是分不開的。
當年參與運書的一位圖書館館員名叫唐貫方,我們采訪到了他的兒子唐紹明先生。他有一句話特別觸動我。
他說這些書得留著,得護著,“土地可以丟失,文脈不能斷,中國還要復(fù)興,還有人才,需要這些東西?!边@就是當年以唐貫方為代表的一代圖書館員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五箱書物在樂山大轟炸之前被轉(zhuǎn)移到了凌云寺中
山東省圖書館的那批書,運到樂山之后,王獻唐還是覺得不放心,決定要把書從城區(qū)再次轉(zhuǎn)移到郊區(qū)的寺廟里。果然,轉(zhuǎn)移之后沒多久,就發(fā)生了樂山大轟炸。
王獻唐在日記里描述,他站在樂山大佛旁邊,看到城里面火光一片,他第一次目睹這么慘痛的轟炸,一方面深感惋惜,另一方面也很慶幸,幸好自己把書轉(zhuǎn)移走了。
我們在樂山的時候,正好碰見當?shù)丶o念“樂山大轟炸”的周年活動,當時全城警報響起來,那種感覺是非常直接的。我們就可以理解,當年王獻唐對這批書劫后余生的慶幸。
《開箱歌》里面唱, “箱子里放著杜甫和陸游,他們又陪著我們逃一次荒?!逼鋵崱杜诨鹣碌膰鴮殹氛f的就是杜甫和陸游逃荒的故事。
縱觀中國整個歷史,這些古籍善本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逃荒中流傳下來的。我們的文脈也是這樣被繼承下來的。
文瀾閣《四庫全書》書頁
當時的中國很厲害:井然有序,不慌不張
前年,我參加一次會議,碰見臺北故宮的一個年輕的研究員,他負責協(xié)助展覽。我聽他講,每次要展覽一些珍貴古籍,像《周禮》,或者杜甫、陸游的珍貴版本的書,他就負責把哪一頁攤開,讓大家看。他為此非常自豪。
我曾經(jīng)近距離看到過王國維的手稿,他在《人間詞話》里面寫過人生的三重境界,最后一句“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那一頁。
它是立體的,它是物理的,是一個可觸摸,甚至有氣味的東西,這就是書本有魅力的地方。
山東省立圖書館南遷的國寶古籍——宋代贛州州學刻本《文選》
我覺得盡管科技發(fā)展到今天,書還是會有它的作用。它作為中華文明的一個載體,不僅是中國的遺產(chǎn),也是全世界的文化遺產(chǎn)。我們親眼、近距離地看實物,和通過手機讀陸游和杜甫的詩,是完全不一樣的。
拍這個片子,最讓我感慨的,是那些普通的中國人。
我們查閱了大量的檔案記錄,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這樣的描述:“一件不少”。
書是很容易一件變成兩件的,或者丟失,還有很多書本來就是殘本,但是所有這些珍貴古籍,在運送的途中都是“一件不少”。
1942年7月6日的《新華日報》(華北版)報道八路軍成功搶運《趙城金藏》的消息
船靠岸了,村民幫忙把書運到岸上。聽說日本人要來搶書,大家一起把書轉(zhuǎn)移到安全的地方。甚至書掉了河里面去了,周圍的群眾自發(fā)下水打撈。
這真的太難得了,特別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信守然諾,有始有終,普通人身上的這種俠義精神和正義感,絲毫不亞于文化人舍身取義的文化自覺。
清華大學圖書館館員合影,一排左五是唐貫方
唐紹明先生,他講他的父親唐貫方非常樸實,當時就是清華圖書館一個非常普通的館員,護送書先到了宜昌。那時候宜昌有點像敦刻爾克大撤退,北方南方所有的物資、人馬都擠到那里去,為什么擠到那里?因為三峽航運的能力有限,要換到小船上,怎么辦?只能等。
他們在宜昌等了兩個多月。他說他父親就想方設(shè)法保護書,晚上一個人打著手電筒巡守。
山東省教育廳為撥發(fā)李義貴保管費用給王獻唐的信函
管理中英庚款董事會于1940年寄給文獻保存同志會的購書匯款單
當年搶救、轉(zhuǎn)運留下的檔案都非常豐富,也特別細致。每一筆撥款多少錢都有電報留檔,數(shù)字細致到了零頭。
我們現(xiàn)在想起抗戰(zhàn),想起兵荒馬亂,多多少少都會覺得惶恐,甚至恐懼,會覺得那人怎么活?
