屹立千年的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居然是靠牡蠣建起來的?
記得今年去看大熱的《無名之輩》,里面有一段對話印象十分深刻。
“你說為什么會有橋?。俊?/p>
“因為路,走到頭了?!?/p>
橋作為一種連接,連接了走到盡頭的路和互不相識的人。于是道路開始延伸,文化開始傳播,城市變得更加豐腴。
中國是橋的故鄉(xiāng),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fā)展于隋,興盛于宋。千百年來,人們愛橋,頌橋,無數文人墨客留下過關于橋的詩句。中國古代橋梁的建筑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chuàng)舉,充分顯示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中國有四大古橋,分別是廣東潮州的廣濟橋(湘子橋)、河北趙縣的趙州橋、北京的盧溝橋和福建的洛陽橋。說起來,趙州橋和盧溝橋是名氣都很大,但今天,我想給你們看看洛陽橋。
洛陽橋這個名字,是不是聽上去就感覺這個橋應該是在洛陽?但其實這座橋在福建泉州,離洛陽有幾千里。
它架在福建省的泉州市附近的泉州灣和洛陽江匯合的地方。
泉州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已經有一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泉州雖然低調,但早在唐宋時期,就被譽為東方的重要通商港口,后來更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相比于廈門,福建本地人更喜歡去泉州。因為泉州沒有熙攘的人群,但一樣有清澈的海和濃厚的閩南古早味。
泉州、洛陽,兩個地方一南一北相距千里,為什么泉州的一座名橋會叫做洛陽橋呢?有種說法是,西晉末年戰(zhàn)亂,大批中原人南遷到了泉州,在此繁衍生息,因為眷戀故土,他們將眼前這片水域取名洛陽江,所建橋梁也就叫做洛陽橋了。
其實,洛陽橋還有一個名字叫做萬安橋,現在你還能在橋的一端看到大大的萬安橋字樣。這是由于洛陽江入???/a>過去稱為萬安渡口,所以當地人又稱洛陽橋為萬安橋。但我更愿意猜這個萬安是祈求風調雨順、萬事安康的意思吧。
仔細看這座洛陽橋,并不會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就是一座十分規(guī)整的石橋罷了。為什么能排入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呢?因為它背后有著我們并不能直接看到的,出神入化的建筑技藝。
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的大石橋,始建于1053年,整整花了六年時間才建成。石橋有1200米長,5米寬,有44座橋墩,橋上兩邊有扶欄。
經歷千年的風雨,如今石橋只剩下31座橋墩,1188米長了。
建橋之時,工匠們 采用“筏型橋基”,即在沿橋梁中線的河底下,用許多大石條壘成橋墩作為橋基。但因為建橋處位于泉州灣和洛陽江匯合之地,海潮洶涌,江寬流急,石條拋下去后就被大水沖走,建橋工程一度十分艱巨。
工匠們十分頭疼,為了找到辦法,他們反復試驗。終于他們想到了,在風平浪靜,潮水低落之時,可以出動許多裝滿石條的船只,把石條同時填進江里。就這樣,他們在水底壘起了一座長500米,寬25米的橋基,長長的橋基宛如一條長龍,靜臥于江底。
石條雖運到了水底,還得想辦法將水底那些堆積在一起的石條凝聚成為一體,使之不被大水沖塌。工匠們左思右想,想到了利用泉州的特產——牡蠣。
牡蠣的特點是有兩個殼,一個殼會附在巖礁上或者另一個牡蠣上,互相交結在一起,另一個殼則蓋著自己的軟體。而且牡蠣繁殖能力很強,無孔不入,一旦跟石頭膠成一片后,用鐵鏟也鏟不下來。工匠們便想到利用牡蠣的這個特性,鞏固橋基。
沒過幾年,牡蠣就將零散的石條、石塊連成一個整體。
洛陽橋歷經千年而不散,可以說牡蠣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當然也是因為工匠們的智慧所得。這種設計,是建筑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
北宋著名書法家蔡襄以一篇共153字的《萬安橋記》記載了造橋的時間、年代、橋的長寬、花費的銀兩,參與的人物等,分刻在兩石碑上。石碑不僅筆法端莊沉著,而且文字精煉,工刻細致,被譽為文、書、鐫“三絕”,存于橋南的“忠惠蔡公祠”內。
洛陽橋的一端還有一座蔡襄雕塑,陪伴它共度每一天的潮起潮落。
橋上還有一座月光菩薩的雕塑,塔底為圓盤基座,頂為寶葫蘆形。塔身的南北兩面刻佛教偈語,東面為梵文。月光菩薩的頭像在四方形塔身的西面。
這座月光菩薩準確無誤地記載了這座石橋的建造年代。
閑適的泉州人早已習慣洛陽橋的存在,并把它當做了生活的一部分。
遠處的城市滿目高樓大廈,而這座飽經風霜的石橋卻還似最初的模樣,你會感覺自己穿越了,耳邊的風聲化作了工匠們爽朗的笑聲。
站在穩(wěn)固的洛陽橋上,江上的風帶來遠處城市的氣息。真是讓人感慨,洛陽橋就是一件活的文物瑰寶,記載了珍貴的資料。不僅如此,它更是一道亮麗的風景,橫亙于泉州的土地之上,成為了泉州的一張亮麗名片。
偶爾一個挑著擔子的泉州阿姨路過,晃晃悠悠的肩上擔著全部的希望,又把你拉回這現實。你就像做了一場夢,夢里回到了昔日那個燦爛輝煌的時代。
阿姨旁邊是一座鎮(zhèn)風塔,表面光滑,沒有任何裝飾。整體呈圓錐形,上端刻有鎮(zhèn)風塔的字樣,這種造型在福建是唯一一例。
中國古今橋梁的科學技術,不少都曾走在世界橋梁建筑的前列,許多橋梁樣式仍繼續(xù)對世界近代橋梁建筑產生影響。這座洛陽橋,怎么都該來看一看的。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游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游網專欄作家。
微信公眾號:琰棱行攝記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騰訊微博:@琰棱 http://t.qq.com/ling_ch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