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幾十座筆架山大比拼,最后一座世界獨有!
▲全國筆架山區(qū)域分布圖▲
在中國的版圖上,盤點被稱為“筆架山”的地方有幾十處之多,雖同音同名,但實際上卻有很大的差別。然而,我們在搜尋整理之后,經(jīng)過詳細(xì)對比,可以肯定的說:“錦州筆架山”天下奇觀,世界獨有……
▼全國筆架山大盤點▼
原名煙墩山,又名畢架山,是香港九龍半島的其中一個山峰,位處九龍?zhí)僚c石硤尾一帶,高度為海拔458米。山東面為獅子山,西北面為尖山,西南面則為鴉巢山,此外山峰附近有鐵路坳和九龍坳。筆架山以北是新界沙田區(qū)的地龍口,以南則是近石硤尾的大窩坪。
位于深圳市市中心北側(cè),毗鄰福田中心區(qū),面積146公頃,是一片有十余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東西鼎立,形同筆架,因而得名,屬山地公園。主峰海拔178米,與地王大廈遙遙相望,從峰頂既可俯瞰繁華的市容,又可遠(yuǎn)眺深圳灣,蛇口和香港的上水,元朗的美景。
位于陜西省清澗縣,扼守延安、關(guān)中之咽喉,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筆架山橫亙城西狀似筆架。清流下繞,綠林掩映,登臨遠(yuǎn)望,頓覺眼界開闊,城內(nèi)景致歷歷可數(shù)。上有革命烈士紀(jì)念碑及白雪山、儲漢元諸墓。
蕪湖進(jìn)入皖南山區(qū),入南陵縣境,這座山當(dāng)?shù)厝朔Q為“筆架山”。因為從南看,它那參差屹立的三個巨大峰巒確象一個無比壯觀的筆架。
? 山東省鄒城市筆架山
筆架山為歷史名山,存有珍貴文化古跡。位于鄒城東北31公里,田黃、張莊兩鎮(zhèn)交界處。東接紅山,西鄰烏龍山,南與坡山向?qū)χ牛笨柯股?。南北走向,該山有三峰,形如筆架,故名“筆架山”。當(dāng)?shù)亓餍幸痪漤樋诹铮?a href='/jingdian/95661' target=_blank>大山高,大山不如二山高,壓得三山羅鍋腰。
位于蒼南縣第一高峰鶴頂山西南面,與鶴頂山高度相差百十來米,屬同一山脊在兩頭的高峰。山的北面屬礬山鎮(zhèn)地界,大坪山自然村就在山腳下。從這里望去,山頂呈現(xiàn)“凹”字形,和古代擱放毛筆的文具相似。山的南面歸岱嶺畬族鄉(xiāng),山勢幾乎成九十度角直瀉壑。
位于湖北羅田縣境東北邊沿,海拔1373米,總面積約6平方公里,山南是300多米高1.5公里寬的懸崖峭壁,矗立于山下2.5公里處的降風(fēng)殿上空,頂端有5個呈山字形并列的大石峰,從西南遠(yuǎn)望,酷似高聳入云的筆架,故名筆架山。
?廣東省高州市筆架山
位于廣東省高州市城南郊3公里,山地面積4.5平方公里,有左、中、右三峰,三峰一線并列,形似筆架,因而得名,自明清時期就成為“高涼八景”之一。主峰海拔208米,左右兩峰高約百米?,F(xiàn)開發(fā)為筆架山森林生態(tài)公園。
位于金溪縣何源鎮(zhèn)新鄭家村,距道教發(fā)源地江西龍虎山風(fēng)景區(qū)10公里。屬于武夷山脈東北端,其形似筆架而得名。山中以筆架峰為最,海拔1363.4米,為全縣之巔。
筆架山下的雙溪坪,有一化育寺,為唐鄂國公創(chuàng)建,稱白馬寺,明洪武年間重修,今無。寺內(nèi)原有千年古鐘,有古碑記載甚詳。今碑與鐘俱無,民傳“大煉鋼鐵鐘入爐,興修水利碑為涵”。民國32年春,日寇騎兵患致太子坡、雙溪橋,國軍守筆架山、青山嶺、尖峰山一帶,由鄉(xiāng)民向?qū)бu敵,越日即退。
