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級旅游景區(qū)
九子山旅游景區(qū)位于四川省興文縣石海鎮(zhèn)文家村,景區(qū)范圍東起黑巖框,南至新田梗子,西至石筍溝頭,北至國有林場木廠,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海拔900米至1200米,平均海拔1050米,屬典型的山地型自然景區(qū),九子山旅游景區(qū),九子山旅游景區(qū)簡介,九子山旅游景區(qū)-宜賓市興文縣九子山旅游景區(qū)旅游指南
李白吟詩一首,從此九子山更名為九華山,一字千金
九華山大愿文化園,從1995年緣起動意建造大愿佛圣像,1998年批準(zhǔn)立項(xiàng),1999年9月9日破土動工,2002年規(guī)劃延伸擴(kuò)大,歷時17年,終于在2012年7月以莊嚴(yán)神圣的姿態(tài),向世人揭開她神秘的面紗。這尊宏偉壯觀的銅像,是九華山佛教史、中國佛教史乃至世界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是莊嚴(yán)國土、利樂有情的萬年之計,是中國宗教藝術(shù)的一大創(chuàng)舉。
九華山大愿文化園占地面積1500多畝,是一座專為弘揚(yáng)地藏菩薩大愿文化建設(shè)的主題公園。共有4個單元,分別是:“向往地藏”、“親近地藏”、“贊頌地藏”、“朝禮地藏”。
大愿文化園建在九華山麓的柯村,無論從她的外延還是內(nèi)涵,都離不開九華山,與九華山一山相依,一脈相承。
美麗而又神奇的九華山,她是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有“靈山圣境,蓮花佛國”之美譽(yù),中國“東南第一山”之美稱,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蜚聲于四海內(nèi)外。
在九華山歷史發(fā)展進(jìn)程中,有兩個人物非常值得一提,一位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另一位就是以地藏菩薩應(yīng)化身降世于中國九華山的金地藏。
九華山,舊稱“九子山”,唐天寶八年(749年),也就是1200多年前,大詩人李白游歷九子山時,見“高數(shù)千丈,上有九峰如蓮花”,不由詩興大發(fā),寫下了“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從此以后,“九子山”就改名為“九華山”。一字千金,萬古流芳。
唐開元7年(719年),距今大約1290多年間,24歲的新羅國王族近親金喬覺,帶著神犬“諦聽”,航海來到中國,他幾經(jīng)輾轉(zhuǎn),最后卓錫九華。唐貞元十年(794年),金喬覺圓寂,三年后,“肢體柔軟,骨節(jié)有聲,顏貌如生,誦稱肉身?!?a href='/shanshang/' target=_blank>山上僧眾將他看作是地藏菩薩靈跡示現(xiàn),因其俗姓“金”,法號地藏,故稱為“金地藏”。從此以后,九華山便被辟為地藏菩薩道場,香火綿延,千載不絕。
從“九華山大愿文化園”這個名稱上,不難看出,九華山是集自然與人文旅游資源于一身,其人文旅游資源,主要指的就是地藏菩薩大愿文化。
“大愿文化”,指的就是“地藏文化”,體現(xiàn)的是地藏菩薩“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大愿精神。九華山大愿文化園,就是集中展示九華山地藏文化的重要國際性佛教道場。
九子山書法碑林
◇ 蘇誠安
九子山碑林 / 博遠(yuǎn) 攝
著名詩人汪國真下榻青陽九子山賓館時,詩興大發(fā),填《浪淘沙》一首,留下“遙望九華山,蒼翠云煙。神功鬼斧描亦難”的詞句,并勒石刻碑。
“九子山碑林”位于青陽縣城九子山賓館內(nèi),前院是書法碑林,后院為“石趣園”。1996年,九子山賓館建成對外正式營業(yè)。為提高賓館的文化品位,滿足旅客求知求新的欲望,同時也為弘揚(yáng)青陽和九華山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書法、美術(shù)家饒永先生聯(lián)手,共同策劃了九子山碑林,勒石樹碑,以記其勝。
碑刻內(nèi)容多為歷代名賢游歷九華留下的名句。其中有李白、張喬、金喬覺、杜牧、吳潛、王士鵬、王安石、楊少愚、圖貼睦爾、董其昌、王守仁、解縉、陶安、黃賓虹等人的作品,邀請當(dāng)代卓有名氣的書法家和學(xué)者書寫,如榮毅仁、費(fèi)孝通、沈鵬、孫其峰、謝宗安、陳立夫、林岫、劉藝、李鐸、楊仁凱等。除此以外,縣檔案局還熱情提供了郭沫若、老舍兩位大師的墨寶?!熬抛颖帧钡那把浴?biāo)名題字都由書法家題寫,碑林全部作品均由青年雕刻師姜文全完成,于同年國慶對外開放。
“九子碑林”是青陽歷史上第一座碑林。有25方碑刻,長30余米。碑文正草隸篆行俱全,文化內(nèi)涵豐厚。它是青陽縣、九華山對外交流的窗口,更是一幅濃縮微雕的歷史畫卷。
與碑林相輝映的后院“石趣園”是一座賞石之園,園名由邑人、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陳錦華親書。無石不秀,無石不趣。園雖不大,但奇異百怪的“太湖石”,惟妙惟肖,各具形態(tài);40余件石雕石刻,情趣橫生,令人目不暇接。這些石刻上至漢唐,下至明清,尤以清代石刻居多;按題材分,有山水人物、戲劇故事、花鳥蟲魚、博古器皿。最早是漢代道教人物石刻,其次是唐宋石獅和極為少見的元代《獅子滾繡球》;明代的“豐饒之神”(俗名石和尚),反映了江南農(nóng)村乞求神靈防災(zāi)治蟲的民俗;清代石《耕讀圖》則描寫了農(nóng)村學(xué)子勤耕苦讀、于廣闊田園牽著水牛暮歸的情景;還有《八駿圖》和《瓦崗寨》,則歌頌了冷兵器時代英雄豪杰“馬上奪天下”的文治武功。更具特色的是兩方兩米多長的《蓉城六景》圖,用的是歙硯石材,由歙縣徽寶堂制作,雕工十分細(xì)膩,是上乘的藝術(shù)精品。
九子山碑林以“詩書刻”三位一體的表現(xiàn)手法,再現(xiàn)了青陽、九華山的自然風(fēng)光和人文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