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鳳什錦湯
這是修水泰鄉(xiāng)一道風(fēng)味獨(dú)特、人見人愛的菜肴,后來因風(fēng)味好而傳遍全縣,只是因用料各異、風(fēng)味不同而已。鄉(xiāng)下人俗稱為“蝦米蛋”,城里人簡稱“什錦”。“什綿”諧音“十景”,泛指由多種食物混合做成,實(shí)際上這龍鳳什錦湯還真不止十種食物。此道菜做法簡單,先把洗凈的胡蘿卜、萵筍、香菇、木耳、五花臘肉、臘豬腸和浸泡好的小山竹筍干切成丁末,與蝦米一同用油炒過,加雞湯或肉湯,配佐料慢火煮熟,起鍋前沖入雞蛋花,加上蔥花、姜末和適量淀粉即可。但要注意稀稠適中,以便于用調(diào)羹食之。這道菜色香味齊全,盛在碗里,可見紅黃綠白黑五色混合,色彩斑斕;聞入鼻中萵筍香、臘肉香、蝦米香、蔥姜香,使人讒得口水欲滴;吃入口中,胡蘿卜、萵筍、香菇、臘豬腸等是又甜又香又脆又爽。用作主食時,還可加一些弄成米粒長短的碎面條。喜辣者可適當(dāng)加一些辣椒粉。冬春兩季食用時,既可飽肚,還可祛風(fēng)寒,這道菜不但是鄉(xiāng)村請客必備菜,還成了城里各特色土菜館的當(dāng)家菜。
這“龍鳳什錦湯”的來歷還有一個美好的傳說:說的是泰鄉(xiāng)八都龍峰山里的龍伢鳳妮兩家要開親。這龍伢早已成人,長得粗壯結(jié)實(shí),怎奈上有爺爺奶奶,下有弟弟妹妹,家中人多勞少不富裕,好在他與父親勤快,母親會持家,日子還過得去;這鳳妮漂亮賢惠,也到了婚配年紀(jì),是父母掌上明珠,女大當(dāng)嫁,父母也想她找個好人家,于是經(jīng)媒人一說,也動了心。兩家雖說住在兩對門,雞鳴狗叫都聽得見,但大山中來去常要半天時間,雖然龍伢鳳妮早有相互愛戀之心,但兩家大人還是不太了解。按泰鄉(xiāng)風(fēng)俗,女方父母和主要親戚約清明后三日到男方“采家舍”進(jìn)行實(shí)地考察,考察滿意了就在男方家吃中飯,否則,將托辭借故離去。
對于龍伢家來講,這席招待“貴賓”的飯理應(yīng)檔次高一點(diǎn),但卻十分為難:一怕女方賺窮不同意,那可就既浪費(fèi)又受氣;二是家里也不富裕,加之正是鄉(xiāng)下人度饑荒之時;三是不準(zhǔn)備又不行,弄不好將在新親面前出丑。
話說迎接女方家的客人和媒人落座后,給每人泡上一碗上不見水、下不見底的芝麻、豆子、花生、干姜、蘿卜干和菊花的相料茶。雙方客套幾句后,女方父母以散步為由房前屋后、牛欄豬圈都看看,見男方家勤快干凈,雖然目前不寬裕,日后卻有奔頭,心里基本滿意,再與龍伢聊聊天、問問活,見其誠實(shí)忠厚心里有了幾分喜,于是,與媒人一碰頭,決定在男方家吃中飯。
再說龍伢母親會過日子,留了些過年的臘豬肉、臘豬腸和香菇、木耳,家里養(yǎng)了雞、也有蛋,菜園中有胡羅卜、萵筍和鮮蔥,兩個出嫁的女兒一個帶來了水塘里撈的蝦子,一個帶來了上山采摘的小山竹筍干。龍伢母親心靈手巧,將這些食物切成丁未煮了一鍋羹,沖上雞蛋花加上芡粉,做了一盆色香味全的佳肴。賓主吃得滿意,談得投機(jī),媒人看著這一盆如游龍戲鳳般的什綿湯,想著龍伢鳳妮將喜結(jié)連理,高興之余,即興將此佳肴命名為“龍鳳什綿湯”,意為“龍鳳呈祥”。這道菜因制作簡單,口味適眾,名字吉祥,同時解決了男方家準(zhǔn)備“采家舍”宴席的為難之處,所以迅速傳遍泰鄉(xiāng)、傳遍全縣,成為婚宴喜慶的一道主菜而傳至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