? 安徽省銅陵縣筆架山
銅陵筆架山,位于市區(qū)中心的東南側(cè),因其兩峰聳立形如筆架而得名。古時又稱為:石耳山。據(jù)有關(guān)資料記載:“山上樹木蔥茂,云遮霧繞,幽雅清靜。頂上有一方巨石高丈余,平坦可容數(shù)十人,石上有一方巨大的人跡,常有鳥獸顯蹤跡于上”。銅陵古代八景之一的“石耳云根”指的就是這個地方。
筆架山,位于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qū)虎崗鎮(zhèn)虎西村,屬于玳瑁山山脈,海拔1274.6米。
? 湖南省岳陽縣筆架山
地處岳陽縣熊市大屋郭,因三座主峰形似筆架而得名,傳說是屈原當(dāng)年擱筆所用之物 。山脈瀕臨新墻河北岸,西接新墻河沖積平原延伸至洞庭湖平原,而東連幕阜山脈,處于岳陽平原丘陵過渡地帶。山脈西側(cè)為元末江西移民太原郭氏世居,故自古筆架山為郭氏祖墳之地。又民國廿八至三三年,筆架山為四次長沙會戰(zhàn)前沿戰(zhàn)場,特別1939年史恩華少校阻擊奈良一戰(zhàn),戰(zhàn)斗之慘烈,精神之可泣,而載譽中外。
? 廣東省河源市筆架山
位于廣東省河源市區(qū)西北方萬綠湖邊,山峰起伏如筆架而得名。筆架山風(fēng)景區(qū)建有多處觀景臺,順石級登上山頂,東望市區(qū)全景盡收眼底,西眺萬綠湖碧波悠悠。
? 湖南省益陽市筆架山
在筆架山鄉(xiāng)境內(nèi)有一山脈,形似放毛筆用的架子,故古人云為筆架山,解放后更名筆架山公社,后來改為筆架山鄉(xiāng)。
? 湖北省蘄春縣筆架山
在蘄春縣城西北30公里的筆架山。海拔1200米,三峰聳翠,中尤突出,形若筆架,故名。
位于黑龍江省林海的一座山,因石峰型似筆架而命名。
? 浙江省安吉縣筆架山
筆架山,即安吉南北湖鄉(xiāng)境內(nèi)的筆架山,因形似筆架而得名,是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hù)單位。
? 福建省泉州市筆架山
福建惠安筆架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紫山鎮(zhèn)內(nèi),在惠安和泉港的交界處,海拔752.3米,是惠安的最高峰。山頂三峰相連,猶如筆架,山以此而得名。這里紅花遍野、新綠滿山、泉水淙淙、林濤陣陣,是一個休閑避暑勝地。筆架仙公寺傳說因祀“何氏九仙”而名。
位于青海省樂都縣洪水鎮(zhèn),當(dāng)?shù)厝税压P架山最高峰稱之為“尖山頂 ”。有百年校史的阿蘭學(xué)校就坐落在筆架山下。
嵩山北麓,黃河南岸,有一道黃土丘陵——鳩龍嶺,鳩龍之身逶迤蜿蜒,腰部有一處突出的黃土崖,崖上三峰并立,乃鳩龍之爪,其形狀酷似一個老式的筆架,故名筆架山。相傳筆架山下,孕育了一位偉大的世界文化名人——杜甫。
位于重慶萬州熊家鎮(zhèn)松柏村與云陽高盛村交界處,為大巴山山脈,海拔1000多米。筆架山三峰聳翹,形如筆架。山上蒼松翠柏,環(huán)境清幽翠雅,眺望遠(yuǎn)處,山山連接,一眼無窮。
在云南澄江撫仙湖畔祿充村的北面,有一座奇妙的山峰,近旁無山相連,三峰陡起,形如筆架,故名筆架山。
? 山東省萊蕪市筆架山
位于萊蕪市西南的牛泉鎮(zhèn)龐家莊村。山峰環(huán)抱,綠水環(huán)繞,景色怡人。相傳,東晉書圣王羲之與文人墨客在此地研討書法之時,風(fēng)吹紙卷,急忙擱筆按紙,猛起頭,發(fā)現(xiàn)該山形似筆架,故提筆命名。
