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雨霽頂三官大帝廟,雨霽頂三官大帝廟又名三界公廟,位于漳浦縣赤嶺佘族鄉(xiāng)山坪村雨霽頂山坡上。始建于明宣德年間( 1 4 3 0年)重修于清康熙中期。至今保存有明清8塊石碑。占地總面積近6 0畝,總建筑面積約5 0 0多平方米。然而主廟建筑奇特,國內(nèi)外罕見,為圓頂涼亭,面積不及4 0平方米,神癨占位不及2平方米。據(jù)說雨霽三官大帝神位地處覆鼎金穴,廟址神點,堪稱靈異。不能構(gòu)筑土木廟宇,一建起就會遭回祿焚燒,屢試不爽。神卜只允石砌神壇,蓋頂空墻。形成慣例,流傳至今。
神廟建筑奇特,卜杯神妙,眾人頂拜,香火旺盛。較為傳奇是“一代虎將,征臺先鋒”藍理(赤嶺石椅畬族人)的故事。藍理從軍時曾到三界公神廟卜杯許愿,并取香灰入袋,佩戴胸前。澎湖一役,傷及腹部,肚腸流出,忙取出香灰袋,及神木“伽楠香”的粉末一齊倒在腹部傷口上,再把流出的肚腸納入腹內(nèi),撕裂旗幅裹緊,頓感傷痛劇減,似有三官大帝神助,勇氣倍增,繼續(xù)作戰(zhàn),終于打敗鄭成功軍隊,清軍首告捷。藍理拖腸血戰(zhàn),以首功加左都督,累官福建提督。藍理功成名就,回鄉(xiāng)耀祖,重修三官大帝神廟??滴趸实塾P親書“勇壯簡易,所向無前”八個大字。石碑屹立在漳州市城里岳口街心,是為褒獎,留存至今。而藍理也被稱作是“破肚將軍”。
漳浦縣是臺胞的主要祖居地,開發(fā)臺灣,移民將家鄉(xiāng)的香火帶入臺灣,生根發(fā)展,從而成為閩臺兩地共有的神靈。臺灣道教信仰大多來自福建。雨霽頂三界公廟是畬族藍姓的崇廟。清前期,臺灣屬福建管轄,治理官員的推崇,使雨霽頂三界公廟的香火在臺灣生根發(fā)展,成為臺灣三官大帝廟的祖廟。常有來自印尼及香港、臺灣等地區(qū)的游客來進香朝拜并捐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