但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人們還是有秩序的,一方面是當時的很多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還依然存在,很多東西是保持流通的,并不是我們想象的所有東西都崩潰了。
另一方面我覺得很重要,就是人心的秩序。每個人心里面知道他們該干什么,各司其職,內(nèi)心的職責感很強。來了什么事都不慌,我們穩(wěn)住。
這個很重要,我覺得是超越了時空的。
尤其是今年以來,可能大家感受的不確定性會比較多。如果你對這個世界充滿了焦慮,這個片子可能是一個很好的提醒。
每天一條原創(chuàng)短視頻,每天講述一個動人的故事,每天精選人間美物,每天來和我一起過美好的生活。一條(ID:yitiaotv)自述:杜興 撰文:魯雨涵 責編:石鳴
『 要么庸俗,要么悅讀 』
光刻機和氫彈哪個更難搞
湖南為什么不再出猛人?
再讀一遍《西游記》,有點心疼唐僧
理科生眼里的歷史:明朝為什么會覆滅?
書單 | 買書不挑出版社的都是山炮!
13歲名妓為他簪花,70歲作詩自命風流,禪僧擔當你了解多少?
導語:看清擔當?shù)娜松穆窔v程,才能理解擔當?shù)?a href='/wenyi/' target=_blank>文藝創(chuàng)作,自然也包括書法。13歲那年,擔當還未曾出家,那時他叫唐泰,跟著父親赴京,途經(jīng)南京,名妓馬湘蘭想在他發(fā)髻上簪花,他推過了并說:“云鬢惱新霜,不分嬌花放。佯羞采嫩枝,插在兒頭上?!?/p>
馬湘蘭是誰?秦淮八艷之一??!雖為名妓,卻像一株空谷幽蘭,吐芳于世,遺世獨立。她畫的蘭花達到了一畫千金的地步,連魏忠賢這樣的奸臣,得了一副馬湘蘭的蘭花圖,都大喜過望,宴請賓客一起賞析。
馬湘蘭《石蘭竹圖》
這樣的一個女子,凡夫俗子自是入不了眼的,給他簪花,還不是因為少年才???他卻因為人家上了年紀而作此詩。
多年后,擔當變成了老和尚,憶起當年自己說馬湘蘭都長了白頭發(fā),還喜歡顯眼嬌艷顏色的花朵,假裝嬌羞摘新鮮的,只好往小孩頭發(fā)上插的事。對比了現(xiàn)在自己的心態(tài)后,又做了首詩:“春來無日不狂游,笑折名花插滿頭。一自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風流?!?/p>
你能相信么?這樣一個自稱只有天能管,70歲仍然喜歡風流倜儻的和尚,卻一生都活在悔恨之中。
佛門清靜,終未排空擔當之怨擔當名唐泰,字大來,法名普荷,又名通荷,自號“擔當”,意即“能擔當如來家業(yè)”,明萬歷二十一年生于云南晉寧,清康熙十二年坐化于大理感通寺,終年81歲。
唐泰出生于書香人家,自幼聰慧,善文工畫,尤工詩賦,從小就受到儒家嚴格的啟蒙教育。5歲起“師祖堯官,課以古詩歌”,6歲即受祖廷訓,10歲已能詩文。11歲考取秀才第一。13歲補博士弟子員,并隨父親懋德北上應(yīng)選。
董其昌稱其詩為“溫敦典雅,不必赴帝京而有四杰之藻,不必賦前出塞而有少陵之法”。
陳眉公稱其人為“靈心道響”、“當世奇男”。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滿懷抱負的有志之士,在國家危難之際,無奈地選擇了“獨善其身”,其結(jié)果為遠離塵世,結(jié)茅雞足山,皈依佛門,自此后再無唐泰,只有擔當存于天地間。
《明季南略》關(guān)于擔當?shù)挠嘘P(guān)記載:
