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巖
三星巖又名三棒巖,兀立于鳳城鎮(zhèn)北門外一華里的紫云橋畔,朗江之濱,由數(shù)十噸重的三塊藝巨石并足鼎立,居中一石鐫刻“三星巖”而名。
乾隆年間,擅于堪輿的天柱知縣馬士升,一日赴城北踏勘水文地理,見朗江河岸三石矗立,天然如菌,即興題詩云:“三棒打九洲,西水往南流。才子無三代,做官不登頭”題罷,命人把三石居中一石鑿平一面,鐫上“三星巖”三個大字,并立碑紀之。1956年修附廓水利時,石碑被拆除,搬到對岸砌壓在一個涵洞內(nèi)。
由三星石西行百步,鄧為碧水清波的郎江,江上紫云橋橫。此橋原為長廊式風雨橋,五孔三亭,四時可供行人遮風避雨。因年久失修,毀于建國初期。橋頭的峭壁懸崖,名曰紫云巖,巖巔上古有真武觀,又稱紫靈庵,巍峨壯觀。因景致宜人而久負盛名,歷代人墨客游歷到此多有吟詠。明恤部員外郎姚履素于萬歷三十年(1602)孟秋郊游至此云:“跨以亭,出北門稍西行里許,涉清溪入紫云巖,巖石列峙,三門如官寺儀門之狀,其上蓮花座皆天成者。入內(nèi)為真武廟,為佛殿,自巖至殿一帶,山崗而外,更一崗護之,若重誠然。相距二丈許,截然不相及,泉流瀉入通津,亦奇觀也”清人蕭應昌在《紫云巖和章》贊道:
劍氣光芒靖遠氛,
茲崖名勝久傳聞。
我來黃葉翻紅葉,
人去青云躡紫云。
霞泛千杯空北海,
文多五彩仗東君。
此間好景誰相映,
隔岸靈巖合與群。
絕壁上至今仍有明代石刻“興化”二字,字形一米見方,字跡清晰,筆鋒遒勁,上端專門鑿有“人”字形護字流水溝,以護“興化”,圖之久遠。據(jù)傳,它與紫云橋北端石壁上的“阿彌陀佛”摩崖均為明人朱梓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