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zhèn)原酒席
本縣酒席比較盛行,各地基本相似。白事(喪葬事)多用九魁、十出一等單飯酒席;喜事(婚、壽、滿月等)多用十全等雙飯酒席。十三花席,紅白事均用,為上等宴席。縣上近代出名廚師有張國?。ㄍ馓枏埼灞冲仯?、段五銀及秦有珍等。
通用碟果有十二個,即肉菜碟子四個(排骨、旋肉、雞蛋、瘦肉或肝子);水菜碟子四個(鹿角、帶絲、十香菜、苤藍絲等);干果碟子四個(白爐、紅爐、瓜子、花生)。唯十三花席中,另加一虎頭酥或白沙糖碟子、共十三個。擺法是左骨,右旋;左雞,右肝;左十香,右苤藍;左鹿角,右?guī)Ыz;口瓜子,掌花生;左前角和右后角爐食;中間為白沙糖或虎頭酥全盤?,F(xiàn)就十三花、八挎五、十全席的操作與端法略述如下:
十三花:大菜十三個為主,小菜八個為佐,饅頭四回,端菜十七趟。先單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著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稱“風(fēng)攪雪”。最后總上五道大菜。即:
①紅肉(碟裝大菜),有三種做法:一為兩撇(酥肉、條子肉);二為三溜子(白雞蛋、燒肉、酥肉各一溜);三為四合頭(蛋黃、蛋白、燒肉、酥肉合放)。②
肋脊肉(碗裝小菜),切成絲或片炒之。③
雞肉(碗裝大菜),有清燉、黃燜、囫圇等種。④
蹄花(碗裝小菜),或腰花、耳脆。⑤
丸子(碗裝大菜),有膘丸,糯米丸、酥丸、雞丸、洋芋丸等。⑥
肚絲(碗裝小菜),酸辣加蒜。⑦三仙蜂蜜肉(碗裝大菜),蜂蜜調(diào)肉回籠幾次。⑧夾三肉(碗裝小菜)
,雞餅裹酥肉,油鍋炸熟。⑨骨頭肉(碗裝大菜),將白骨肉塊放入蛋清加面糊糊中,掛袍油炸。⑩蜜汁骨肉(碗裝小菜),蜜餞掛袍肉。⑾肘子(碟裝大菜)。帶饃。⑿冰糖肘子(碗裝小菜),大肉塊加白沙糖等佐料,上籠后撒冰糖。⒀甜盤子(碟裝大菜),糯米飯上加桂花、蜂糖、百合等,上籠蒸之。帶饃。⒁雞雜(碗裝小菜)。⒂筍煎肉(碟裝小菜)。帶饃。⒃肋脊或雞馬肉(碗裝小菜)。
⒄五圍子(總端五菜,有東坡、粉餅、炒粉、苜蓿湯、白米飯)。帶饃。
八挎五:八個行菜,五個坐菜,共十三道菜。即:①紅肉(碟)。②肋脊肉(碗)。③
雞肉(碗)。④肚絲(碗)。⑤
丸子(碗)。⑥肘子或蹄子(碟)。帶食饃。⑦耳脆(碗)。帶饃。⑧甜米飯(碟)。帶饃。
⑨
五圍子(與十三花五道菜同)。帶饃。
十全席:十個大菜為主,佐以數(shù)道小菜,即:
①
紅肉(碟)。
②
肋脊肉(碗)。
③
雞肉(碗)。④腰花(碗)。⑤
丸子(碗)。⑥肚絲(碗)。⑦耳脆(碗)。⑧蹄子(碟)。帶饃。⑨糖煎山藥(碗)。⑩筍煎火腿肉,或魚肉,或三仙蜂蜜肉(碟)。帶饃。⑾甜米飯(碗)。⑿涼拌肉(碟),帶饃。⒀五圍子(五道大菜同十三花),帶饃。
宴席斟酒,除按規(guī)矩三次外,多少不限。安席后斟酒開始,上大菜斟酒一次,上小菜斟酒一次,上涼菜斟酒一次。
本縣黃酒,以三岔、殷家城、方山、馬渠等后山地區(qū)最好,質(zhì)純味美。殷實人家黃白二酒齊上。加十三花,為憨厚宴席。
農(nóng)村仍沿用舊有的席習(xí)。機關(guān)單位已改舊習(xí),減少中間繁瑣程序,喝酒時酒菜一齊上,吃飯時饃菜一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