沙定洲驅(qū)沐天波,踞會城,殺士紳,協(xié)巡撫為之疏請,代沭氏鎮(zhèn)滇。貢生唐泰,實為謀主……烈皇殉國,而滇亦伏莽蠢動,沐天波庸沓,任奸同利,政令不行。擔公振奇好事,妄冀沙定洲者,倚其兵力,或能代沐氏以扶明社,……流寇旋入滇,沙敗走死。擔師逃之雞足山,逡巡數(shù)年,始剃發(fā)為僧。擔當一介書生,擁明之精神可嘉,然終未抵擋歷史的車輪。擔當逡巡,其家人可想而知。正是如此遭遇,才真正導致?lián)旔б婪痖T后,仍念念不忘塵世之痛,直至終生。
擔當臨終之言最具有說服力,清康熙十二年,擔當坐書偈頌日:“天也破,地也破,認著擔當便錯過,舌頭已斷誰敢坐?!敝霉P后,寂然而逝。
顯然。擔當臨終都在感慨萬千,其內(nèi)心的痛楚可想而知,佛門清靜,終未排空擔當塵世之怨,實在是罪過!罪過!
從禪書等級,看擔當?shù)姆鸺視ㄖ?書法,通常情況下是內(nèi)容與心境的高度統(tǒng)一。就如王羲之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群賢畢至,少長成集的雅集上創(chuàng)作了不可復(fù)制的秀美的《蘭亭序》。顏真卿因痛失賢侄,悲痛欲絕下創(chuàng)作了壯美的《祭侄文稿》。擔當?shù)臅ㄒ嗍侨绱恕?/p>
佛家書法有兩類,一類是作為日常修煉的寫經(jīng)體,一類為作為表達佛心的禪書。寫經(jīng)書法作為僧人靜修的階段性心理歷程往往無法真實表達僧人的內(nèi)心情感。
禪書則不然,禪書是佛家佛心寓于書法的真實心性流露。
然而,一提起禪書,往往則冠以佛性之哲學高度,而忽略佛家之塵世姻緣,以至于籠統(tǒng)地認為任何禪書都反映佛性的最高審美理想。豈不知,正如佛家之修煉有等級之外,禪書也是分等級的。
這等級與佛家塵緣脫離的程度有關(guān),與禪書的書寫內(nèi)容有關(guān),與禪書所表達出來的筆墨意象有關(guān)。擔當之書法藝術(shù)也是如此。
“過了溪橋遠市城,千峰一室足生平,亂云雜霧都消逮,惟有柴香入腦清”,這是擔當扇面所書寫的內(nèi)容。表面上是在寫風景,實際上是在寫自己。
擔當皈依佛門后,遠離繁雜的都市生活,陪伴他的是山巒環(huán)繞中的禪室。擔當試圖想把塵世間的“亂云雜霧”在腦海中清空,簡單的生活。然而這只是試圖,擔當無論如何也難以撫平塵世間的心靈創(chuàng)傷,只能盡可能地克制自己,不要去多想,如此而已。
以上心境,通過書法作品本身反映出來的。那一波三折的的用筆,方折提按的回轉(zhuǎn),遲澀連帶的筆勢都彰顯出擔當內(nèi)心的不平靜。
再有就是本文開始時所說,擔當70歲時所寫的詩文:“春來無日小狂游,折得名花插滿頭。一自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風流?!?/p>
這篇詩文的書風,運筆沉著穩(wěn)健,疾澀得法,擒縱自如,酣暢淋漓,筆墨蘊含豐富,變化莫測,無做作使氣,無矜持虛飾,與詩文之文意所對應(yīng)。
前兩句是對塵世美好人生的回憶,后兩句是對自己佛緣生活的描繪。其得意之情難以言表,以至于脫離塵緣十多年后還念念不忘此事,足以窺見擔當?shù)膲m緣情結(jié)。更有寓意的在后兩句,“一自為僧天放我,而今七十尚風流”。風流之事是不可能為之了,然風流之心未改。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恐怕只有擔當自己最為清楚了。
“窗外紅飄春去遲,山家養(yǎng)拙已多時。滿空飛絮隨風卷,一角殘山肯讓誰”這是擔當另外一幅書法佳作。
禪宗有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此時的擔當已經(jīng)接近于“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的階段。
