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時期遺址。位于湖北省潛江市西南角,跨龍灣、張金兩鎮(zhèn),西北距楚故都紀南城遺址55公里。中心地理坐標:東經112�42′,北緯30�14′。遺址分布于東西長12公里、南北寬9公里范圍內,文化層厚約2~3米。是一處以東周楚文化遺存為主的重要遺址群。
1984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共有遺址和墓群35處。新石器時代遺址1處,西周遺址1處,東周遺址22處(其中2處迭壓在新石器時代地層之上)、墓群3處,西漢至宋代遺址8處。以馮家湖為界,分為東、西兩區(qū):
東區(qū)為章華臺遺址。以龍灣放鷹臺夯土臺基為中心,由放鷹臺、鄭家湖、水章臺、荷花臺、黃家臺、劉家臺、章家臺、鄭家臺等遺址形成一個遺址群,總面積約6000萬平方米。其中放鷹臺遺址高于周圍地面2~4米,面積約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4米。1987年,在全面調查勘探后,對放鷹臺一號臺基進行發(fā)掘,揭露出一座大型楚國宮殿基址,基址有雙層臺基,第一層為黃土夯筑而成,第二層為磚坯臺基,兩層臺基之間有紅燒土墻,墻體內有大型柱洞,東部有門、貝殼鋪筑的道路等遺跡。出土銅器有門環(huán)等,陶器以泥質灰陶為主,夾砂紅陶次之,紋飾有繩紋,器型有豆、盂、罐及筒瓦、板瓦等。有學者認為該處為楚靈王所筑章華臺故址。
西區(qū)由黃羅崗遺址和東周墓群組成。黃羅崗遺址以黃羅崗城址為中心。城垣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東垣長約1250米,西垣長約1335米,南垣長約1300米,北垣長約1265米,夯筑城垣厚70~80米。南城垣上迭壓有戰(zhàn)國時期的文化層、灰坑和房基,西城垣被春秋灰坑打破。城址內出土大量東周時期的鬲、盂、豆、罐等器物殘片。城垣外西南部發(fā)現了3處楚墓群。
200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