松潘縣境內(nèi)的一座山,三峰聳翹,形如筆架。民國《松潘縣志》:“此處文人蔚起,殆山岳鐘靈馭?”清人楊樹芬有詩曰:“筆架參差石案橫,三峰聳峭自天成。高連云漢施工巧,俯認(rèn)珊瑚落管輕。毛穎提封增轄地,巨靈開鑿待儒生。虛臺古硯長相伴,再向人間借管城?!?/p>
筆架山地處貴州榕江縣城古州北面,位于車江大壩盡頭,歷來為古州八景之一。
? 廣東省潮州市筆架山
位于廣東省潮州市東郊,韓江的東岸。原名雙旌山,或稱東山,因形似古代的筆架遂稱筆架山,又因韓愈而稱韓山。景點有:潮州窯遺址,韓文公祠。
? 錦州小筆架山
錦州小筆架山是濱海新區(qū)東部距海岸約1公里的小島,島上雙峰如筆架,與南面大筆山島對比而得名。島呈葫蘆形,東南~西北走向,長222米,平均寬度60米,面積1.3萬平方米,最高點海拔27.1米。周圍高潮水深4米左右,落潮后島體畢露。西麓有沙壩曲折接近西岸,尚未與大陸相連。據(jù)了解,這里在經(jīng)緯度上是中國最北方的島嶼。
? 錦州筆架山
筆架山名為山,實為島,位于錦州市濱海新區(qū),山有三峰,二低一高,形如筆架,故而得名;山上懸崖峭壁奇秀,自然風(fēng)光迷人,自下而上建有山門、真人觀、呂祖亭、太陽殿、雷公祠、電母祠、五母宮、方丈院、三清閣等眾多道教廟宇及點綴品,其中以主峰之上的三清閣最為精美,閣共六層,通高26.2米,為花巖石仿木結(jié)構(gòu)建筑,八角攢尖頂,飛檐翹角,別具一格,內(nèi)奉漢白玉石雕道教造像三十七尊,各高二米左右,雕工精美,神態(tài)各異;登臨閣頂,舉目遠(yuǎn)眺,海天一色,風(fēng)景絕佳。
景區(qū)以筆架山島和“天橋”為主要景點,大致分為島上游覽、海上觀光、岸邊娛樂、沙灘海浴和度假修養(yǎng)五個區(qū)域??偯娣e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72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28平方公里。這里山水秀麗,環(huán)境優(yōu)美,物產(chǎn)資源豐富,生活服務(wù)設(shè)施配套,交通便利。
筆架山自然景點密集,有馬鞍橋、一線天、神龜出海、石猴泅渡、虎陷洞、夢蘭灣等。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呂祖亭、太陽殿、五母宮、萬佛堂、龍王廟、三清閣等。
筆架山天橋:從海岸到筆架山島有一條長1620米,高出海灘的砂石路,人曰“天橋”,天橋平坦徑直,把海岸和山島連在一起,象一條蛟龍隨著潮漲潮落而時隱時現(xiàn),神奇絕妙,堪稱“天下一絕”。
每至潮退之后,山與海岸之間便現(xiàn)出一條三十余米寬、二公里長的“天橋”,可通車馬,故俗稱“天橋山”。
http://720yun.com/t/5a0z1dref25
錦州文化新媒體矩陣
錦州文化微信公眾號
錦州文化新浪微博
文化錦州官方頭條號
錦州文化搜狐號
錦州文化鳳凰號
錦州文化720云VR全景平臺
見識、態(tài)度、深度讓您第一時間掌握文化信
圖片/除錦州外其他均來自網(wǎng)絡(luò)
責(zé)任編輯/張佳鵬
【錦州文化】遼寧地區(qū)最大的文化共享平臺,見識、態(tài)度、深度!給您一道站在高處的風(fēng)景!
Hash:8313f7857fd4c32238434d89469760d76dd50297
聲明:此文由 錦州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