書法風貌足以證明這點,此幅書法明顯帶有懷素的影子,擔當以懷素為師,不僅僅是因為書法本身,而是因為懷素的書法更接近佛性的最高境界。擔當以懷素為師,已經(jīng)在境界上大進了一步。
擔當還有另外一件書作值得關(guān)注。那就是書寫內(nèi)容為。即心是佛,砒霜狼毒,起死回生,不消一服。至此,擔當已入禪境。
結(jié)語:
研讀擔當之書作,不能一味地強調(diào)佛性禪心,更不能一看落款為擔當”就佛呀禪呀地亂說一通,應(yīng)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符合實際。
不僅如此,就書法本身而言,當后人在撰寫中國僧人書法史或者談及佛教書法時,無論如何也不能繞過擔當。這本身就足以彰顯擔當?shù)臍v史價值。
——END
綿陽安州:17.3萬人參與春社踩橋祈福,好熱鬧?。?/h2>
綿陽,這段時間可熱鬧啦!“春社踩橋”活動,你知道嗎?有沒有去踩橋呢?
3月22日,一年一度的“春社踩橋”在綿陽市安州區(qū)雎水鎮(zhèn)舉行。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從早上八點,從秀水鎮(zhèn)到睢水鎮(zhèn)的道路上就人潮涌動,
來自各地的群眾三五成群絡(luò)繹不絕。
這些到雎水鎮(zhèn)太平橋踩橋祈福的群眾一路有說有笑,場面蔚為壯觀。
到太平橋時,橋上和周邊的街道雖然人頭攢動,但因當?shù)卣陀嘘P(guān)部門的精心組織,
整個行進路線都采取單循環(huán), 現(xiàn)場秩序井然。
據(jù)主辦方介紹,參與當天踩橋祈福的人數(shù)多達17.3萬人。
睢水鎮(zhèn)太平橋,建于清嘉靖4年(公元1799年),距今已經(jīng)有200余年歷史。
橋身由一道長20余米的巨型單孔弧形構(gòu)成,猶如一道彩虹橫臥水上。
“春社”是當?shù)匾灾链ㄎ鞯貐^(qū)最為隆重的踏青祈?;顒印?/p>
太平橋也因此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和“四川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
2019年,綿陽安州區(qū)以“中國春社·雎水踩橋”民俗文化活動為契機,
積極融入民俗展演、文化藝術(shù)、現(xiàn)代媒介等載體,不斷豐富春季旅游活動內(nèi)涵,
促進安州民俗文化活動和旅游節(jié)慶活動融合發(fā)展,提升安州文化軟實力。
近年來,安州區(qū)將“旅游+”作為鄉(xiāng)村振興的一大抓手,大力實施產(chǎn)區(qū)變景區(qū)、
田園變公園、勞作變體驗、農(nóng)房變民宿等基礎(chǔ)配套升級工程;先后建成“環(huán)湖碧荷園”
“花城果鄉(xiāng)”“幸福七里”“獼猴桃走廊”“紅花源”“蝴蝶谷”等一批觀光、休閑產(chǎn)業(yè)區(qū)。
2019年3月以來,安州區(qū)陸續(xù)舉辦了幸福七里桃花藝術(shù)節(jié)、
“錦繡花田·樂游安州”第三屆鄉(xiāng)村旅游文化節(jié)暨首屆油菜花節(jié)、
紅花源景區(qū)梨花節(jié)、百花樂園賞花節(jié)以及“中國春社·雎水踩橋”民俗文化節(jié)等系列活動,
促進了安州全域旅游持續(xù)、快速、健康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