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德林的燒麥,形似石榴,潔如白玉,皮薄而韌,餡嫩而鮮,油多但不膩,羊肉而不膻,深為群眾賞識,經(jīng)營五十多年來,至今盛名不衰。郝德林祖籍馬蘭峪鎮(zhèn),自幼和父親一起在街上開飯鋪做買賣。后來,他見馬蘭峪街上有個名叫石大把的回民老頭推車賣燒麥,很賺錢。他就偷偷和他學會了做燒麥的手藝,到石大把年老不干之后,他就開始經(jīng)營起燒麥了。
郝家燒麥在制作上向來要求很高。用的面是精白面。餡用鮮羊肉,放上配有白芷、豆蔻、丁香、茴香、花椒、大料等藥料煮肉的白湯,加上蔥、蒜、姜、味精,再放少量的鮮白菜和適量的香油。制作方法很精細,先用60度熱水燙面,揉勻,揪成小劑,搟成餃子皮形,用粉淀子做撥面,將其羅起來,用走錘將邊緣軋薄,這就是燒麥皮,看上去形似蓮花葉,薄如粉連紙,再放上配好的肉餡,合攏在一起用手攥成,然后放在蒸籠上蒸熟。
郝德林的燒麥,在前些年"左"的路線干擾下,曾中斷多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燒麥又開張了,并于八四年八月十一日還掛上了“宜來順清真燒麥館”的牌匾。由于他經(jīng)營的燒麥貨真價實,味道鮮美,每天顧客盈門,有些顧客寧可餓著肚子,也要趕到遵化西關(guān)的“宜來順清真燒麥館”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